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
道——是道家和道教的基本概念。
"道"源于先秦時期老莊學(xué)派的哲學(xué)概念,始見于《老子》。道教奉祀老子為神明稱“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等,尊其《老子》為《道德經(jīng)》、《道德真經(jīng)》?!独献印芬粫到y(tǒng)闡述了道家的宇宙觀、社會政治思想、人生處世和修養(yǎng)原則。它提出“道”為天地萬物的本原、萬物之宗。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認(rèn)為“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叭f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莊周也認(rèn)為“道生天地”,為“萬物之所由”。
東漢時,《老子》已成為道教重要經(jīng)典,老子與“道”合而為一?!独献邮ツ副氛f:“老子者,道也?!睆埩辍独献酉霠栕ⅰ钒选暗馈啊ⅰ疤摕o”、“自然”、“無名”視為同一,視老子為“道”的化身。
東晉葛洪《抱樸子》載:“凡言道者,上自二儀,下逮萬物,莫不由之,但黃老執(zhí)其本,儒墨治其末耳?!彼J(rèn)為天地萬事萬物皆從屬于道,既揭示了天道自然無為的客觀性,又把“道與“天命”連在一起。《抱樸子·塞難》:“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星,則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則亦不修其事也。從而把是否信仰道教與“星相學(xué)”聯(lián)系起來。
又說:“道起于一”,“一,有姓字服色,男長九分,女長六分,或在臍下二寸四分下丹田,或在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蛟谌藘擅奸g,印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也?!闭J(rèn)為“道”是人體中的神靈。煉內(nèi)丹的“丹田穴”相聯(lián)系的道術(shù),使之成為祛病延年、長生不老的真道。他說:“長生之道,不在祭孔事鬼神也,不在導(dǎo)引與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北阃耆选暗馈钡姆懂牭澜袒恕?/p>
南朝陶弘景《真誥·甄命授》:“道者混然,是生元氣。元氣成,然后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卑训雷鳛槟苌獨?、涵括乾坤、混沌統(tǒng)一的精神本體。
至唐代,唐玄宗親自為《老子》作注,把它列為造經(jīng)之首,頒行天下。他還把《老子》中的“生而不有”引申為“元氣生萬物”,提出“懷道抱一守五神”的修養(yǎng)方法,認(rèn)為“人能抱一,使不離于身,則長存”,“人能養(yǎng)神則不死”。并宣稱“用道治國,則國富民昌,治身則壽命延長”,把老子思想作為治國修身、修煉成仙的理論根據(jù)。人通過修煉得道,就可以“形體得之永固”,成為神仙,長生不死,永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