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于”一詞是匈奴人所創(chuàng),是匈奴君主的尊號。匈奴在草原上稱雄四百多年,前后有六十多位單于。
那么,匈奴君主為什么稱單于呢?單于該譯為“王”,還是“皇”呢?
秦朝時期,匈奴西有月氏,東有東胡,南邊是秦國,都不好對付。匈奴王頭曼執(zhí)政時期,秦軍北伐,匈奴被打得大敗。為求生存,太子冒頓被派往月氏當人質,可他卻逃了回來。
冒頓射死親生父親之后,當上了匈奴的最高統(tǒng)治者。經過很長時間的謀劃,冒頓收復了被秦國奪去的大片領土,消滅了東胡、月氏,又征服了北部的丁零、堅昆、呼揭等部落。南至長城,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接巴爾喀什湖,這么大片的土地都在匈奴的控制之下,史學家稱之為百蠻大國。
傳說,有一天冒頓大排筵宴,匈奴君臣同樂。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人說:“大王,當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國,一統(tǒng)中原,他改稱始皇帝。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朝,他也當了皇帝。如今大王所屬之地有國百余,大小部落近千,大王是不是也該換個稱號?”
此人這么一說,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冒頓也覺得“王”的稱號與自己現在的身份不太相符。
一位部落首領說:“大王的領土比漢朝大得多,我覺得大王也應稱皇帝。”
有人反對:“稱皇帝不吉利,秦始皇只當了十幾年皇帝就一命嗚呼了,他的兒子二世胡亥即位不到三年,國家就滅亡了?!?/p>
另一位部落首領道:“大王建立廣闊無邊的領土,這絕不是凡人所為,一定是上天之子,大王叫撐犁孤涂單于怎么樣?”
匈奴語,撐犁是“天”,孤涂是“子”,單于是“廣大無邊”。
冒頓想了想:“天子?廣闊無邊的領土?這個不錯?!?/p>
于是,人們歡呼起來:“撐犁孤涂單于!撐犁孤涂單于!”
從此,冒頓就成了撐犁孤涂單于。不過,“撐犁孤涂單于”有點長,人們叫著不太順口,于是,就簡稱為“單于”。
冒頓又封了若干個王,其中有:左賢王,右賢王,左谷蠡(lù lí )王,右谷蠡王,左日逐王,右日逐王等等。
既然冒頓不稱皇帝,其夫人也不能叫后妃。單于的夫人也有新詞,叫閼氏(yān zhī)。
后來,冒頓改王庭為龍庭,又追封自己的生父為頭曼單于,單于作為匈奴君主的稱號被固定下來。
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匈奴單于自稱“本王”,單于的兒子被說成是“王子”,那都是錯誤的。如果匈奴單于自稱“本王”,其下的左賢王、右賢王、左谷蠡王、左谷蠡王等諸王的自稱是什么呢?(胡刃、若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