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
作為資深磁鐵,十幾年前就拜讀了劉慈欣先生《流浪地球》的原著,今天我抱著忐忑的心情去影院觀感了《流浪地球》。為什么會心情忐忑呢?說出來你恐怕不信,我是怕電影拍的太“好”了,萬一滿足了我這種老科幻迷的胃口,那就糟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余的,電影和原著差距還是蠻大的,尤其在思想深度方面。中國科幻電影還在起步階段,淺顯一點,熱鬧一點,套路一點,媚俗一點,未必是壞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票房,才會刺激更多的制片人去投資科幻電影。只有科幻電影市場繁榮了,我們的觀眾有了足夠的欣賞能力,到時自然而然就會誕生更有深度的作品,我們想一次將中國科幻打入世界先進水平,這是不現(xiàn)實的,現(xiàn)在中國科幻電影的首要目的,是培養(yǎng)觀眾,可以慢慢來。這也是我不希望《三體》被過早搬上屏幕的原因,因為它即使拍出來,也一定會非常擰巴,很難叫好又賣座。在目前的中國,類似于《2001太空漫游》這樣的神作只能讓觀眾在電影院里打瞌睡。所以我們在《流浪地球》里看到有些情節(jié)是在向《2001太空漫游》致敬,但也僅此而已,這證明《流浪地球》的制作團隊是清醒的,也是現(xiàn)實的,他們懂得什么是好的,卻不能那樣做。作為為廣大的非科幻迷拍攝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還算是相當成功的。另外勸一下和我一樣的科幻迷們,我們應該對中國科幻電影事業(yè)抱有一定的寬容,她還沒有長大,不要罵的太兇。
好了,寫一篇正式的影評要等時間沉淀下來,今天沒有這個打算。那么就利用一點有限的時間隨便聊聊,給平時不怎么看科幻也不怎么關注科技的朋友簡單解釋一些知識點,供那些看了之后一頭霧水,或注定會一頭霧水去看的朋友們參考。
1.太陽為什么會熄滅?
太陽當然會熄滅,任何燃燒的東西如果沒有外部燃料的持續(xù)注入,就必然會熄滅,這只是時間問題。太陽的燃燒和我們平時見到的燃燒不太一樣,我們平時燒火做飯使用的是化學能,但太陽內部發(fā)生的是核聚變反應,這個能量要比化學能猛烈的多。氫彈知道吧,一顆氫彈就可以摧毀一座城市,但類似于氫彈爆炸的聚變反應在太陽上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據(jù)計算,地球每天從太陽接收到的能量相當于三十多萬顆千萬噸TNT當量的氫彈同時爆炸,但這個能量只占太陽每天產生能量的幾十億分之一,而這樣劇烈的熱核反應,在太陽上已經(jīng)進行了四十多億年了,就算家大業(yè)大,也經(jīng)不起這樣折騰,太陽的燃料總有一天會耗光。我們的太陽現(xiàn)在相當于一個中年人,它的核燃料還能支撐它再燃燒五十億年,所以我們現(xiàn)在不用擔心太陽會熄滅的問題,至于五十億年之后的事情,如果人類還存在,讓他們自己想法子解決吧。《流量地球》這個故事的前提,就是假設太陽會在近期熄滅,讓我們人類提前面對五十億年之后的死局,這雖然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但確實是一個有趣的想象,由此引出一個人類自我拯救的故事。
太陽
2.太陽死了,地球會怎樣?
如果太陽熄滅了,地球會怎樣?地球上的生命會不會因為寒冷而統(tǒng)統(tǒng)凍死啊?不不,我們不用擔心這個,因為我們提前就被燒死了。太陽臨死前會發(fā)生膨脹,變成一顆紅巨星,會將近日行星如水星,金星和地球完全吞噬、蒸發(fā)掉。既然人類全體都被火葬了,當然就無需忍受饑餓,寒冷和黑暗的折磨了。
3.地球到哪里去?
既然太陽系混不下去了,那么人類只好選擇搬家,這個家搬得很徹底,連整個地球都帶走了,真是既不舍命還不舍財。估計也只有中國人能想出這個點子,這種固守舊土的思想,還不是一般的深。我們一般人家搬家,肯定會提前找到一個新的住所,那整個地球搬家,要搬到哪里去呢?答案是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也即半人馬座α星C,為什么去那里?廢話,當然是離得近啊,比鄰星是除了太陽以外,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有多近呢?答案是4.22光年,4.22光年的意思就是以光速前行,需要4年多時間才能到達,光速是多少呢?約等于每秒30萬公里,這是宇宙中一個重要的物理常量,任何東西都不可超過光速??吹竭@里你是不是蒙了,這最近的恒星,似乎也不近啊,是啊,這個近是相對來說的,放在宇宙尺度中算是很近了,我們都說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其實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16光年,別說每年相會了,就算打個電話彼此問個好都要30多年。它們之間隔著的銀河,你知道有多寬嗎?10萬光年,這要多少喜鵲才能給他們搭得起這座橋?。康退氵@樣,仍然是很近的了。我們仰望星空,可能隨便一顆星星都距離我們幾百萬光年,幾千萬光年,上百億光年,宇宙之浩瀚,是遠超我們想象的。
好吧,就說比鄰星,為了便于直觀理解它和我們的距離,假設我們乘坐目前最快的客機,速度大約每小時1000公里,到達比鄰星,需要多久呢?答案是四百五十多萬年??吹竭@里,你是不是想說,我哩個去!這個家,還是不搬算了,燒死就燒死吧,這么遠,折騰啥?
