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了,這么長的時間里,中國只有莫言在2012年獲得過,也就是說這一百多年來,只有一個作家獲得過,這對于中國的作家來說,一直都有諾獎情節(jié)。很多的作家都希望能夠獲得諾獎,但是當代的作家中,真正有資格獲得諾獎的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其中比較有資格獲得諾獎的有賈平凹、余華、閻連科這么幾個,其余的作家無論是在作品還是國外的影響力上,那都是無法與這三位作家相比。
但是從這三位作家中來看,在未來比較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還應當是賈平凹,他無論是在作品還是國外的影響力,那都是其余兩位作家無法與之相比。
賈平凹到現在已經長篇了16部長篇小說,其中有《廢都》、《浮澡》比較出名,前一部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獲得過法國的費米娜文學獎,這也是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的文學獎項;后一部則是獲得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這也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文學獎。
另外賈平凹還是一個高產的作家,他幾乎每兩年都有一部長篇問世,這在同代作家中,那是屬于比較勤奮的作家。
余華雖然也有不少的作品,不過他的影響力,還是停留在九十代,進入新世紀以來,他很少再有優(yōu)秀的作品,雖然在2005年時,他發(fā)表了一部長篇小說《兄弟》,但是招致了評論家的批評,認為那是一部很差的作品。
后來余華又在2013年出版了長篇小說《第七天》,這一部作品,可以說是更差,那完全就像是新聞稿一樣,把各種網絡上的事情堆積在一起,寫出了這么一部小說。
閻連科雖然這幾年比較活躍,去年他的名字還在諾獎的榜單上,但是從各個方面來看,他還是離諾貝爾文學獎有一定的距離。他比較有名的作品應該是《受活》,可是里面有很多的土語方言,因此,比較難翻譯。外國人翻譯不了,這也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總體來講,還是賈平凹比較有實力,無論是在作品的數量上,還是質量上,他都要比余華和閻連科要強。
所以未來如果中國還有誰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那么非賈平凹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