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時候,女孩想要一個干凈陽光,笑起來好看的男生;
25歲的時候,女孩想要一個對自己好,感情專一的男生;
30歲的時候,女孩想要一個物質(zhì)條件好,獨立上進,又有事業(yè)心的男人。
當一段感情開始的時候,都覺得這一次就是此生最后一次戀愛。
可是每次都是當感情出現(xiàn)問題了,才會改變自己的擇偶觀,去修復上一個錯誤,從來沒想過,自己真正想要找個什么樣的人。
對愛情和婚姻都迷茫了,于是,不斷地做減法,不斷地安慰自己:或許,是沒有遇到那個對的人吧!
可是,誰才是那個對的人呢?
原來,自己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每個人處理不同的階段,想法和行為方式都會改變。
10歲的時候,想著自己前途一片美好;
15歲的時候,想著把中考熬過去再說吧;
20歲的時候,想著上完大學是進500強,還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前景一片美好;
28歲的時候,想著熬過今年,明年別失業(yè)了!
思維目標 ,隨著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的來臨不斷地在改變,調(diào)整,就像擇偶標準也一樣。
年少時,心中喜歡的另一半的樣子,出了社會后立馬就變了。
青年后,你覺得自己怎么也得找個能配得上自己才華的,收入穩(wěn)定,不是高富帥也得是經(jīng)濟適用男吧!
再加上父母的條條框框:你必須給我找一個能對你自己事業(yè)有幫助的男朋友/女朋友回來!
于是,感情成為婚姻的籌碼,甚至有的人寧肯把婚姻當作致富的途徑,也不愿意做當初那個簡單而又純粹的自己。
男人也是一樣,年輕時,或許會被女子的美麗容顏而心動,也會喪失理智。
一旦真到談婚論嫁的時候,立馬變得現(xiàn)實起來。
男女都一樣,女方開始算計著,這個男人結(jié)婚要給我多少彩禮,不然他就是不愛我,將來我也不會在他們家受氣。
男人開始盤算著,結(jié)個婚,一定要在婚前把財產(chǎn)給公正了,萬一結(jié)婚沒多久離婚了可怎么辦呢,不就吃虧了嗎?
這個女孩雖然能和我過簡單的日子,也能吃苦陪我奮斗,但卻并不是最好的那一個,萬一以后還能遇到一個對自己事業(yè)有幫助的呢!
于是,各有各的小算盤,直到兩個不能就各自的利益達成一致,導致崩盤……
人的欲望,是不會被填滿的,于是你又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曾經(jīng)的想法被滿足后,又會冒出新的欲望。
但是,卻忽略了,伴侶并不是商品,是人都有缺點的優(yōu)點,不能一次試錯后,才覺得,原來這一款并不適合我。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遇到對的人?
漸漸地,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對的人,并不是為你準備好的,而是自己設(shè)定的一個人物形象。
直到有一天,遇上一個能讓自己改變的人,早就卸掉了自己的條條框框。
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定位,都是用各種條件把自己封鎖,卻不曾想過,遇不到對的人,或許是被自己設(shè)定的條條框框限制了。
有一部分女孩一心想找個有錢人,可是在一起之后,卻發(fā)現(xiàn),除了錢,精神需要根本不被滿足,因為硬件不匹配,三觀不一樣。
于是,過了新鮮勁后,話不投機半句多。
面對婚姻、愛情,那些擇偶條件 會變成枷鎖,最終把自己框死在里面。
其實,最重要的不過是人品好,有責任心,能聊得來,有擔當,最重要的是愛你。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枷鎖的限制,讓無數(shù)單身男女年齡越大,越被剩,最后,寧愿單著,也不想找個人將就、湊合……
進入社會,才知道,人心有多復雜,人性的弱點是真的真實存在!
開始羨慕上學時候那些最純粹的感情,但無數(shù)人的校園感情都隨著畢業(yè)而夭折,更多的是被父母教師扼殺在搖籃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