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把“安全感”注入孩子心靈,你會看到孩子最好看的樣子。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一位朋友給她的女兒中寫道:
當你回頭遲疑地看著我 ,我用力地給你肯定和支持;
當你摔倒在地大哭,我拉起小小的你,緊緊抱在懷里,然后我又把你放下,鼓勵你繼續(xù)前行;
后來,你摔倒又后自己努力爬起來,我緊張心疼卻又暗暗驕傲。
看到小小的你勇敢前行,自信而又快樂,我忐忑不安卻也是滿心歡喜。
我希望永遠能在你一個轉(zhuǎn)身的地方,給你滿滿的安全感。
這是一個非常有愛的媽媽給孩子最溫暖最強大的呵護。
安全感
▼
審視已經(jīng)成年的人,有的獨立性差,有的人面對陌生人抗拒、有的人難以相信別人、有的人害怕嘗試、有的人敏感多疑、有的人焦慮易怒。
成年人都把原因歸結(jié)為 —— “安全感”缺失。
可是究竟是何時何地丟失了“安全感”呢?
在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中表示,兒童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地、有意識地、自主地、獨立地與外界環(huán)境互動來獲得成長。
幼年時期,安全感缺失,心理上就存在障礙,阻撓了孩子與外界環(huán)境的互動,削弱了孩子成長的積極性,孩子成年后,也會出現(xiàn)很多煩人的問題。
安全感是孩子成長的本源力量。
有安全感的孩子覺得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對自己的一切是有掌控力的。對自己的內(nèi)心有正確的認知,對外部的環(huán)境也有正確的認知,愿意不斷勇于嘗試、不怕挫折,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擴展自己的能力范圍。
強者越強。
所以,孩子一出生,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幼年時期孩子安全感缺失,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消極的影響 。
道理都懂,但是實際的困擾卻是,很多時候父母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時,內(nèi)心就會拉響警報,在彼時彼刻的“安全感”會不會導致“慈母多敗兒”?
應該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持續(xù)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呢。
給予孩子安全感
有媽媽在后臺留言道,孩子三歲真的是很難對付的年紀,有的時候真的覺得是搞不懂他到底在哭什么,一點小事情就不依不撓。
兒童教育是需要在兒童的視角去看待成長和教育,而不是在成人的視角去解讀,去附加父母希望或是缺失的東西。
孩子耍渾哭鬧,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內(nèi)心真實需求沒有被滿足。
曾經(jīng)有一次,我把兒子的搭的積木弄倒了,兒子哭得不依不撓。
我跟他道歉,但是他不依不撓;我說那我?guī)兔χ匦麓钇饋?,可他竟然生氣地把剩下的部分全部推倒了?/span>
我突然意識到,讓他不高興也許不是積木被推倒,而是我破壞了他的秩序,一個處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這確實是一件很讓他焦慮的事情。
讓他更焦慮的是,媽媽竟然只關(guān)注積木,而不是他!更讓他焦慮了,不行,得哭啊。
我摟過兒子說,“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你很用心搭了好看的城堡,被媽媽弄壞了,媽媽非常抱歉。但是,積木推倒了還可以再搭起來,如果你愿意,媽媽可以跟你一起再把他搭好?!比缓笪医o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簡單的一句話,一個擁抱,我和兒子成功和解。
我們需要和孩子真實的情感對話,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個性,響應孩子內(nèi)心最真實的被關(guān)注被保護的需求。
面對孩子卻堅持不懈的企圖挑戰(zhàn)“規(guī)則”,推開、威脅、體罰對于孩子而言,都是情感上的隔離,會讓孩子得無助,喪失“安全感”。
長期發(fā)展,孩子可能會變得唯唯諾諾,不自信,不愿做嘗試,只愿意待在安全區(qū)里;或者,孩子變得叛逆,太多孩子叛逆的行為其實是在尋求父母的關(guān)注。
所以在面對挑戰(zhàn)“規(guī)則”的孩子時,試著蹲下,拉著孩子的手,認真注視孩子的眼睛,告訴孩子你理解他此刻的感受,允許孩子哭鬧釋放情緒,也鼓勵他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強調(diào)規(guī)則,并和孩子一起思考更好解決問題的方式。
關(guān)注并積極響應了孩子的情緒,也給孩子強調(diào)了規(guī)則,明確邊界,并帶領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會孩子感覺到安全可靠。
接觸、探索和嘗試是孩子和外界發(fā)生聯(lián)系的方式。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范圍內(nèi),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去探索和嘗試。
你不能因為自己的焦慮而過度地保護孩子,圈養(yǎng)孩子并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安全感,而是打擾了孩子和外界的鏈接,干擾了孩子的成長。
其實,你的一句話、一個擁抱或是一個眼神都能傳遞給孩子滿滿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持著小小的孩子勇敢前行,在探索和嘗試不斷地成長和強大。
也許你懊悔過,“我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span>
情緒失控,引發(fā)和家人之間爭吵、遷怒孩子,會讓孩子的情緒混亂。
當父母情緒失控前,請試著和孩子保持距離。
保持距離并不是推開或是粗暴地不理孩子,需要嚴肅認真地表達此刻的感受,“我現(xiàn)在很生氣,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我希望能冷靜一下,我們等一下再一起解決問題。”
把情緒告知給孩子,讓孩子對父母的情緒有所認知,傳遞了理解的態(tài)度,不逃避或是推開孩子,并承諾會跟他一起解決問題。
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中的孩子會表現(xiàn)得情緒穩(wěn)定,性格堅定平和。
如果沒有控制住情緒,沖孩子發(fā)火了,那么你必須要做的就是誠懇道歉。
在你和孩子都已經(jīng)平靜之后,告訴孩子你理解孩子的需求,解釋你發(fā)火的原因,讓孩子能明白你會那么生氣,并不是因為他心里的那個需求是錯誤的,可能是他表達需求的情緒和方式出了問題,也可能是你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不對。
你需要為你失控的情緒誠懇地向孩子道歉,那么剩下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了。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得到安慰,也讓孩子看到了你對于“錯誤”的正確態(tài)度。
不是掩飾,而是勇于承認“錯誤”并積極尋找解決途徑。
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在家庭中能感受到被愛和重視,心中充滿力量;當孩子離開父母身邊,內(nèi)心的力量讓他們勇敢而又自信,對自己的生活有足夠的掌控力,能更加積極地面對外界的一切。
孩子的安全感,始終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根植于孩子的心靈,透過孩子的身體,讓孩子勇敢樂觀地鏈接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