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我們講到,夏啟繼承了父親大禹的位置后,在大禹死后就發(fā)動了對舜的兒子伯益的戰(zhàn)爭,勝利后建立了第一個“家天下”世襲制朝代,同時也就開創(chuàng)了華夏四千年之久的世襲制的歷程。
然而就是這個夏朝在我們的歷史上留下的東西太少,就是連《史記》也是一筆帶過,那么今天咱們就來剖析下,這夏朝到底存在不?或許真的只是個傳說?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比較可信的說法有三種:
其一,就是我們的歷史形象,“夏”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在內(nèi)的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后”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為國號。
其二,就是咱們的民間形象,在唐朝有位有名的學(xué)者張守節(jié)則認為“夏”是大禹受封在陽翟,后為“夏伯”而得名,隨后由地名演變?yōu)椴柯涿?,遂成為國名,這便是不少歷史學(xué)家認為的中國世襲王朝的起始。
其三,據(jù)《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記載,“夏”意為“中國之人”,所以我們又稱“華夏”,夏朝的中都城傳說在陽城,就是今天河南登封少林寺那個地方,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qū)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想必今天的國土面積而言,也就屁大點的地方。咱們也知道,近些年不斷地有各朝各代的文物被發(fā)掘出世,大多為某某某的墓穴,經(jīng)考古學(xué)家與史記書籍比對,基本上都證實了其在歷史上是真是存在的。
但是夏朝只有以前留下的詩集、古典上有記載,并沒有出土夏朝的文物能夠證實,真正的歷史是通過歷史文獻和考古這兩種方法得來的,相比之下,考古顯然更具說服力,口說無憑,怎么能證明夏朝存在呢?比如說隨后的商周時期:商朝,我們挖出了甲骨文、后母戊鼎;周朝也西周雙獸青銅酒器等文物可以鑒定,唯獨夏朝在考古上至今沒有找到過確鑿的證據(jù),就像之所以港臺的歷史書是從商朝說起,而并未提起夏朝,想必也是因為夏朝并沒有被證實是真是存在的,所以在嚴謹?shù)膶W(xué)術(shù)觀點上只能是個傳說,和古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在《對話錄》中所講的“亞特蘭蒂斯”差不多。
最后,據(jù)史料簡單記載,夏朝共傳14代,享國約471年。
至于最終夏朝為什么會被商湯滅國呢?夏末到底又發(fā)生了些什么?咱們下一篇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