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6月9日,自唐山起至胥各莊(今豐南縣)一線的唐胥鐵路開始興建,它北起唐山礦1號井,南至唐胥鐵路與煤河交匯處,實際長度9.3公里。7月1日,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白內特的夫人在唐山釘下了第1枚道釘,9月月工程竣工,11月8日正式通車。唐胥鐵路是中國自建的第一條標準軌運貨鐵路。
中國最早的蒸汽機車是在修建唐胥鐵路的同時,工人們根據(jù)金達設計的幾張圖紙,利用礦山廢舊材料,共花費520銀元,造出了我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運行之日被當時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司薄內的妻子命名為“Rocket of China”,意為“中國火箭號”,這是依照斯蒂芬森研制的著名機車“火箭號”而命名。中國工匠在車頭兩側各鑲嵌了一條金屬刻制的龍,因此又被稱為“龍?zhí)枡C車”。
1886年,成立中國自辦的第一個鐵路公司———開平鐵路公司,收買唐胥鐵路后開始展筑,并獨立經(jīng)營鐵路業(yè)務。1887年,唐胥鐵路展筑至蘆臺,長30余公里,史稱“唐蘆鐵路”。
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長130公里,命名為“津唐鐵路”。李鴻章等巡視并主持通車儀式,路方特備花車一輛供來賓乘用。
1890年津唐鐵路向東延長至古冶林西煤礦。
同年,清政府針對日本意欲掠取朝鮮和“俄患日亟”的形勢,對鐵路的修建提出了“移緩就急”的方針,即暫停修建蘆(溝橋)漢(口)鐵路,先行修建由營口經(jīng)吉林到琿春的關東鐵路?;I辦這條鐵路的直隸總督李鴻章派人調查后,提出改由唐津鐵路經(jīng)山海關、沈陽而達吉林的方案。此建議于1891年得到批準,隨即在山海關成立北洋官鐵路局,負責修建此路。1892年修通至灤縣。1893年向東展筑到山海關,由于灤河大橋的工程條件復雜,1894年2月竣工,天津至山海關間通車。因山海關古名榆關,改稱津榆鐵路。
唐胥鐵路南北延展后的線路示意圖
1897年6月,由天津延展至北京城外的馬家堡。1901年修至北京正陽門。
1897年向東延展至山海關外的中后所 (今綏中),全線始稱山海關內外鐵路,簡稱關內外鐵路,為官辦國有鐵路。1911年修至奉天省城(今沈陽),1912年全線通車,稱京奉鐵路。
1928年6月北京改稱北平,改稱平奉鐵路。同年12月奉天省改稱遼寧省,1929年4月10日該路改稱北寧鐵路。
北寧鐵路為連通華北、東北及關內外沿線諸港口的交通動脈。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改名為京沈鐵路。
歡迎關注
“北戴河文物”微信公眾平臺
了解北戴河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