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積累功德和福報?
貧富不均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常態(tài)。當(dāng)金錢成為一種人生價值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和尺度,貧富之間的對立和矛盾在所難免。
然而世上有長命百歲之人,也有出生即歿的眾生,壽數(shù)與金錢無關(guān),只與福報相連。
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人大多善于用錢買命,比如,肝臟壞了花錢換肝,心臟壞了可以花錢換心,很多人便陷入了一個誤區(qū):以為錢可以解決一切。
然而,是否想過,生病是一種福報虧空的跡象,能治愈是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給我們機會改惡從善。
能夠有這種覺悟的人,一般會活得自在些,若一味地認(rèn)為“吃五谷雜糧的人哪兒不生病的”,那可能已經(jīng)走入歧途了。
踮起腳想站得更高,反而會跌倒;跨大步想走得更遠,反而會變慢。
急于求成,不如謀定而后動,天行有常,欲速則不達。
精進沒錯,但要張弛有度;努力沒錯,但需勞逸結(jié)合。
心放到陽光的一面,積極的一面,自然把功德福報積累過來了。
同時你還要主動去做一些利他的工作,你的功德福報也積累來了。
“舉頭三尺有神明”,是說天地之間有司過之神時刻監(jiān)察著人們的一言一行,不論你在什么樣的場合做出了什么事情,都會被舉頭三尺之處的神仙分毫不差地記錄下來,并以此為參照而影響到日后的禍福因果。
怎奈世人多被一時的小聰明迷惑,只看得到為非作歹能帶來的暫時利益,卻不明曉這份報應(yīng)近則在己、遠在兒孫,一個人的言行很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你說我不做壞事,你不做壞事是本分,你要做好事,才是一個人的責(zé)任。
就像遵守國家的法律是你的本分,你本來就應(yīng)該去遵守的,你在遵守法律的同時,你還要去做善事,去幫助別人,做人會更加圓滿。
有人說,我天天呆在家里,我也不出去搞破壞,也不給別人帶來煩惱,我獨善其身,這樣會不會有功德福報?
當(dāng)然也有,但主動出來做好事,讓人受益的越多,功德福報就越大。
?我們遵循自然,致力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承、道教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