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
如果以上的回答讓你感覺似曾相識,讓你想到自己的父母、愛人與朋友,甚至想到你自己,那么你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因介于健康、憂郁癥、神經官能癥、精神病這四者之間的邊緣,所以稱為邊緣人格。
世界著名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生前就深受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折磨。
這類型的人情緒、自我認知、人際關系和行為都極度不穩(wěn)定,無法控制自己的沖動,經常做出傷己傷人的行為,對周圍的人很依賴,常被稱為:“一半天使一半魔鬼?!?/strong>
BPD在沒有發(fā)病的時候,或者你和ta交往不深時,你會覺得ta的行為跟正常人無異,甚至有的人充滿著魅力,有很多追求者,因為邊緣很神秘莫測、善變,自我形象不穩(wěn)定,所以你總是感覺ta很新鮮很特別。
有研究表明,在邊緣型人中,女性占據3/4。然而,邊緣型人格障礙不像強迫癥、抑郁癥、焦慮癥,可以通過一些常規(guī)測試和咨詢,比較容易確診,邊緣型人格障礙有時候沒有那么典型的病理表現(xiàn),更難被捕捉到,所以很容易被誤診或漏診。
在生活中識別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ta的癥狀不穩(wěn)定,我們很難去定義一個BPD患者是怎樣的癥狀,因為ta每種癥狀好像都有一點,而且來回切換。
更要命的是,大多數(shù)BPD患者的社會功能是正常的,甚至很優(yōu)秀。所以在不熟悉的外人眼里ta沒有任何問題,盡管ta內在的情緒是非常痛苦,十分消極,這也導致了很多患者遲遲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有問題,耽誤了有效治療。
那么,如何識別邊緣型人格障礙?在聽說吧心理咨詢機構,接待了很多有邊緣型人格的來訪者。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對自我的認同,這種認同是個性穩(wěn)定性的特征。
邊緣型人格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自我認同感的紊亂,這種類型的人缺乏自我目標和自我價值感,低自尊,對諸如“我是誰?”、“我是怎么樣的人?”、“我要到哪里去?”這樣的問題缺乏穩(wěn)定的答案。
例如,ta一會覺得自己很漂亮一會覺得自己很丑,開始自我攻擊。一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一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活著都是沒有意義的。
例如,ta在早上化妝之后,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妝容真是絕了,但是一旦別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ta發(fā)現(xiàn)了別人沒有注意到ta,ta會立馬覺得這個妝容一定是糟糕至極。
這種自我身份認同的紊亂往往開始于青春期,用埃里克森的理論來說就是自我同一性的時候沒有處理好,出現(xiàn)了自我身份認同的滯后,長期停留在混亂的階段,其自我意象不一致且互相矛盾。這也導致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在生活中會遭遇各種矛盾和沖突。
長期的空虛和孤獨感不以時間為轉移,不以所在的環(huán)境為轉移。即便他處在人群中,內心始終也會有長期的空虛感。
ta的情緒像過山車,很容易在憤怒、悲哀、羞恥感、驚慌、恐懼和興奮感和全能感之間搖擺不定。ta很容易被激惹,心境長期不穩(wěn)定,一會兒焦慮持續(xù)了幾個小時,一會兒脾氣暴躁又持續(xù)了幾個小時,一會兒又開心得不得了幾個小時,一會兒變得非常沮喪,一會兒又非常自負,一會兒又非常自卑。
ta的情緒根本無法控制,屬于情緒失控的狀態(tài),這也是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標準之一。
這種情緒變化要注意與雙相情感障礙區(qū)分。兩者比較相似的地方是當事人都具有極端的高情緒喚起和極端的低情緒狀態(tài)。
但是,雙相的情緒切換周期會比較長,往往會以天、周、月來計算,且這種情緒變化更多是由于內在生理學導致;
邊緣則可能在一天之內情緒起伏好幾回,而且它們的切換都是跟環(huán)境變化緊密相關的。
當然,邊緣和雙相可以共病,也可以和抑郁共病。
