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唐文化景觀大道 - 2016陜西西安深度游之三

        從大雁塔向南延伸的雁塔南路大約1500米的距離上座落著玄裝廣場、貞觀廣場和開元廣場與向北延伸的大雁塔北廣場音樂噴泉,構(gòu)為了一條以唐文化為主題的景觀大道。

        貞覌之治,房謀杜斷,武后行從、開元盛世、萬邦來賀、絲路花雨、唐代大科學(xué)家、唐代大書法家、唐代大詩人、唐代大畫家雕刻家、唐代大佛家和水能載舟亦能復(fù)舟等一組組大型青銅雕塑,就象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歷史畫卷。這些雕塑雖是現(xiàn)代作品,但她們氣勢恢宏、生動逼真。透過她們你可以感受到大唐盛世輝煌的經(jīng)濟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她同時凝聚了西安人民的智慧,體現(xiàn)了當(dāng)今社會的經(jīng)濟實力。

        雁塔北廣場色彩繽紛的現(xiàn)代化音樂噴泉與雁塔南路厚重的歷史積淀交相輝映,展現(xiàn)了今天西安國家級5A旅游景區(qū)和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區(qū)振興國家的情懷和風(fēng)貌。


西安大唐不夜城

貞觀廣場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誅殺了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奪得太子位??梢娢覈饨ㄍ醭癁榱藠Z取皇位所進行的政治斗爭都是非常兇殘的。唐高祖李淵不久被逼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貞觀之治群雕(為封面標題清晰,此照片背景是經(jīng)過PS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知人善用,任人唯賢;并采取了以農(nóng)為本,厲行節(jié)約,休養(yǎng)生息,文教復(fù)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fēng)俗,穩(wěn)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為后來大唐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chǔ),將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李世民手下文官武將云集

文官: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高士廉,虞世南,褚遂良,武將:李孝恭,尉遲敬德,李靖,程知節(jié),秦叔寶,侯君集等。


號手群雕

旗手群雕

震天鼓

房謀杜斷

李世民手下房玄齡善于謀劃,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二人因此被稱為“房謀杜斷”,二人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后世將房玄齡與杜如晦比作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房玄齡(579年-648年)參與策劃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貞觀三年為尚書左仆射。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享年69歲。


杜如晦(585年-630年)杜如晦與房玄齡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后,杜如晦為尚書右仆射,與房玄齡同心輔政,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貞觀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僅46歲。

武后行從群雕

武后行蹤雕塑是以唐代畫家張萱《武后行蹤圖》為藍本。描繪武則天出行時前呼后擁的場景。武則天頭戴寶珠鳳冠,身著深色交領(lǐng)右衽寬袖衣。


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十四歲入后宮后,先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為唐高宗李治的昭儀和皇后(655年-683年),與唐高宗并稱二圣。683年唐高宗死后,曾立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為帝,但實為武則天以皇太后名義親自攝政。后武則天廢二帝,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在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705年初武氏病重,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發(fā)動兵變,逼武則天退位。武氏退位以后,武周一朝結(jié)束,唐中宗李顯復(fù)位。同年底武氏在上陽宮病死,享年八十二,后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千秋功罪,任人評說。

女官著男裝,護衛(wèi)左右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無論是以皇后,太后的名義, 還是以皇帝的名義實行統(tǒng)治期間,都表現(xiàn)出精于政治斗爭策略,果敢決斷,心狠手辣,任用酷吏,剪除異己。但同時也表現(xiàn)出具有雄才大略,兼涉文史。革除時弊,發(fā)展生產(chǎn),完善科舉,破除門第觀念,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社會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使唐朝國力不斷上升。武則天以其非凡的治國才干,其近半個世紀的執(zhí)政,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 史稱貞觀遺風(fēng)。

開元廣場
“開元盛世”群雕和8根LED燈蟠龍柱高20米,柱頭直徑8.9米,柱身直徑2米,東西兩側(cè)各有四拄,取意為四方、四極、四周、四海、與八數(shù)扣合,意為四面八方、四通八達,使得開元廣場成為了一個露天宮殿,每位置身其中的游客仿佛回到鼎盛王朝。


