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群扎根心理學一線的心理咨詢師,也許沒有亮眼的頭銜和閃光的背景,但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傳播心理學知識,用溫暖、專業(yè)和誠信滋養(yǎng)每一個心靈。
本期主筆:楊文思
為什么說心理咨詢師是孤獨的?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誰說心理咨詢師是孤獨的?我不認同。
當我覺察到這個思維和情緒的時候,作為咨詢師的“職業(yè)病”(第三只眼)出現(xiàn)了,我又出現(xiàn)了否認的防御機制。
檢索和反思自己的心路歷程,我列舉了以下幾個佐證:
首先,孤獨是一種心理反應,獨自一人時、有很多人在周圍時都可能會有這種感覺。
孤單常被視為是人類痛苦最普遍的來源之一,每個人隔一段時期就會被孤單的感覺包圍,并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甚至終身為寂寞所苦。
精神分析講孤獨是“對失去的、不在身邊的、所愛的客體,所懷有的痛苦的渴望”;人本主義(歐文·亞隆觀點)講死亡是種終極孤獨,把自己和整個世界隔開。
這種孤獨,一部分意味著只有自己知道的記憶消失了,另一部分意味著自己的世界消失,甚至自己留給別人的記憶消失。
不管是哪一種,孤獨都是我們的心理感受。
孤獨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每個人對孤獨的詮釋不盡相同。
其次,在從事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yè)的時,與朋友漸行漸遠的疏離感常伴隨著我們。
常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大致是說,我是一名咨詢師,吃飯不要找我,因為我在與個案工作;游玩不要找我,因為我在督導;沖浪不要找我,因為我要參加工作坊;戀愛不要找我,因為我有讀書會····咨詢師永遠在路上。
因為工作的原因,和朋友家人的時間總是對不上,他們休息的時候,我在工作。
譬如現(xiàn)在,我的朋友們在享受日光浴的美好假期,我在碼字。
從畢業(yè)到現(xiàn)在交際圈也進行了大洗牌,朋友間的聚會錯失了很多,漸漸疏遠了,經歷了一段孤獨的人際時光,也重塑了新的交際圈。這個職業(yè)要求你做出選擇,就要為你的選擇承擔后果。
最后,從咨詢的設置來講。保密原則在保護來訪者的同時對咨詢師來說,卻是一種慢慢積累發(fā)酵的心理傷害。
保密原則是咨詢師首要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意味著什么呢,你聽了很多重要的事,但不能講,雖然咨詢有督導機制,但也僅限于你和督導師之間的交流,并且不可能每一個個案都事無巨細的去談到。
有個折磨人的方式就是告訴他一個秘密,但是不能讓他說出去,憋死他。雖說是個笑話,卻也是對人性的考驗,磨心。
所以,咨詢師似乎真的是孤獨的。
那為什么我會否認呢?
其實,經歷過那一段磨心的時期之后,大部分我的交際圈變成了咨詢師、心理學愛好者,步調開始變得一致,還有了共同的目標和興趣,有人陪伴、有人討論、有人鼓舞, 擁有了可以探討的朋輩,可以支持的團隊,這還算什么孤獨呢?
孤獨伴隨著無形的力量,沒有孤獨的時候,哪有成長的痕跡,所以,不論是在什么方向上,也希望你亦可孤獨,因為你終將收獲自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