這部分由不穩(wěn)定的沖動的情緒所導致。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看世界的視角是兩極化的,是典型的“全有或全無”或者“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
(當你滿足ta的需求時)這一秒可以將你理想化,視你為偶像,無限崇拜;(當你沒有滿足ta的需求時)后一秒卻又可以憎恨討厭你,將你貶低得一文不值,或者貶斥自己,將自己感知為不值得被愛的。
因此,邊緣性人格障礙者與他人的關系常常十分緊張。
和ta相處的人是備受煎熬的,尤其是和ta有親密關系的人,更是非常折磨。因為ta在極端的完美與貶低之間的過程中來回轉換。
邊緣性人格障礙會被一些心理咨詢師戲稱為是咨詢師殺手。ta最典型的就是對咨詢師的態(tài)度,ta一會兒說你特別厲害,對ta幫助很大;但有可能過幾天就會將你貶低得一無是處,覺得心理咨詢工作對ta而言就是垃圾。
這種偏執(zhí)的思維,讓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很難留在長期的關系中,所以ta的人際關系不穩(wěn)定,情感關系也不穩(wěn)定,并且難以長期持續(xù)。
這種類型的人依戀關系沒處理好,屬于不安全型依戀,因此分離焦慮十分顯著。他們被形容成“手拿臍帶走進生活,時刻在找地方接上去”的人。
ta由于缺乏安全感,極度害怕孤獨和被拋棄,卻又總是抑制不住地想象著隨時可能被拋棄。
為了避免被拋棄,ta要么寧愿先放棄這段關系,要么會在親密關系中死死抓住伴侶不放,為了抓住對方,他們會自我傷害,做出一些偏激行為,如乞求甚至自殺威脅。
ta會爭取讓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被自己把控住,一旦有一些事件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是一些環(huán)節(jié)是ta不知道的,ta就會非常慌張、抓狂,奪命連環(huán)call,要詳細地知道對方在哪兒,在做什么,和誰在一起,對方心中此刻是否有ta。
這種以愛之名的控制,會讓對方感到很不舒服和壓抑,其結果是親密關系和人際關系的混亂。
而作為普通朋友,在最初見到邊緣型人格者的時候會感到非常同情,因為他們喜歡向人訴說自己被傷害的經歷,表現(xiàn)出極度害怕被拋棄的可憐狀態(tài),很容易激起一些人的保護欲,建立起對其的責任感。
然而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最擅長通過情感操縱別人,在這段不正常的關系里,ta的要求會越來越多,理所當然地提出非常過分的要求,如果不被滿足,ta就會選擇自殘、自虐等方式來使對方就范。
最后,對方的生活會被邊緣人格者的不良情緒占領,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關心并開導ta,同時還要為ta毫無根據的指控道歉,非常痛苦,而ta則認為自己才是這段關系的受害者,博取不知情的外人的同情。
邊緣型人格者并非只是一味地要求靠近,因為ta既有被拋棄的恐懼,也有被吞沒的恐懼。
被拋棄的恐懼會使ta非??释陀H密關系里的人毫無邊界、融為一體,但同時,如果真的如其所愿,兩個人融為一體,毫無隱私和秘密,ta馬上就會產生另一種恐懼,即被吞沒的焦慮。
Ta很擔心自己喪失自我、變成他人的附屬品。所以ta會回避,想要逃離??梢坏Ψ酱饝质?,ta立馬會感覺到自己被拋棄了,于是又緊抓著不放手,同時又害怕被控制,所以會不斷推開。
當別人不關注ta的時候,ta會氣憤,而當別人過度關注ta的時候,ta又會厭煩。于是,周而復始,陷入了親密關系的惡性循環(huán)。
所以,對于這類人,遠了不行,近了同樣不行。
所以,在關系中,即使ta把你貶低得一無是處,但ta是不想離開你、也離不開你的:
他們的愛意和恨意并存,明明依賴你,卻想貶低你、激怒你。
這個特征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在親密關系上,在親密關系里對伴侶恨得咬牙切齒,想到的都是伴侶如何如何對不起我,心被恨填滿,雙眼猩紅,甚至會失去理智做一些破壞性的事情,看起來痛苦極了也可怕極了。
可是當有人勸ta說:既然這么痛苦你就離開他吧??墒沁@時候ta就會說:你以為我不想離開他嗎?我放不下他,離不開他,嗚嗚嗚……
誰都不喜歡空虛和孤獨,但BPD患者是完全不能忍受這種感覺,會非常害怕,即使1分鐘也不行,因為ta缺乏自我安慰能力,所以需要通過持續(xù)的外界關注來獲得一種存在感。
有些人會通過刺激性行為和物質,如飲酒、暴飲暴食、飆車、濫交等來排遣空虛孤獨感。
ta幾乎無法自己長期獨處,會想方設法地找一個人或者找一個物件(比如布娃娃、貓狗甚至是小孩)給ta進行持續(xù)性的撫慰,ta才能待得下去。
ta也可能有自殘、表現(xiàn)出自殺的姿態(tài)或者是其他自我毀滅行為,甚至不經意地自殺成功,然而死亡并不是ta真正的本意,ta更多是為了傳達一種信號:我需要幫助,你們快來關注我。