比鄰星星圖
牛郎織女星圖
銀河系
4.啥是逃逸速度?
如果你在電影中看到“逃逸速度”這個名詞,可不要以為是警察抓小偷,跑的快就抓不到了。這指的是一件物體為了擺脫引力的束縛,所必須達到的速度。我們簡單解釋一下,比如你站在地上扔石子,無論扔多遠,它最終還是要掉到地面上來,這是因為石子的速度遠遠達不到逃逸速度的緣故。那么假設你力氣無限大,將一塊石頭以極快的速度扔出去,達到逃逸速度了(忽略空氣阻力影響),那么這塊石頭就會飛出地球,進入茫茫太空,再也不會回來。那么地球要脫離太陽系,它也必須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方法就是圍著太陽繞圈子,一點一點增加速度,圈子越繞越大,到達一定的臨界點,就能夠擺脫太陽引力,飛向外太空。這里我們要糾正一個常識性的誤解,很多人在電視上看發(fā)射飛船,發(fā)射衛(wèi)星,以為是直上直下的,直接用火箭打到天上就可以,其實不是這樣,火箭同樣要繞地球兜圈子,才能到達各種預期軌道。我們不能用開汽車開飛機的思維來理解太空中的事情。
八大行星的逃逸速度
5.潮汐力和洛希極限是啥意思?
啥是潮汐力呢?首先我們要明白天體之間是有引力相互牽扯的,引力的特點是近大遠小,那么因為天體有直徑,這意味著一個天體的不同部分受到的引力作用是不同的。我們地球海洋中的漲潮落潮實際上就是受月亮引力所引起的潮汐作用的影響。而月球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背面是看不到的,這也是受潮汐作用的影響,這叫做“潮汐鎖定”。洛希極限就是當兩個天體靠的足夠近時,潮汐作用大于天體的結構強度,那么就會把天體撕碎,這個距離就是洛希極限。我們可能知道很多大質量行星是有環(huán)的,比較典型的就是土星,土星雖然姓“土”,但它的環(huán)一點都不土,還很洋氣。這個環(huán)很大一部分其實就是在潮汐作用下撕碎的衛(wèi)星殘余。在《流浪地球》中,和潮汐力的抗衡是一場重頭戲,在地球經(jīng)過木星時,因為接近洛希極限,引發(fā)了地震,火山爆發(fā)等災害,地球還差點被木星的引力撕碎,這里就不詳細劇透了。
潮汐鎖定
土星
6.引力彈弓是什么彈弓?能打鳥嗎?
不要看到彈弓就想打鳥,引力彈弓雖然也叫彈弓,但這個彈弓一般人玩不了。能玩的了的,都是航天工程師。前面說了,地球經(jīng)過木星時差點被撕碎,那既然木星那么厲害,咱們繞道走不行嗎,干嘛離這么近?事情當然不是這么簡單,拜訪木星是有目的的,木星是太陽系諸行星的老大哥,不僅身材龐大,力氣也是驚人。咱們地球小弟,其實是想借大哥一臂之力,獲取更快的速度,以節(jié)省寶貴的資源,完成這趟艱難的旅行。
太陽系諸行星體積對比
其實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解釋引力彈弓,那就是在雙人滑冰表演中,常常有男選手將女選手遠遠甩出去的動作,這使女選手在瞬間獲得很快的速度。這和引力彈弓是一樣的,其實就是一種動能傳遞。
引力彈弓效應,常被用來利用天體的引力和質量對飛行器進行增速或減速,這在當今已經(jīng)是一種十分成熟的航天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那么在《流浪地球》中,我們聰明的科學家們當然不會放過木星這個龐然大物,利用它來獲得一次寶貴的加速,只不過差點把事情搞砸。
引力彈弓
好了,今天就談到這里,有了這些知識,你大概就能理解《流浪地球》中的科學背景,觀影的時候就不會一頭霧水了??偟膩碚f,《流浪地球》是一部值得安利的好電影,作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是對得起票價的。當然,更值得推薦的是劉慈欣的原著小說,看完電影感覺意猶未盡的,更應該去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