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這個困擾,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能身同感受,春困大家都知道,總是打哈欠想睡覺,春不眠,可能很少聽說,但也確實存在。什么道理?
春天是生發(fā)的季節(jié),這肝氣欻欻地往上升,肝火就容易旺盛,肝臟何許人也?將軍之官,脾氣暴躁。發(fā)起脾氣的時候,就像清朝的鰲拜那樣桀驁不馴,完全不把皇帝康熙放在眼里,這當皇帝的哪是滋味,終日惶惶,寢食難安。在身體里,心是君主之官,哪能安寧,自然心煩意亂。
我們再看看睡眠的中醫(yī)邏輯,白天大家都在工作,都要聚精會神,心神一直在運作。到了晚上要休息的時候,正常狀態(tài)下,心神要回家,家在哪里,在腎宅。心火要下降,腎水要上滋,這樣水火交融,其樂融融,才能養(yǎng)精蓄銳。中醫(yī)稱為心腎相交。
相反,如果心火不降,在加上肝火在旁煽風點火,終日流離在外,樂不思蜀。就叫心腎不交。在其位,謀其職。不在其位,到處作妖。相火離位,擾亂三焦氣血。就好比萬家燈火本應熄滅作息,卻一直燈火通明,這怎么會不煩躁呢?
這種類型的煩熱火郁,用張仲景的梔子豉湯就能解決。
要知道經(jīng)方的用藥大多精挑細選,從不拖泥帶水的。仲景先師這次把目光投放在兩位能士上,能在眾多本草中脫穎而出,想必肯定有其過人之處。這兩位能士分別是梔子和淡豆豉。目的很明確,不是火熱擾亂心神嗎?用梔子把火清掉,用淡豆豉把火給發(fā)散掉。
梔子花開,大家再熟悉不過。梔子的果實更是清熱瀉火的良藥。
一味梔子,功痛三黃。哪三黃?黃芩、黃連、黃柏三兄弟。人體有三焦,三黃分別治理人體的上焦、中焦、下焦。哪個區(qū)域有火熱的苗頭,對應用上妥妥的。
上焦是心肺、膈以上的區(qū)域。中焦是脾胃,膈以下肚臍以上的區(qū)域。下焦是小腸、大腸、腎、膀胱,肚臍以下的區(qū)域。三焦既是上下氣化的道路,也是水液代謝的通道。
上焦有熱會目赤頭痛,連口氣都是熱的,中焦有熱會口臭、口苦,飲水不解渴,下焦有熱會小便短赤尿黃。睡不好覺得時候,是不是覺得不多不少都有這種感覺。
梔子的厲害就在這里,一統(tǒng)三國,三焦的熱都給你清掉。前面分析過,失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心火不降,梔子清熱的同時善于降火,把火熱引導到三焦最后從水道出。連丹溪翁都對梔子贊不絕口,說梔子瀉三焦之火。
淡豆豉喜歡做飯的人再熟悉不過,是通過黑豆加工蒸制而成的,發(fā)酵的豆豉,既可以入藥,也可以做食療。淡豆豉有發(fā)散的功效,像現(xiàn)在這種悶熱的天氣,如果呆在一個密閉的室內(nèi),肯定會郁熱難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敞開窗戶,把熱散出去,自然豁然開朗。
且淡豆豉色黑入腎,能引腎水上滋心火,至此梔子導火下行,淡豆豉引水上滋的閉環(huán)就形成了,這個天衣無縫的配合,給睡眠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最后劃重點,梔子豉湯:梔子9g、淡豆豉8g。主要癥狀為心煩失眠,舌紅苔黃效果更好。脾胃虛寒慎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