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0年11月23日至27日)上證綜指上漲0.91%,深證成指下跌1.17%,創(chuàng)業(yè)板指下跌1.80%。
不出所料,又是分化的一周。
實際上,這一周以及最近的分化,是對上半年分化的回歸和修復。
同樣是分化,分化跟分化是不一樣的。
今年上半年的分化,是讓藍籌股和中小創(chuàng)更加對立;現(xiàn)在的分化,是讓二者的估值更加趨向統(tǒng)一。
估值的規(guī)律在發(fā)揮神奇的作用。
總體上是健康的。
所以,不必大驚小怪。
一、目前市場的位置
上漲可以催生人的情緒,情緒又可以再反過來催生股市的上漲。
當上漲和情緒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藐視投資基本規(guī)律的雷人雷語就會出現(xiàn)。
比如2015年中小創(chuàng)發(fā)瘋的時候,有位大佬說:我現(xiàn)在投資是不看估值的,看估值的都是LOW貨。
結果股災發(fā)生,不看估值看情懷的中小創(chuàng),跌了三年才見底。
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shù)基本上是腰斬之后再腰斬。
至于個股,腰斬之后再腰斬都是好的。
很多都跌沒了。
再比如今年科技、醫(yī)藥、消費漲瘋的時候,有位大佬也說:投資就要買高估值,不要買低估值,買低估值不賺錢,還特瑪賠錢。
然后,這“三寶”板塊基本上就階段性見頂了。
實際上好多高估值個股已經(jīng)跌幅不淺了,20%、30%是“起步跌”。
以我對人性和投資的了解,高估值股票整體上還處在高位,還沒有真正開始跌——如果真跌開了,市場會發(fā)現(xiàn),這些股票越跌越貴。
情緒不僅可以和上漲相互催生,跟下跌也一樣可以相互催生。
恕我直言:情緒這玩藝兒,跟淫夫蕩娃的戀愛觀有得一拼。
全A指數(shù)的估值跟上一周基本持平。
但是有的人如沐春風,有的人如坐針氈,何也?
估值!
估值!
估值!
對市場和指數(shù)整體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估值!
二、本周的組合及倉位
截至本周五(11月27日),騰騰爸賬戶總倉位:105.76%。
比上周有所下降,不是因為主動減倉,而是市值增高后,杠桿自動降低。
賬戶總浮盈:25.32%。
比上一周大幅提高了5個百分點。
這一周我又遠遠地跑贏了大盤。
今年市場下跌最嚴重的時候,我賬戶最大浮虧高達25%。
從浮虧25%,到浮盈25%,這一路走來,騰騰爸是不是一直在羽扇綸巾、談笑風聲???
有人說:騰騰爸最大的特點是,三觀正、心態(tài)好。
把談笑風聲僅僅歸結于三觀正、心態(tài)好,值得商榷。
不謙虛地說,我之所以能在市場最困難時做到談笑風聲,是因為我知道市場發(fā)生了什么、市場會發(fā)生什么,尤其是市場低點處我十分清楚我的投資組合的價值所在。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怠。
這不僅是戰(zhàn)場上的規(guī)律,也是投資中的規(guī)律。
2018年市場發(fā)生嚴重的單邊下跌時,我也幾乎是天天一篇文章,談理念,談技巧,談市場,談操作。
后來我們走出來了。
但遺憾的是,還是有很多人質(zhì)疑我只會紙上談兵。
今年市場下跌時,我認為這同樣是一個進行投資者教育的大好時機。
所以在自己賬戶還處在浮虧時,決定每周公開一下自己的實盤組合——通過這種敞開式的、透明化的操作實踐,全景式地展現(xiàn)價值投資者的投資日常。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行為藝術。
也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投資的活體實驗。
可以欣賞、品鑒,也可以觀測、體驗。
我以前有過一種比喻:我在大家面前,就像一只大猩猩。
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說白了,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股市投資的全過程。
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投資者教育。
當然,這樣做,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弊端。
比如會培養(yǎng)和吸引一批無腦跟風者。
我反對無腦跟風——因為那違背了我公開組合、寫周記系列文章的初衷。
我的初衷是授道,幫助大家建立股市投資的信心。
切切!