國家級5A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區(qū)

開元盛世是指在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出現(xiàn)的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762年)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李隆基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做事果斷,儀表堂堂。

開元盛世群雕北側(cè)(此照片經(jīng)多照片PS拼接)

武則天死后,中宗李顯復(fù)位,原睿宗李旦被立為皇太弟。李顯懦弱無能,朝政大權(quán)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公元710年,韋后及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李顯,而立中宗十六歲的第四子李重茂為少皇帝,韋后為皇太后臨朝攝政,韋氏及其黨羽壟斷朝政。李崇茂僅繼位十天,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起兵殺死韋后及其黨羽,擁立原睿宗李旦復(fù)位再做皇帝,并立李隆基為皇太子。公元712年睿宗李旦便頒詔令傳位給皇太子李隆基,而李旦自稱太上皇。

開元盛世群雕東側(cè)(此照片經(jīng)過多照片PS拼接)

睿宗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原來的盟友變成了政敵,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公元713年,玄宗李隆基進行了先發(fā)制人的“先天”政變。將太平公主的黨羽誅殺殆盡,太平公主最終也被賜死家中。又是一次血腥的屠殺。自此以后,唐玄宗終于掌握了皇帝應(yīng)有的權(quán)力。當(dāng)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chuàng)唐朝偉業(yè)的決心。


開元盛世群雕西側(cè)(此照片經(jīng)過多照片PS拼接)

唐玄宗登基以后仍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軍事上和對外交往上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

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jīng)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 ,國家財政收入穩(wěn)定。商業(yè)十分發(fā)達,國內(nèi)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mào)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云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dāng)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群雕南側(cè)(此照片經(jīng)過多照片PS拼接)

李隆基執(zhí)政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在位期間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wěn)定唐王朝的邊疆,結(jié)果導(dǎo)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病逝,終年78歲,葬于泰陵。


唐歷史文化浮雕柱

“唐歷史文化浮雕柱”,共有24根,它制采用唐代建筑中斗拱的形式,將唐代48個重要的文化事件如“曲江游宴,絲綢之路、上元賞燈”等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以及盛世的宏偉又以浮雕的形式予以表現(xiàn)。


萬邦來賀浮雕

萬邦來賀浮雕南側(cè)

唐玄宗李隆基接受萬邦來賀

萬邦來賀浮雕南側(cè)主畫面

萬邦來賀浮雕東側(cè)主畫面

萬邦來賀浮雕西側(cè)主畫面

萬邦來賀浮雕北側(cè)主畫面

水能載舟,亦能復(fù)舟群雕

成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談?wù)摼耜P(guān)系的典故。意思是說統(tǒng)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wěn)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于水中。


《荀子·王制》篇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釋義: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yīng)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征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fā)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font>


王孝通(生卒不詳)中國唐代數(shù)學(xué)家

王孝通,王孝通的主要貢獻在數(shù)學(xué)方面,他的專著是《緝古算經(jīng)》。


曾一行(673年~727年),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xué)家和佛學(xué)家

曾一行,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主持修編新歷、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歷》。他在制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也頗多貢獻。


孫思藐(541年—682年),唐代著名醫(yī)藥學(xué)家

孫思邈,被后人尊稱為“藥王”。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流傳于世。682年孫思邈(141歲)無疾而終。


李淳風(fēng)(602-670),唐代杰出的天文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道學(xué)家

李淳風(fēng),精通天文、歷法、陰陽之說。李淳風(fēng)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yù)言的準確而著稱于世。李淳風(fēng)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fēng)力定級的人。


陸羽(733—804),是唐代著名的茶學(xué)家

陸羽,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而聞名于世。


虞世南(558年-638年),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

虞世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太宗敬重。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為五絕。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行草欣賞

《汝南公主墓志》(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褚遂良(596年-659年),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褚遂良初學(xué)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作品欣賞
《陰符經(jīng)》(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書法家

歐陽詢,楷書四大家之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于初學(xué)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歐陽詢作品欣賞

《皇甫誕碑 》(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顏真卿(709—784),唐代名臣,杰出的書法家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chuàng)“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顏真卿楷書欣賞
《多寶塔》帖

