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餅子
你說你在婆家過得不太好,不管你做什么,公婆都要挑三揀四。明明你已經(jīng)很努力想要做好一切,但他們就是不滿意。這一次,你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委屈,否則,你也不會向爸媽訴苦。爸爸很自責(zé),自責(zé)當(dāng)初沒有好好替你把把關(guān)。一整晚,爸爸都輾轉(zhuǎn)難眠,于是給你寫了這封信。這種話不知道是誰說的,但爸爸一點都不認(rèn)同。誰家女兒不是父母捧在手心里長大的,結(jié)婚前沒吃過婆家一口飯、沒喝過婆家一口湯,怎么到了婆家就成了伺候人的命。閨女,爸爸知道因為害怕別人說閑話,你一直在努力扮演好兒媳的角色。爸爸不禁想起最近看的電視劇《歡迎光臨》,里面有一幕,爸爸印象特別深刻。面對婆婆一直以來的刁難,受盡委屈的佟娜娜,說了這樣一番話:媽,我知道您對我不滿意,我尊敬您是長輩,不想跟您起爭執(zhí),想著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我用真心,哪怕是石頭,我也能給捂化了。可我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你們根本就沒有把我當(dāng)作一家人,既然在這個家里面,沒有人幫我說話,我只能自己幫自己說話了......
她硬氣的態(tài)度,終于讓婆婆意識到了自己一直以來的錯誤。閨女,從小爸爸就教你,遇事要冷靜,要學(xué)會忍耐。這個忍,不是一味地忍讓和妥協(xié),而是要有個度。你從來都不欠別人的,沒必要委屈自己,要懂得為自己說話。當(dāng)你把委屈自己變成一種習(xí)慣,最后,你就會在這種習(xí)慣中慢慢迷失自我。如果成為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兒媳,需要你委屈自己,那爸爸情愿你不要這樣的“好”。人生短短幾十載,爸爸希望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在女兒家時,看到女婿總是主動做家務(wù),忙里忙外,把女兒照顧得很好,女兒什么都不用做,于是她心滿意足;但在兒子家時,發(fā)現(xiàn)兒媳從不做家務(wù),家里的事情都是兒子在做,她很生氣,認(rèn)為兒媳不懂事,不體諒自己的兒子。閨女,發(fā)現(xiàn)了嗎,女兒和兒媳,婆婆大概率是會差別對待的。雖然你叫公婆“爸媽”,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會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去對待你。爸媽可以縱容你的小任性、包容你的壞脾氣,但公婆不會,因為他們沒義務(wù)去慣著你、寵著你。你可以和爸媽隨便開玩笑,但如果你和公婆開玩笑,可就要慎重了。在娘家,你可以躺在床上等著爸媽做飯吃,但在婆家,你就有必要到廚房打打下手。但作為兒媳,你就要時刻謹(jǐn)記自己的身份,拿捏好在公婆面前說話做事的分寸。兒媳這個身份,對你來說確實是多了層束縛,少了些自由。
在婆家,你委屈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應(yīng)有的回報。你那么努力地想要融入到那個新家里,到頭來,卻活得像個外人一樣,甚至還不如一個外人。之所以這樣,很多時候,是緣于你對公婆的期待過高了。我慢慢明白了為什么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jié)果。
閨女,爸爸希望你可以放下對公婆的期待,多花一些時間在自己身上,整理自己的心情。爸爸相信,如果你能做到這樣的話,你的婚姻一定是另一番風(fēng)景。你生妞妞的時候,女婿總是忙前忙后地照顧你,他比誰都緊張和心疼你。后來,妞妞因為黃疸住進(jìn)了新生兒病房,你眼睛都哭腫了。當(dāng)時爸爸覺得,這樣的一個人,一定能給你幸福。只是沒想到,才過去一年,你就因為婆媳問題,陷入到了痛苦之中。因為他,你和你的公婆才有了關(guān)聯(lián)。如果他不能很好地調(diào)和你和公婆之間的關(guān)系,最后,你們所有人都有可能受到傷害。結(jié)婚前幾年,他要從一個兒子的角色,轉(zhuǎn)換到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角色,婆媳問題肯定會把他打得措手不及。一邊是自己的父母,一邊是自己的愛人,不管他站在哪一邊,勢必會傷害到另一邊。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逼他站隊,逼他做選擇,你要給他時間,引導(dǎo)他去解決問題。如果他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配合你解決問題,相信不管什么樣的婆媳矛盾,都能迎刃而解。此外,爸爸希望你也可以試著以“旁觀者”的角度,為他出謀劃策。但是,如果他總是以消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傷害你。你要知道,無論何時何地,爸爸都會堅定地站在你身后。爸爸害怕你受傷,更害怕你困在錯誤的婚姻里痛苦一生。“你要堅強(qiáng)起來,別人對你好,你過得去;別人對你不好,你也要過得去。這才是本事?!?/span>閨女,爸媽不在你身邊,再怎么心疼你,也沒辦法替你解決婚姻中的所有問題。都說婚姻是一場修行,如果你能和女婿修成正果,幸福地走到最后,爸爸會感到很欣慰。好了,就說這么多吧,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你結(jié)婚起,爸爸就變得越來越嘮叨了。最后,愿我的寶貝,能在婚姻中獲得幸福,能在婚姻中成就更好的自己!作者:餅子,筆墨紙硯,柴米油鹽,一手文字,一手生活。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值班編輯:劉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