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會昌中興”的一大政績,就是平定了圖謀割據(jù)澤潞的軍閥劉稹。
真實的作戰(zhàn)遠比游戲中復雜,因為軍需是要調(diào)度的。
在這一戰(zhàn)中擔此重任的,便是戶部尚書杜悰,以及判度支的戶部侍郎盧商。
盧商出身范陽盧氏北祖第二房,祖父盧昂官至中大夫、澧州刺史,但父親盧廣只做到河南縣丞就早早去世了。早年喪父的盧商家境貧寒,只能憑自己的本事讀書上進。
元和四年(809年),二十一歲的盧商中進士,又中書判拔萃科,為秘書省校書郎,被宣歙觀察使范傳正辟為從事,又在歷任西川節(jié)度使的前宰相王播和段文昌手下任記室,后被召回長安為工部員外郎,改河南縣令,歷任工部、度支、司封三郎中。文宗年間,他曾在度支郎中任上奉詔與將作少監(jiān)韋長修葺諸帝陵寢,也曾以議郎、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飛騎尉賜緋魚袋被任為劍南西川云南安撫判官。
太和九年(835年),因文宗謀殺宦官不果釀成甘露之變,京兆少尹羅立言等多名文官被殺。盧商被任為京兆少尹,累計十余次遷官后權知大理卿事。開成(836年—840年)初年,出為蘇州刺史,賜金紫官服。
蘇州產(chǎn)鹽,但鹽法太煩,奸吏趁機從產(chǎn)鹽的漁民身上榨取利潤。盧商到蘇州后,親自見漁戶,簡化鹽法,讓漁民按所產(chǎn)的鹽量賣鹽,不設定額,人民大受便利。蘇州的鹽稅也因此倍增。
在鹽鐵官營的年代,總管鹽鐵的是當朝宰相,當時負責的宰相叫李石,也是甘露之變后頂上來的。開成二年(937年),他看到盧商政績上等,便遷他為潤州刺史、攝御史大夫、浙西團練觀察使。剛上任,盧商就奏稱常州的茶業(yè)收入比鹽鐵場院要求的正額超出數(shù)倍,請求增加正額;文宗下詔令戶部與鹽鐵院商量,最終依其所奏。
盧商后又入為刑部侍郎,會昌二年(842年)轉京兆尹。
這時已經(jīng)是武宗年間了,一年后,就是討伐劉稹的戰(zhàn)爭。官軍討伐澤潞,需要越過太行山。在杜悰和盧商一正一副的協(xié)調(diào)下,軍需沒有出問題。
第二年,戰(zhàn)斗結束,盧商以正議大夫、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范陽郡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身份加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出鎮(zhèn)東川,一年后離任。
會昌六年(846年),武宗崩,宣宗繼位,盧商隨即以檢校戶部尚書被召回長安任兵部侍郎,再次判度支。當時唐朝正在討伐黨項,盧商上奏請求派一名度支郎官去有糧料的州郡計算度支補給,獲準。
同年,他被任為中書侍郎,授同平章事,為宰相,封范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加兼工部尚書。
然而,大中元年(847年)的一場旱災,讓盧商在官場短暫的人生巔峰戛然而止。
因為古人迷信,覺得上天降下旱災,就是不滿人間刑罰過重。所以宣宗命盧商和御史中丞封敖復查長安獄中犯人的案子。盧商和封敖請求減免多人的死刑,但大理卿馬植卻上表反對,稱如此寬容會適得其反,招致神靈越發(fā)不悅。由于另一位宰相白敏中也添油加醋,宣宗覺得馬植說得對,盧商的宰相不用做了,外放為鄂岳觀察使,加檢校兵部尚書。
任上,盧商征辟狀元盧肇為從事。詩人朱慶余、劉得仁都曾作《贈江夏盧使君》詩,都收錄在《全唐詩》中,可能就是贈予盧商的詩,鄂岳觀察使
大中三年(849年),盧商因病罷官。四年(850年),轉荊南節(jié)度使,辟署高瀚為節(jié)度判官。由于晚唐史料缺失,《兩唐書》竟連這位前宰相再次出鎮(zhèn)地方都沒有記載,虧得高瀚墓志記了這么一句“故致政少傅盧公方鎮(zhèn)荊門”。
盧商之所以被稱為“故致政少傅”,是因為他這次又只做了一年,就病得做不下去了,上表請求代任,于是以太子少傅致仕。這一年,他已經(jīng)六十三歲了,以現(xiàn)在來看,也是到了退休的年紀。
然而,八年后,他卻又得到了來自宣宗的返聘,啟程回京,擔任戶部尚書??伤呀?jīng)七十一歲高齡了,在回京的路上就去世了,贈太尉。
由于盧商做到了宰相,他的祖父盧昂得贈兵部尚書,父親盧廣得贈司空。
《舊唐書》史臣曰:(周)墀、(李)讓(夷)史才,(鄭)肅之禮學,(盧)商之長者,或登三事,或踐六卿,以道始終,夫何不韙。
IOS系統(tǒng)打賞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