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深表認同:
成年人的一切選擇,都是錢說了算。特別是年紀大了以后,這種感受越來越強烈。
是選擇喜歡但工資低的工作還是繼續(xù)高薪996?要不要為了孩子上學借錢買學區(qū)房?手頭有點余錢,買股票還是存銀行?
你看,不管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到頭來,都跟錢有關。
錢,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
但特別奇怪的是,雖然每個人都想有錢,99%的人卻都“不懂錢”。
其實,一個人一生到底能積累多少財富和成就,不是掙出來的,而是理出來的。
因為理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錢的才能。
這是利用時間杠桿,高效規(guī)劃管理身邊一切資源的能力。理的不僅是財,更是一種思維、價值和格局。
一個人能通過對金錢的管理,滿足未來的各種需求,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選擇時,他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我認識一個90后的姑娘倩文。
畢業(yè)后,她一直做著一份月薪5000的工作,朝九晚九,周末無休。
有一天,她終于鼓起勇氣離職。領導嘲諷她說:“早晚有你后悔的時候。”
有意思的是,三年過后,這家公司破產(chǎn)了,而倩文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公司。前同事失業(yè)后另謀職業(yè),竟陰差陽錯地來到了倩文的公司面試。
同樣是離職,有的人失業(yè)絕望,被貧窮束縛,有的人實現(xiàn)逆襲,財務自由。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
很多人問倩文逆襲成功的原因,她是這樣說的:
“我很久之前就不把工資當唯一收入了,還在做上一份工作的時候,就嘗試多種方法賺錢,學會通過理財,錢生錢。”
前同事都不知道,倩文在工作之余,一直默默地學習知識,研究金融行業(yè),通過這個,慢慢地擺脫了那份死工資。
起初是每月收益200塊,后來是1000塊,2000塊……雖然剛開始收入不起眼,但是通過復利的作用,財富增長起來特別快。
她在離職后,收益已經(jīng)達到了每月1萬 ,接近當時工資的3倍了。
離職后,倩文還繼續(xù)追隨自己的愛好,迅速把她一直以來的設計特長發(fā)展起來,利用三年時間開了一家小型室內設計公司,又拓展了一條收入渠道。
和倩文聊完,我越發(fā)覺得,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有原因的。
比如,面對貧窮,大多數(shù)人只會靠體力賺錢,只有少數(shù)人會像倩文一樣,去真正思考問題,找到問題核心,想辦法做出有效改變。
在機會面前,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個人的思維、格局與行動力差異,才形成了后天的貧富差距。
有人會問,不是有錢才能理財嗎?
我曾經(jīng)也這么想,后來發(fā)現(xiàn)這是個誤區(qū)。
小錢沒必要理,于是就花了。這不正是那些“隱性貧困”的年輕人的想法嗎?
真正的高手,最初的投資金額都很少。
哪怕現(xiàn)在收入一般,只要做好規(guī)劃,用不了幾年,也能只靠【睡后收入】,過上原來的生活,這其實就是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
不是有錢了才理財,而是做了才有錢。
有的人又說,我也想盡快呀,可是感覺好難好專業(yè)啊。還有人跟著朋友入了p2p,結果錢沒了,認定這都是騙人的。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專業(yè)的人來教我們關鍵原理,讓我們迅速明白該怎么做,該如何避免各種坑。這也是為什么,我這次想把財佳佳學院推薦給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