顏真卿行書欣賞

《爭座位帖》

“聞之:端揆者,百寮之師長;諸侯王者,人臣之極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業(yè),當(dāng)人臣之極地,豈不以才為世出、功冠一時”


柳公權(quán)(778年-865年),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

柳公權(quán),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xué)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chuàng)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


柳公權(quán)作品欣賞
《玄秘塔碑》楷書

張旭(675年~約750年),唐代書法家

張旭,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性好酒,據(jù)《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后號呼狂走,索筆揮灑,甚至用頭發(fā)蘸墨,在地上疾書,時稱顛張。實也說明他對藝術(shù)愛好熱狂度,被后世尊稱為“草圣”。


張旭草書欣賞

《步虛詞》(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顛張用頭發(fā)蘸墨俯首狂書

懷素(737-799),唐代書法家

懷素,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自幼出家為僧,經(jīng)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fēng),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磥砻飨臅ǖ娘L(fēng)格與懷素頗有些相似。


懷素草書欣賞

《自序》(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毛主席書法欣賞


可以看出毛主席的書法風(fēng)格與懷素的頗為相似。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所作詩篇氣勢磅薄,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詩歌欣賞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fú 浮音),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 tuān )瀑流爭喧豗(huī 會音),砯(pīng 乒音)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我喜歡李白的詩歌。他的詩寫人、寫物、寫情、寫景細致入微,準確精練,感情的抒發(fā)淋漓盡致,使讀者對詩人蘊含在詩中蕩氣回腸的豪放詩魂感同身受。毛主席的詩詞也可以將我們帶入同樣的境界。

毛主席詩詞欣賞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研讀毛主席的詩詞,感受他詩中的意境,毛主席的詩詞與他的書法一樣給人以大氣磅礴的享受。他不僅是詩人和書法家,更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xué)家和思想理論家,他領(lǐng)導(dǎo)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偉大勝利。但遺憾的是他在新中國建立以后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摸索并不成功,以致于最后發(fā)生'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然而這并不能損毀他的歷史地位。月缺不減光,他仍是中國歷史上幾百年才出一位的偉人和曠世奇才,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他自己六位親人奉獻了寶貴的生命,他更是奉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而沒有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任何財產(chǎn)。他的失敗也只是偉人在摸索人類共同富裕道路征途中的失誤和挫折,為后來人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教訓(xùn)。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杜甫,與李白合稱“大李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的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詩歌欣賞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白居易,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詩歌欣賞
《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琵笆行》
......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王維(701年-761年),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號摩詰居士。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維詩歌欣賞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鑒賞》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

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歌唯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


李商隱詩歌欣賞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樂游原 / 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杜牧(803年-約852年)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

杜牧,其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意境極美,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牧詩歌欣賞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font>


王之渙(688—742),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王之渙,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fēng)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但他的作品現(xiàn)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


王之渙詩歌欣賞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代表作有《江雪》、《小石潭記》等。


柳宗元詩歌欣賞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王昌齡(698— 757),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 ,后人譽為“詩家天子 七絕圣手”。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王昌齡詩歌欣賞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fēng)秋。
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

劉禹錫,有“詩豪”之稱。其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 ,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xué)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zhì)性,分析“天命論”產(chǎn)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


劉禹錫詩歌欣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吳道子,(約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畫家

吳道子,畫史尊稱畫圣。少年時孤苦窮困,隨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xué)習(xí)書法,后發(fā)奮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學(xué),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代表作品有有《八十七神仙卷》、《送子天王圖》等。

吳道子作品欣賞
《八十七神仙卷》國寶(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送子天王圖》國寶(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張萱(生卒不詳,唐開元(713-741)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師)

張萱,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并提。歷史上留下兩件重要的摹本,即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和《搗練圖》卷。


張萱作品欣賞

《虢國夫人游春圖》國寶(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武后行從圖》(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周昉作品欣賞

《簪花仕女圖》國寶(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韓干(約706年-783年),唐代畫家

