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年輕時,孟郊到嵩山隱居。
.或許是為了游學,或許是不想啃老......這些僅僅是我的猜測,具體原因沒有人知道。因為在他的簡歷中,這段歷史只有幾個字:“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敝钡?1歲那年,母親對孟郊說:“兒啊,你不如去參加考試吧,有了學歷找份工作,要不然我真的不放心你?!?br> .在老母親眼中,不論兒子多大年紀,依然是需要自己操心的小孩子。雖然孟郊已經(jīng)41歲了。他的詩文很好,但不善于和人交流,也沒有正經(jīng)工作和穩(wěn)定收入,以后他怎么辦呀?母親希望兒子能有前途,再不濟也有份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要不然的話,她的心就一直懸著,放不下。
.這是每一個母親都會有的心境。
.孟郊沒有拒絕母親。事實上,他可以心灰意冷、可以抱怨世界不公,卻唯獨不能拒絕母親的任何心意。
只有母親,長久的對他保持溫暖和善意。
.每次出門之前,母親都會在昏黃的油燈下給他縫補衣服,一針一針的縫,一句一句的叮囑,生怕兒子會凍著餓著。
.累了就揉揉眼睛,用針腳捋一下花白的頭發(fā),然后繼續(xù)低頭,用密密麻麻的針線,把兒子的衣服做得結(jié)實一點。衣服上的每一針、每一線,都包含著母親對兒子的掛念,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臨行前,母親還要嘮叨:“兒啊,記得按時吃飯?!薄皩嵲诓恍芯突貋?,娘在家呢?!?/h3> 可孩子大了,怎么忍心留在家里啃老呢,家里再溫馨、母親再牽掛,孩子出門以后就回不去了。
.除非能夠衣錦還鄉(xiāng)。所以母親讓孟郊去考試的時候,他義無反顧的就去了。既為報恩,也是為了讓母親安心?!澳铮乙欢ú粫钾撃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