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個“月經(jīng)貼”式問題。
總有朋友不時分享一些網(wǎng)絡(luò)文,這些“專業(yè)”文章指出蔬菜、堅果、水果含有草酸,故素食者更易得草酸鈣結(jié)石云云。
真的是蔬菜的鍋嗎?
小蟲從一份新的印度腎結(jié)石風險研究開始,就這個話題分享一下。
01
嚇人一驚的大數(shù)據(jù)
2017印度對農(nóng)村人群做了腎結(jié)石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他們意外發(fā)現(xiàn),每周吃一次及以上紅肉的人,比一點不吃的人高了32倍風險,即使每月只吃一次的人也有5倍病發(fā)風險[1] 。
這與此前2014年牛津隊列對研究基本一致,研究指出:素食者得腎結(jié)石風險,比經(jīng)常吃肉的人低了3成。最高腎結(jié)石風險則是那些吃了最多肉的人[2] 。
02
當草酸遇上鈣
草酸存在于綠葉菜、堅果,甚至水果中,想當然的話,高草酸食物會讓體內(nèi)草酸水平變高,草酸在腎臟循環(huán),與鈣結(jié)合沉淀容易形成結(jié)石。
不過這里注意幾個重要條件:
1.草酸必須從腸道進入血液-尿液。
2.尿液草酸必須有鈣結(jié)合。
3.尿液被濃縮,草酸鈣沒能及時排出。
有點燒腦?
打個比方,這事就像:草酸妹要和鈣哥“結(jié)婚”,然后在“腎的城”長期定居下來。
但這事成不成得看天:
消化道的草酸妹得搭上腎城班車,不能被別人帶走了(腸道快車);上車后能遇到“鈣哥”而不是“鎂男”(鎂結(jié)合草酸易溶于水);結(jié)伴進了腎城,不能被大洪水(尿液)沖走…..全齊了,草酸妹才能心愿成真。
事實上,草酸吸收受腸道鈣、鎂、纖維甚至菌群等多因素影響,如果食物同時含有這類成分,草酸在腸道中不少被其結(jié)合,形成草酸鈣在腸道被排出體外。蔬菜往往有高纖維、鎂、鈣,也給好菌食物,很多時候,草酸妹在“進城”前就被“搶親”了。
即使草酸被吸收進血液,也到了腎,沒有大量鈣主動“撩妹”,草酸充其量也是“瀟灑走一回”。
當吃了大量高蛋白的動物性食物后,骨析出更多鈣中和,這令尿鈣排泄增加,給了兩者結(jié)合“定居”腎的機會。
03
細節(jié)是魔鬼
進一步說,紅肉含有較高的鋅和蛋白質(zhì),前者會促進結(jié)石結(jié)晶形成,后者能讓分解結(jié)晶的檸檬酸含量下降[3] 。
一項國內(nèi)研究發(fā)現(xiàn),草酸鈣結(jié)石患者攝入350克豬肉后,尿中草酸、尿酸水平同時升高,檸檬酸含量下降,且該效應(yīng)持續(xù)6小時以上。
最后,不要忘了重要的一點,尿液濃縮情況下更有利形成沉淀。而蔬果含有高鉀和豐富水分、利尿,幫助排出微小結(jié)晶,減低風險。排尿不足導致結(jié)石風險上升,司機、醫(yī)生等人群高發(fā)也印證了這點[4] 。
印度研究中看到,每天排尿頻率最低者腎結(jié)石風險提高近6倍。
多吃瓜,多喝水,總是沒錯的。
腎結(jié)石、草酸、鈣,簡單的表面,卻隱藏了大變數(shù)。吃下去的不一定留得住,看似沒關(guān)系的卻有著大關(guān)系。
食物如此,生活同樣。
參考文獻:
[1] J Clin Diagn Res. 2017 Sep; 11(9): LC01–LC05.
Risk Factors for Kidney Stones in Rural Puducherry: Case-Control Study
[2] Eur J Epidemiol. 2014 May;29(5):363-9.
Diet and risk of kidney stones in the Oxford cohort of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
[3] Am J Kidney Dis. 2002 Aug; 40(2):265-74.
Effect of low-carbohydrate high-protein diets on acid-base balance, stone-forming propensity, and calcium metabolism.
[4]Goldfarb DS. Urbanization: a novel risk factor for kidney stones? Renal and Urology News [Internet] [September 22, 2015]
文:余小蟲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