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tǒng)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tǒng)武術里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在所有的傳統(tǒng)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后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后,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后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tǒng)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jīng)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
當我們真正有一天能夠把大腿蹲平的時候,我們的腳尖就會自然而然地往外開,逐漸就平行了,我們的兩腳就會自然得變成平行,它就不是內(nèi)八字了。我們的大腿從膝蓋這兒往上,做一條鉛垂線的話,我們大腿和這條直線成45度,能達到這個度數(shù)的人已經(jīng)就非常少了。當我們大腿跟鉛垂線的夾角達到90度的時候,大腿根已經(jīng)蹲平了,這個難度相當高,我們現(xiàn)在離這個還差得很多,我覺得現(xiàn)在大腿和這條鉛垂線能達到30度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就是說隨著我們身體往下低,我們的腳尖就會很自然地向外伸。當我們真蹲平的時候,腳就自然放平了。
師資班的時候,你的大腿和小腿的夾角達到五六十度了,龐老師就不要求你的腳成內(nèi)八字了,它就會自然地往外開,這時候兩腳一定要內(nèi)八字,等你腿蹲得越來越低,兩腳就會慢慢慢慢地蹲平比較典型的是少林的“小馬步”,它那個練氣力非常厲害,人可以很有力量,但他的那個腰的牽拉抻動的確不如內(nèi)八字。這都是老師經(jīng)過反復實踐,反復思考之后,才把功法改創(chuàng)了然后真正的要練站莊了。這時要把命門平著向后放松,整個身體從大腿根那兒開始也要平著往后移,你大腿垂直著往后平移,它肯定有一個極限,你再往后移就會栽倒了,你快到極限的時候,膝蓋微微放松,然后身體蹲下去,這樣蹲下去,是以腰帶動向后放松蹲下去,你的腰就向后放松了,不是塌進去的,這樣就非常舒服了,因為這樣蹲得比較高,不是使勁蹲下去,大腿根、膝蓋一放松,身體從大腿根這兒開始,上身是垂直的,向后平移,移到極限的時候,膝蓋一放松,微微向下一蹲,姿勢就非常合度,感覺全身氣非常整,非常舒服一下,改成了內(nèi)八字。在這種姿勢上站,姿勢就非常正確,當你蹲下去之后,要注意,膝蓋向里內(nèi)扣的時候,大腿根向外一翻張,通過股骨頭牽連著胯骨軸,把胯骨就向外撐開了,然后把會陰往上提,這時會陰千萬要往上提,會陰提到我們的命門去,會陰斜著往后傾,那你們會陰也提了,命門也向后放松了,丹田氣充斥到命門,命門向后放松出去,等于丹田氣推著你的骶骨在向后走,然后兩個大腿的股骨牽著胯骨往兩邊、往外走,就等于把所有力量集中在骶髂關節(jié)——就是“腰眼”那個地方,要松到那個關節(jié)上頭,這個姿勢一擺,目標就是直指松腰的,一提會陰,自然小腹微微地有一點緊張度,這就是站莊最合適的姿態(tài)要圓襠,大腿根不要夾襠,把這襠圓撐了,好像襠里面夾了一個吹圓了的大氣球一樣,這樣,里面就非??账?,氣也就好流通了,往往膝蓋過分得往里扣,就會影響圓襠的動作,當把腰、胯、襠調(diào)整好之后,把膝蓋再向外撐一下,平著向兩邊撐,襠就會圓得更好,膝蓋也不會過分地往里扣,就會保持一個非常正常的狀態(tài),然后把腳心放松一下,兩腳自然平鋪于地,這時姿勢就會非常合度了,整個人會感覺到很舒服,上下氣機是渾然一體的。然后無論站莊什么姿勢,一定要把兩腳心涌泉往上提,提到會陰,一直提到百會,百會提出去,提到虛空里面,離著頭上方一尺遠的地方,整個身體向上懸著,百會上領的意念要一直有著,保持這種姿勢站著,時間長了自己給自己加意念,慢慢關節(jié)放松了,氣就充斥進去了,身體會自己往下落。