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明神宗萬歷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
徐霞客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鐘情于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歲,父親去世。徐霞客生來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詢名山大川的奧秘,而且想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志,但因為有年邁的母親,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達,通情達理,與父親的“志行純潔”比起來,母親的“勤勉達觀”對徐霞客的影響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積極鼓勵徐霞客放心遠游。
旅行圖
少年喪父的徐霞客,又有一個老母需要贍養(yǎng),想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yè)。
一個少年面對著選擇。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歲的徐霞客終于正式出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鄉(xiāng)。從此,直到五十四歲逝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無論多么疲勞,無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
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歷考察的三十多年間,在完全沒有他人資助的情況下,先后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于現(xiàn)代的江蘇、浙江、山東、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個省、市、自治區(qū),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xiāng)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qū),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徐霞客的評價
明崇禎九年(1636年),徐霞客遠游至云南麗江后,因足疾無法行走,仍堅持編寫《游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崇禎十三年(1640年),病況愈甚,云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陰。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56歲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
感動?
在后人準備添油加醋,拿起筆描寫一下徐霞客如何如何可憐,如何如何偉大,如何如何死去活來,他少年喪父,老母在家盼兒歸,風餐露宿……
可也許很少人知道,徐霞客是個富二代
徐家是大戶人家,早在明孝宗年代,就很有錢,其中徐家出了一個叫徐經的哥們。
早就名聲在外的唐伯虎不會想到,徐經克他。往死里克的那種。
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兩人相遇,在考試完后,徐經作弊外加唐伯虎吹牛叉,兩人涉嫌科場舞弊,被貶的很慘。
徐經回去,家里還是很有錢,沒啥大影響。
唐伯虎回去,考試的失敗,讓他嘗盡了人情冷暖,在煙酒青樓中埋葬了自己。
唐伯虎劇照
然后
到徐霞客這一代,追隨內心,不出仕,這項瀟灑的背后,是無數(shù)人看不到的他背后的——一千多畝地!
這位旅行家,快樂的收著租,帶著仆人,游山玩水,寫寫日記。
過完自己熱愛的一生,青史留名。
這類似于一個有個好幾套房子的,穿著拖鞋,逛大街的小青年。
可供他選擇的太多了。
人生就是這么無奈,物質基礎可以決定很多人的未來,為了不讓大部分人放棄,又拿出雞湯來灌溉。
但勇士就是,看透這一切,還能樂觀看待生活的人,來這一趟人間,隨心,熱愛你所熱愛,便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