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過沃倫巴菲特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信的讀者已經從中接受了課堂中所沒有的教育。這些信用平直的語言提煉出了正確商業(yè)實踐的所有基本原理。從挑選經理和投資目標,評價公司,到有益地利用金融信息,這些信的涵蓋面甚廣,睿智不朽。
基本價值分析原理——首先由巴菲特的導師本·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提出——應當指導投資行為,是貫穿巴菲特各篇明晰易懂文章的主題。將公司經理的恰當角色定義為投入資本的的管家,以及將股東的恰當角色定義為資本的提供者兼擁有者,是與該主題相關聯(lián)的管理原則。自這些主題輻射出的是實用且明智的教程,這些教程涉及從會計到兼并到估價的重要公司問題的整個范圍。
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源自19世紀初開業(yè)的一批紡織廠——的CEO,巴菲特運用了這些傳統(tǒng)的投資原理。1964年,巴菲特執(zhí)掌伯克希爾,當時它每股的賬面價值是19.46美元,而其內在價值則低得多。今天,它的每股賬面價值大約是40000美元,而其內在價值則更高。在此期間,每股賬面價值的年復合增長率是24%。
巴菲特謙虛地承認,他文章中的大部分觀點乃本·格雷厄姆所授。他將自己視為格雷厄姆思想用來證明其價值的樣板。
……
安全空間(Margin-of-Safety):很可能是穩(wěn)定且成功投資的惟一重要原則,本·格雷厄姆的原則說別買證券,除非買它的價格比它帶來的價值低得多。
股利檢驗(Dividend Test):僅當留存的每一美元導致每股的市場價值增加至少一美元時,收益的留存才是合理的。
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一個人判斷企業(yè)經濟特性的能力,聰明的投資者畫出一條厚厚的邊界,并忠心于他們能夠理解的公司。
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一種難以計算但至關重要的企業(yè)價值度量,等于能從企業(yè)的剩余期間獲得的現(xiàn)金的折現(xiàn)值。
市場先生(Mr. Market):本·格雷厄姆對使出眾聰明投資成為可能的股票市場總體的比喻,這是一位價格與價值分離的喜怒無常的狂躁抑郁癥患者。
雙管齊下的收購風格(Double-BarreledAcquisition Style):一種明智的收購政策,或是以協(xié)議收購買入企業(yè)的100%,或是以股票市場收購買入不到100%。
所有者盈利(Owner Earnings):比現(xiàn)金流或受盤購會計調整影響的GAAP盈利更好的衡量公司經濟績效的方法,等于(a)營業(yè)利潤加上(b)折舊費用和其他非現(xiàn)金費用減去(c)為保持目前的競爭狀態(tài)和單位產量所必須的再投資。
透明盈利(Look-through Earnings):一種GAAP規(guī)則的替代方案,這個規(guī)則指導著在流通證券中對被投資者超過20%的投資,透明盈利按照在被投資者未派發(fā)盈利中的百分比利益,衡量投資者的經濟績效(在大大扣減了所得稅之后)。
習慣的需要(Institutional Imperative):一種在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力量,它導致不理性的業(yè)務決策,從拒絕變化、在不甚理想的項目和收購中吸收企業(yè)的資金、放任高級管理人員的欲望、到愚笨無知地模仿同行公司。
“雪茄煙蒂”投資法( Cigar Butt Investing):一種愚蠢的投資方法,類似于抽最后一口雪茄,它是以足夠低的價格買入有一些短期收益的股票,盡管該企業(yè)的長期業(yè)績糟糕透頂。
不同年度信件摘要(1970年-2000年):
——以上圖文摘自《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勞倫斯 A. 坎寧安[美]
-END-
聲明:本文意在傳播價值,不涉及商業(yè)用途。版權歸伯克希爾公司所有
圖文來源:伯克希爾公司官網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