三、本周的操作
除了打新、吹牛、灌水、扯淡,本周無其他任何操作。
沒有操作就是操作。
但沒有操作,只是一種態(tài)度,對目前市場和持倉組合的態(tài)度,并不代表我什么都沒做。
分析、研究和判斷,應該貫穿于投資者的日常。
那些認為股票投資就是時時刻刻關注K線圖、隨時都需要買進賣出的人是傻子;
那些認為股票投資就是找到一家兩家好企業(yè)、買入然后就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人,同樣也是傻子。
世界的變化既沒有前者認為的那么快,也不會像后者認為的那樣總是一成不變。
四、本周的感想
1、我們需要深化思考均值回歸這個命題。
最近藍籌股的崛起,很多人定性為均值回歸。
均值回歸理論的大概含意就是:股票漲多了就會跌,跌多了就會漲;股票總是會圍繞著一定的估值中樞進行上下波動。
最近這幾年的投資實踐,讓我越來越認識到這套理論的局限性,或者說膚淺性。
從現(xiàn)象上看,均值回歸的確經(jīng)常發(fā)生。
但均值回歸的動力,絕對不是“漲多了”還是“跌多了”的問題。
能推動均值回歸的動力,有且只有一條:對股票價值增長預期的改變。
一家企業(yè),當它的增長預期遠遠強于它估值表現(xiàn)的時候,股價上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當它的增長預期遠遠落后于它估值表現(xiàn)的時候,股價下跌就同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用大白話說就是:我越來越注重增長的重要性了。
2、所有超越價值的炒作都具有非常的危險性。
電動車是一個好賽道,但顯然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處于火熱的炒作區(qū)間。
中短期內(nèi)它具有一定的泡沫風險。
對這類前景好但短期遭爆炒的標的,我的建議是:回避,等待,讓泡沫檢驗出真假成色,然后再擇機選擇龍頭企業(yè)進行投資。
就像當年科網(wǎng)泡沫后發(fā)生的一切一樣。
最近低估值股票有所表現(xiàn)后,“順周期”概念走俏。
但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順周期”概念中,同樣有許多完全沒有業(yè)績支撐的股票。
對這類標的,我們同樣需要高度警惕。
你看,在正反兩例的分析和對比中,可以高度體現(xiàn)出騰騰爸的基礎投資思想:無論什么概念,無論什么標的,我都拒絕炒作。
換言之,所有的炒作,都是炒作,都應該予以高度的警惕。
騰騰爸越來越保守,越來越百毒不侵了。
3、投資者最重要的是,擁有自己的投資思想。
2015年之后,大藍籌崛起,低估值愛好者過了兩年好日子。
2019年之后,中小創(chuàng)崛起,高成長愛好者過了兩年好日子。
簡單地對比可以讓我們發(fā)現(xiàn),在過去的五年中,死抱一種投資思想的人,最終都會有一段好日子可過。
最傻最蠢最慘的,是追風逐浪的人,兩面打耳光,左右不討好。
這讓我更加意識到,擁有一套完整獨立的思想體系對投資者是多么重要。
投資就是找到自己賺錢的方法,然后無限重復。
4、最高明的投資方法,是回歸到投資的常識。
無論低估值投資,還是高成長投資,都還沒有真正抓住投資的本質(zhì)。
低估值投資者,需要解決價值陷阱的問題。
高成長投資者,需要解決成長陷阱的問題。
最好的投資,不應該區(qū)分低估值高估值、低成長高成長,而應該回歸到投資最本源的東西上去:
買股票就是買企業(yè);
我們買的企業(yè)賺錢了,我們就賺錢了。
也就是我們以前念叨過的“投資第一性”的問題。
也就是騰騰爸最近念叨比較多的:估值與成長是否匹配的問題。
五、下周的計劃
1、高的還太高了,低的還太低了,二元失衡修復行情還將繼續(xù)——這是我對目前中國股市最基本的判斷,所以,下周,99.999%的大概率,我還會持股待漲、捂股豐登;
2、繼續(xù)堅持場外賺錢、攢錢——手有余糧,心中不慌;巴菲特目前手中持有上千億美元現(xiàn)金;看起來有些呆頭呆腦、效率低下,可世間究竟有幾人知道這種滿把現(xiàn)金的豐盈感、從容感呢?喜歡漲,不怕跌,這種感覺,你感受過嗎?
3、繼續(xù)堅持場內(nèi)打新——
下周共有10只新股IPO。
不知不覺,又回復到10只了。
周一、二、三、四,閉眼打。
還有周五無新可打,看來新股IPO速度還有很大的擴張空間,期待吧?
打新的唯一技巧就是:堅持。
這方面,跟股市投資有根本的相似處。
全文完。
作者簡介:
我是騰騰爸,暢銷書《投資大白話》與《生活中的投資學》作者。
擅長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闡述最深刻復雜的道理。
擅長做市場判斷、估值判斷和企業(yè)分析。
擅長撒潑、打滾、灌水、吹牛、聊天——喜歡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資中的大事。
并且喜歡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與操作,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投資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