BPD患者患者為了融入人群,為了獲得關注,ta會像變色龍一樣在不同的場合呈現(xiàn)出不同的個性和外表,外人甚至會驚訝于這種表現(xiàn),但ta會覺得這很正常。
邊緣型人格的一個成因,從父母的教育方式來看,是父母針對孩子的感受、情緒表達的不一致的雙重信息,最可能導致子女的邊緣人格。
比如,有一名邊緣型人格的女性,母親在養(yǎng)育她的過程中經常給出不一致的矛盾信息。
如同樣是心情不好時,媽媽有時會擁抱并安慰她,但有時又會不耐煩地抱怨并對其置之不理。
同樣是餓了,媽媽有時候會馬上給她吃的,但有時候會被晾上幾個小時;媽媽告訴她出去一會,有時候一會就回來,但有時候幾天才回來。
這種對同一事情的不一致,造成了她的不安全感和長大后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
邊緣型人格的另一個成因是被虐待的經歷,或被忽略,或被強行離開照料、愛護自己的親人。這些經歷導致這類人更加不信任自己及自己的情緒,或是身邊的人。這也是為什么這類人格中多數(shù)是女性的原因。
人際關系中,遇到這類型的人,你感到無能為力也不用自責,遠離邊緣型人格者是一種自我保護;如果你在遭遇他們的折磨,你可以說不,及早在這類關系中抽身,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倘若你的重要家人或伴侶是邊緣型人格者,該如何與之相處呢?
01
保護好自己的邊界
邊緣型人格是極其沒有安全感的,在生活中,包括咨詢關系中,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總會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挑戰(zhàn)并試圖突破你的邊界。
例如,“我現(xiàn)在就要見你,不然我就絕食了?!?
面對他們的威脅或誘惑,堅持自己的邊界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過溫和的方式向他們傳遞:雖然我不能答應你的要求,但這并不意味我拋棄了你。
如果ta是你的伴侶,你不喜歡ta刪你的異性好友,或者去你的工作場合找你,過多地介入平常的生活,那么請在一開始就明確地告訴ta。
于此同時,你一定要解釋清楚:你不喜歡的是ta這樣的行為,而不是不喜歡ta,即使ta做了讓你討厭的行為,你也愛ta。
02
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寵辱不驚
你要習慣ta在“天使”與“魔鬼”之間切換,ta如果今天心情很好,與你相處的也很好,那么對ta來說你就是天使。但如果ta今天心情不好,與你相處不好,ta就會覺得你是一無是處的壞蛋。
所以面對這種情緒上的極端表現(xiàn),你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做到寵辱不驚。
03
包容、理解
他們自己的痛苦有多數(shù)是來自早年的創(chuàng)傷,所以要知道他們很容易形成那種「我出生就是個錯誤」(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自責,所以你可以共情他們的心境,理解他們的思維與行為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你值得被愛,多次傳遞給他們這樣的感覺。
04
溫和而堅定的穩(wěn)定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大多害怕被拋棄、被忽視、被嫌棄,所以他們內心很渴求一段穩(wěn)定的關系,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做。
面對ta的“不穩(wěn)定”,如果你一直是以某種穩(wěn)定的態(tài)度(不讓ta侵犯自己的邊界,同時又不拋棄離開ta)對ta好,也不必特別好,只要是長久而穩(wěn)定的,這樣的人際關系對ta而言就是可以觸摸的安全感,這對于治療很有意義。ta就會從中這種長久穩(wěn)定的關系中明白你是愛ta的。
除了溫和而堅定地支持ta,更重要的是鼓勵ta尋求有足夠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相比日常的親友關系,心理咨詢師經受專業(yè)的訓練,在穩(wěn)定和嚴格的咨詢設置下,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系能夠在沖擊和挑戰(zhàn)、測探之下,保持穩(wěn)定;而這段治療性的關系,能夠最大化地幫助BPD獲得療愈和成長。
END
▎本文為中心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