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現(xiàn)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是正確的,黑洞的典型特征便有可能必須遭到拋棄。圖片來源:nbcnews.com
(文/Zeeya Merali)大多數(shù)物理學家若是敢愣頭愣腦地寫篇論文,宣稱“根本沒有黑洞”——至少沒有我們平常想象的那種黑洞——估計都會被列為二百五。但若提出來要重新定義這些宇宙怪獸的人是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這就值得大家正經(jīng)考慮一下了。在一篇在線發(fā)表的論文中,這位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作為現(xiàn)代黑洞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推翻了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概念。所謂事件視界,是被認為包覆于每個黑洞周圍的不可見的邊界。一旦進入了這個邊界,包括光在內(nèi)的一切都將永無逃離之日。
霍金在他這次驚世駭俗的主張當中,以溫和得多的“表觀視界”(apparent horizon)代替了事件視界。表觀視界只會暫時地禁錮物質和能量,最終還是會把它們釋放出來,盡管已是面目全非。
“在經(jīng)典理論中,什么都不能從黑洞中逃脫?!被艚饘Α蹲匀弧冯s志說。然而量子理論卻“意味著能量和信息能夠逃離黑洞”。若要完滿地解釋這一過程,這位物理學家承認,人們需要一個能將引力和其他基本自然力統(tǒng)一起來的理論。然而這個目標已經(jīng)令物理學家上下求索了接近一個世紀?!罢_的解答,”霍金說,“依然是不解之謎?!?/p>
霍金1月22日將論文發(fā)表在了arXiv預刊本服務器上。他為其取了個古怪的標題《信息留存與黑洞天氣預報》(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and Weather Forecasting for Black Holes)。這篇論文是根據(jù)2013年8月他通過Skype在加利福尼亞圣芭芭拉市凱維里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一次會議上發(fā)表的講話整理而成的,目前還沒有接受過同行評議。
火墻的困擾
霍金這項新的研究旨在解決所謂的黑洞火墻悖論。自打由凱維里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瑟夫?玻爾欽斯基(Joseph Polchinski)及其同事提出來,該悖論已經(jīng)折磨了物理學家們差不多兩年。
在一項思想實驗中,研究者對一名不幸落入黑洞的宇航員的命運提出了追問。事件視界的存在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簡單而直接的數(shù)學推論。1915年下半年,愛因斯坦發(fā)表廣義相對論還不到1個月,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便在寫給愛因斯坦的一份信中指出了這一點。長久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認為,在這一場景中,宇航員在越過事件視界之時還是無憂無慮的,渾然不知即將到來的霉運。之后他被慢慢拉向中心,途中身體被拉伸得越來越細長,渾如一根蘭州拉面。最終他將在奇點——理論上密度無窮大的黑洞中心——被壓縮得無形無跡。
然而在細致分析這一情景時,玻爾欽斯基的團隊做出了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描述小尺度粒子行為的量子理論將之前認為的情形完全改變了。他們說,量子理論決定了事件視界事實上必然是一個高能區(qū)域,或者說是一道會把宇航員燒成薯條的“火墻”。
結果是學界一片人心惶惶,因為火墻理論遵守了量子理論,卻難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兼容。根據(jù)廣義相對論,自由跌落者感知到的物理定律在宇宙中的各處都應當是一致的,不管他是在落向黑洞還是飄行在空寂的星際空間。對愛因斯坦來說,事件視界實在是個平淡無奇的所在。
被拋棄的視界
現(xiàn)在,霍金提出了簡單得令人心癢的第三種觀點。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依然完好無損,但黑洞不再擁有一個火爆的事件視界。他的觀點的核心是,量子效應在黑洞周圍造成了狂暴的時空漲落,以至于無法存在一個平滑的邊界面。
霍金提出了“表觀視界”來替代事件視界,這個概念指的是試圖逃離黑洞核心的光線被禁錮之處。根據(jù)廣義相對論,對穩(wěn)定的黑洞來說,這兩個視界是相同的,因為試圖從黑洞內(nèi)部逃脫的光線抵達事件視界之后便再無前途,就如同被困在了跑步機上。不過原則上這兩個視界也可以不是一回事。如果黑洞吞下了更多物質,事件視界便會膨脹,超過表觀視界。
20世紀70年代,霍金還提出過一種相反的情形:黑洞會因為發(fā)出“霍金輻射”而慢慢縮小。在這種情況下,理論上來講事件視界會變得比表觀視界還小?;艚鸬淖钚吕碚撜J為表觀視界才是黑洞真正的邊界?!皼]有事件視界意味著沒有黑洞——假如我們將黑洞理解為光線永遠無法逃脫的區(qū)域?!?/p>
“霍金設想的情形聽上去挺有道理。”加拿大埃德蒙頓市艾伯塔大學的物理學家、黑洞專家唐?佩奇(Don Page)說。他曾于20世紀70年代與霍金合作?!澳憧梢哉f否定事件視界的存在挺激進的。但我們探討的問題高度符合量子條件,就連時空尚且含義模糊,更別提是否存在一個可以被視作事件視界的明確區(qū)域了。”
對于霍金提出的黑洞可以沒有事件視界的觀點,佩奇是接受的,但他質疑單此一說是否足以解決火墻悖論。他告誡稱,哪怕轉瞬即逝的表觀視界也會造成與事件視界同樣的問題。
與事件視界不同,表觀視界會最終消失。佩奇指出,霍金將一種“原則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逃離黑洞”的極端場景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艚鸩⑽丛谡撐闹忻鞔_指出表觀視界消失的方式,但佩奇推斷,當其收縮到一定尺度,便有可能在量子力學和引力的共同作用下消失。到時候曾被黑洞困住的一切都將被釋放,盡管已不是當初的模樣。
如果霍金是正確的,那么在黑洞的中心甚至可能并不存在奇點。實際情形可能是,物質只是被暫時困在表觀視界下面。表觀視界在黑洞引力作用下逐漸內(nèi)移,但永遠不會被擠壓到中心。物質攜帶的信息不會遭到毀滅,但會被搞得亂七八糟,以至于當其經(jīng)由霍金輻射被釋放出去的時候,形式已經(jīng)大為不同,基本上不可能再依據(jù)它推斷出當初被吞沒的是什么物體。
“這比復原一本被你燒成灰的書還要困難?!迸迤嬲f。在論文中,霍金則將這種反推比作天氣預報:理論上可能,但實際上很難達到較高的精確度。
然而,玻爾欽斯基對于沒有事件視界的黑洞是否存在表示懷疑。他認為足以抹掉事件視界的狂暴漲落在宇宙中太過罕見?!霸趷垡蛩固沟囊碚撝?,黑洞的視界與太空中任何其他區(qū)域并無太大區(qū)別?!辈枤J斯基說,“我們從未在附近空間觀察到時空漲落:這種現(xiàn)象在大尺度上實在太罕見了?!?/p>
曾經(jīng)師從霍金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理論物理學家拉斐爾?布索(Raphael Bousso)說,這個最新的觀點反映出在物理學家眼中,火墻可能的存在是多么地“討厭”。然而他對霍金的解決方案還是持謹慎態(tài)度?!跋鄬τ诨饓Φ拇嬖冢诙床淮嬖谝粋€有去無回的視界的觀點在某些方面更加激進、更容易造成問題。”他說,“可是霍金發(fā)表其第一篇關于黑洞和信息的論文足有40年了,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仍未休止,這一事實足以證明它們的重大意義?!?/p>
編譯自:《自然》,Stephen Hawking: 'There are no black holes'
圖片來源:nb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