自己站著覺得“咯噔”往下降了一點,然后過一會兒又會覺得“咯噔”又往下降了一點,徐徐下降一般的時候前半個小時不見得有什么變化,前半個小時氣逐漸地升起來,半個小時以后人的氣比較充實了,再站就會慢慢感覺到身體在緩緩下降,這是一種必然的感覺。想著百會上有一根繩子,在領著你,在提著你,直著往上懸著,然后命門往后放松,腰平著往后移,移到一個極點的時候,膝蓋放松,慢慢地向下落下去,這樣人就會非常整,上下氣就渾然一體了。這樣站著,半小時之后氣機升發(fā)起來了,全身的氣很充實了。如果你姿勢做得非常正確,用百會上領,尾閭下垂的意念又有,他肯定會越來越低。你在站莊調(diào)整身形的時候,您覺得姿勢都擺正確了,然后把眼睛睜開,看一看自己的膝蓋是不是超過腳尖了,只要膝蓋沒有超過腳尖,膝蓋在腳尖后面(相對于鉛垂線來說的),膝蓋越回收越好;鼻尖沒有超過膝蓋,你不能膝蓋收得很多,整個頭都探出去了,那樣就趴得太厲害了。只要這三點做到了,無論膝蓋多疼多酸,都沒有關系,都是一種正常的反應,氣通了就好了。膝蓋不超腳尖,鼻尖不超過膝蓋,只要這樣做了,那么這兒疼那兒疼都是正?,F(xiàn)象。站莊膝蓋疼是必經(jīng)的一關。我的姿勢還是非常標準的,非常正確的,老師常讓我到臺上給同學們打形,但它就是疼,它就是一種通嘛,是氣向形體里面入,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
自然下降好,我們只要練功姿勢正確,一開始加意念說,我隨著練功放松,我會自然地下降。真正地下降其實是在半小時后,它肯定自然地往下降。加意念自然下降,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是最好的。如果很勉強地蹲下去,就會非常累,一累你就會煩躁,一煩躁氣就定不住了,你氣定不住,往外散亂得非常厲害,練功就失去意義了。姿勢正確,自然下降這是最好的,尤其是年齡大一些的同道們,四十歲五十歲往上的姿勢正確,自然下降是最好的選擇。喉頭回收,下頦找喉頭,喉頭向后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會,百會上領(注意:喉頭回收為重點,收喉頭不是向后擠,而是喉頭向后拉,若只收下頦,則上來的氣只是頭上的氣,而喉頭一收,往上一提,就把丹田氣提起來了。百會上領,應將意念注于百會上方,在此處上提,百會上提的同時,注意展眉落腮);
第二:鼻尖找下頦,向下找會陰,繞會陰上行,找玉枕、百會,百會上領;(注意,繞會陰上行時,意念兜著會陰沿脊柱內(nèi)側(cè)向上拔背a.要領:拔背與落膀相結合。b.作法:百會上領,大椎帶動頸、胸椎上拔,尾閭與腰骶椎下沉,盡量把脊柱抻直落膀方法:拔背時先把肩上聳,爾后肩頭向后劃一圓弧下沉,兩膀相隨而動,同時外開放松即可。
站莊時采用腹式呼吸,吸氣時意念收向命門,吸滿氣,微微向下一坐,同時腰放松,可反復進行3~5個呼吸。每次站半小時,此法不僅能松腰胯,亦為松尾閭之捷法。4提會陰:第一步從腹底往命門和肚臍聯(lián)機中間提;有了這個基礎,再往上走一步,往混元竅提;最后提到百會上,這樣就可以使精氣上升;往百會提要注意:不要提到發(fā)旋處,要提到百會前1.5厘米到2厘米的地方,發(fā)旋的位置深處是昆侖宮所在處,是祖性還家之所,精氣往那提不行,往前提才行站莊姿勢正確與否要解決兩對矛盾:
腰部放松后突,小肚子不能往回癟,大腿根部往后收呈空虛的三角,使尾閭對準指地點,臀部不能翹。解決的辦法是:百會下領、尾閭下垂、上提下墜,把脊柱抻直的同時,用丹田氣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大腿根部虛空,使脊柱的運動范圍加大。垂尾閭的同時必須提肛,免得氣機下降,而出現(xiàn)下肢靜脈曲張或疝氣。
每次站莊時間最好不要少于一小時,這是培補腎氣、通透全身最可靠的功法了,您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終都是領著百會、提著會陰的,而且要一直提到頭頂上方一尺遠的虛空處,和百會一起領起來。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和形意拳。這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后三體式練勁,經(jīng)過五行拳進一步練勁用勁,形意拳的上功速度快,勁力霸道兇猛。訓練體系完整,卻比較簡單,效果非常好,有“一年打死人”之說。相對于太極的“十年不出門”,效果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