韓干,唐代畫家,以畫馬著稱。韓干少年時只是一名酒店的雇工,后來被詩人王維賞識,資助他學(xué)畫,學(xué)成后被召為宮廷畫師,初師曹霸,后自獨善。官至太府寺丞。畫藝較全面,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重視寫生。代表作《牧馬圖》?;实墼莓?dāng)時畫馬名家陳閎為師,他不聽命,說:“臣自有師,陛下內(nèi)廄之馬,皆臣師也。”由于他重視寫生,所以畫馬超過古人,后代畫馬名家如李公麟、趙孟頫都曾向他學(xué)習(xí)。

韓干作品欣賞
《牧馬圖》國寶(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牧馬圖》黑白雙馬,胡人騎一而控二。幅上宋徽宗題“韓干真跡 丁亥御筆”八字。并有南唐御府藏印。


閆立本(約601—673)唐代大畫家,政治家。

閆立德(約596~656)唐代畫家建筑家,閆立本兄

閻立本,唐代政治家,大畫家,擅長工藝、書法、繪畫和建筑。兄閻立德,亦長書畫、工藝及建筑工程。高宗顯慶元年(656年),閻立本遷升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668年)擢升為右相。當(dāng)時姜恪以戰(zhàn)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代表作品有《步輦圖》等。

閻立本作品欣賞
《步輦圖》國寶(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閻立德作品欣賞

《昭陵六駿》國寶

《昭陵六駿》底圖(此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楊蕙之一雕刻家(生卒不詳。創(chuàng)作活動于唐開元(713—741)年間)

唐開元時雕塑家。曾與吳道子同窗,向南朝蘇州大畫家張僧繇學(xué)習(xí)繪畫,后來吳道子的畫高一籌,被唐明皇召入宮中,封為畫圣,地位之隆,一時無雙。楊惠之望塵莫及,因而卻步,焚筆毀硯,改弦更轍,棄畫為壁,終于成了天下泥塑的高手?!惫识瞥瘯r便有“道子畫,惠子塑,奪得僧繇神筆路”的高度評價。人稱“塑圣“。楊惠之尤其擅塑羅漢像。首創(chuàng)將人物安排在山石背景中的樣式-壁塑(亦稱“影塑”)。


玄裝(602年~664年)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xué)說分歧,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jīng)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jīng)。前后十七年學(xué)遍了當(dāng)時的大小乘各種學(xué)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jīng)論657部,并長期從事翻譯佛經(jīng)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洞筇莆饔蛴洝肥恚浭鏊饔斡H身經(jīng)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chǎn)、習(xí)俗等?!段饔斡洝芳匆云淙〗?jīng)事跡為原型。

慧能(638年-713年)

惠能 ,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适覍掖斡埢菽苓M宮,并為其建寺造塔。在滑臺大云寺的無遮大會之后,通過對南北是非的辯論,奠定了曹溪禪在禪宗的地位。在惠能入滅一百年后,禪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談禪。曹溪禪即位居中國佛教的主流地位。


空海(774年-835年)

空海,俗名佐伯,灌頂名號遍照金剛,謚號弘法大師,日本佛教僧侶,日本佛教真言宗創(chuàng)始人。于公元804年到達中國,并在長安學(xué)習(xí)密教。806年回國,創(chuàng)立佛教真言宗(又稱“東密”)。著有《文鏡秘府論》、《篆隸萬象名義》等書,保存了不少中國文學(xué)和語言學(xué)資料。


鑒真 (688年—763年)

鑒真 ,唐朝僧人,俗姓淳于,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醫(yī)學(xué)家。應(yīng)日本留學(xué)僧請求先后六次東渡,弘傳佛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日本人民稱鑒真為“天平之甍 ”,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玄裝廣場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jīng),體現(xiàn)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大雁塔-大唐慈恩寺

摔跤

江湖郎中

皮影戲

拜師學(xué)藝

北廣場夜景

北廣場音樂噴泉

后記:大唐文化景觀大道,不僅記錄了中國大唐盛世燦爛文化,更顯示了當(dāng)今中國人民正在繼承和書寫新的歷史篇章。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lǐng)導(dǎo)下,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以此獻給2017年新春佳節(ji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