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
敲定麥徑行程是在春節(jié)前一周半,源于友人最終沒有買到往南寧的車票,邊境騎行只能作罷。說走就走的旅行實在不怎么適合朝九晚六的上班族,好在我們還是搞定了車票、通行證,在年初一把自己送上了前往香港的z99列車。黃昏發(fā)車離滬,至翌日清晨過韶關,列車沿北江一路向南急行,青山綠水景色漸佳。再過廣州深圳至港區(qū)紅磡站已仿佛入夏。
麥徑Day 1
清晨開灶做飯,引來散養(yǎng)的小牛犢,被麥片香氣吸引。饞嘴又膽小,想偷食又怕人,最后把一旁的餐具添了個遍。
港區(qū)的越野跑盛行,出西灣一路上山,隔數(shù)百米就有跑友迎面而來,有學生、年輕人、中年人、長者,讓我這個沒見識的大陸仔詫異不已。大陸驢友也不少,多是來自廣州、華東,選走麥徑部分段,正反穿皆有。
一日重裝27公里近1600米爬升本不算多,只是腿傷復發(fā)把自己虐得不輕。下雞公山不過2公里,斷了杖,拖著殘腿硬是用了1個多小時。最終下到公路,入35公里處的水浪窩營地又是天黑后的事情了。恰逢春節(jié),營地扎滿了帳篷,彩燈交錯、火鍋故事直至午夜。為了給第二天的行程減重,雞蛋、金槍魚、意面、乳酪、果蔬干統(tǒng)統(tǒng)入腹。
麥徑Day2
Day2的目標是完成四至六段,28公里近1400米爬升,為了不至于拖著老殘腿走太多的夜路,一早7點打包出發(fā)。
而后一路下山,過基維爾營地完成第四段,再鉆出林子就到了扎山道,山道瞭望處可俯瞰整個九龍灣 。在扎山道的涼亭歇個腳,便可沿沙田坳道下山,一路皆可俯瞰沙田、九龍林立的高樓群。
沙田坳道的盡頭再翻過獅子山便走完了第五段。五段據(jù)傳有野豬,獨行未見。六段金山郊野公園有猴群。傍晚有好事人驅車喂食,群猴聚集于公路,一人穿行甚至微有膽卻。金山上可俯瞰青山公路夜色。
晚8點下至城門隧道燒烤營地,篝火、啤酒、烤串、音樂,分外熱鬧。然而靠著云南白藥將自己勉強挪到營地的我,腦中只想吃完凍干飯草草睡覺。于是10點伴著印度樂搖擺的節(jié)奏合眼,4點印度人走了不久來了拾荒阿姨,5點晨練大媽帶著收音機光顧,6點天亮山里的潑猴又來掏吃食了??嘁玻?/span>
8點出發(fā),過城門水塘,上針山,草山,大帽山,又是一番景致。帶著木銷木板保護的整齊臺階路,柏油山道林間環(huán)繞兩側古樹成蔭,枯黃草甸間的山石越野道。山脊兩側樓宇錯落,碧波照映青山,江水蜿蜒懷抱。
最奇特是大帽山頂,900米的海拔,竟彌漫著似3500米海拔的鰲太才有的迷霧。麥徑八段又間熙熙攘攘的港區(qū)跑友來來往往,大帽山下山公路則騎行速降者聚集。下山路尤見一老人,白發(fā)蒼蒼,身備全套鮮艷騎行裝備,在長達數(shù)公里的30度坡上奮力爬坡。
下大帽山,七八段行閉,麥徑景色已覽九九,兼食指大動,行止。20公里公路,給重逢留個理由。麥徑八段末可坐巴士回荃灣,深水步的美荷樓也是個不錯的國際青旅。旺角的廟街夜市是個掃街邊美食的好去處(需感謝老岳的熱心指點)。
后感
與之前走過的華東戶外線路如同荒野不同,連綿數(shù)個郊野公園的麥徑路標、指示地圖完整,公共設施齊全:每段起點皆有士多、販售機、公廁、水源供補給,相隔數(shù)公里就有涼亭供歇腳、應急露營,供腐敗的燒烤營地不勝數(shù),甚至有數(shù)個直升機停機坪可供緊急救援。碎石路、青石板路、柏油路、草甸土路,每段各有不同。100公里的麥徑自港區(qū)東貫穿至西,處處皆有斧鑿,卻處處恰到好處,是觀景休閑的輔助而無喧賓奪主之嫌。沿路所見騎行越野跑甚多,想也是得力于這些修筑并常年維護的公共戶外設施。景致而言,淺灣沙灘與俯望九龍、青衣城市全貌是麥徑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