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山
出了上虞,進入新昌地段,由于會稽、四明、天臺浙東三山盤結環(huán)抱,而居中又有一條水路豁然開朗,兩岸山色儼若世外桃源。我們也漸漸進入了“唐詩之旅”的精華地段。李白詩中的剡中就是指的新昌一帶。據(jù)統(tǒng)計《全唐詩》記載的2200余名詩人中,有數(shù)百位詩人到過這一帶;《唐才子傳》收載的278位人物中,有170多位游歷過這條風景線。這一帶山水被白居易譽為浙東的眉眼,仿佛眉眼盈盈處靈氣盡現(xiàn)。
○線路:上虞→剡溪→新昌大佛寺→天姥山→沃州湖
★大佛寺
在新昌縣城邊上?!段男牡颀垺返淖髡邉③木驮诒浿邪阉Q為“石城寺”,寺中有依山崖而開鑿的石彌勒像,由六朝齊梁間三代僧人花了30年的時間完成,被譽為“中國大佛,江南第一”,造像年代與云岡、龍門相近。寺內的千佛院,有一千余尊小龕像,被譽為“江南敦煌石窟”。另有般若谷、佛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射雕村、白云湖、城隍廟等,也相繼對游人開放。早晨的微露還沒有褪去,大佛寺內還可以看見很多來此鍛煉的老人們,穿過一道黃色的影壁,這千年古剎倒是顯得越發(fā)的幽深了。被李白稱為“風流天下聞”的孟夫子孟浩然喜歡研究佛法,他就在大佛寺留下了“石壁開金相”、“樓臺世界稀”等名句。
★天姥山
關于天姥山,有個非常美麗的傳說。相傳東漢年間,新昌人劉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藥,迷路乏食,于是摘桃充饑,路上遇見兩個絕色仙女,相邀結為伉儷。半年后,劉阮二人思鄉(xiāng)求歸,二女相送,當他們到家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人間已歷經(jīng)七世。劉阮又回到他們居住的桃源,卻再也找不到兩位仙女,只好徘徊于惆悵溪,不知所終。“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李白的那一首《夢游天姥吟留別》,確實使得天姥山蜚聲天下,而劉阮遇仙的劉門山、桃樹塢、惆悵溪、迎仙橋等遺跡還在,引人無限追思。
★謝公道
天姥山在晉朝以前還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蠻之地,但是自從南朝謝靈運撰文“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以后,天姥山由于正處于此通道險要地段,而成為人人向往的仙境福地。這條古驛道由于是謝靈運開拓的,所以又稱“謝公道”。李白詩中“腳踏謝公屐,身登青云梯”二句就暢想的是穿越謝公道的情形。驛道由會稽始,從嵊州黃泥橋入新昌境內,再從新昌城舊東門到天臺縣界,新昌古驛道全長45公里。目前橫貫斑竹的長街、會墅嶺的石階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驛道的原貌?,F(xiàn)在,和這條古驛道大致平行的是104國道。我想當年正是因為在這片山水中徜徉已久,謝靈運才能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一代山水詩的鼻祖吧。
★沃州湖
當?shù)厝朔Q為“長詔水庫”。“漠漠黃花覆水,時時白鷺驚船”,沿山道而行,沿途有石女、鵝鼻、放鶴三峰。與放鶴峰相對,有座真君殿,為清光緒年間重建,耗資三萬余金,歷四年竣工,殿堂五十余楹,構筑精致,氣度恢弘,是一座佛道合糅的廟宇建筑。
★司馬悔橋
也叫落馬橋,在新昌縣東南四十里許,橋邊建有司馬廟,它是舊時通天臺古道上主要橋梁之一。相傳唐朝的司馬子微隱居在天臺山,被征至此而后悔,因而得名。盡管是座不起眼的石橋,卻是唐朝文人歸隱之風的一個標志,我尤其喜歡呂震寫得那句“寄語天臺客,入山須更深。”入世與出世僅一橋之隔,一邊是紛亂的萬丈紅塵俗世,另一邊是清新的十方世外桃源。換作是我,走到這里,不后悔才怪呢!
貼士
交通:新昌城內有6條公交線路,1元起,幾乎可到達所有景區(qū),出租車5元起,也可還價包車游覽。
餐飲:在新昌的早餐建議去縣政府對面的“一溜下”芋餃館吃芋餃,4元一份。因為芋餃的皮晶瑩而滑嫩,吞到口里,往往很快就滑到胃里,故名“一溜下”。
住宿:筆者推薦白云山莊(三星級,電話0575-6026688);或者選擇住大佛寺附近大佛賓館(電話0575-6222700)
《京華時報》(2004年2月24日第B46版)
司馬悔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