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至,隨著氣溫走高,各種病菌不斷繁殖,流感、麻疹、水痘、風疹、腹瀉等春季高發(fā)病也悄然來臨。作為易感人群的寶寶頻頻中招,自身免疫力亮起紅燈,而麻疹、水痘爆發(fā)的新聞也讓媽媽們的心臟提到嗓子眼。為了呵護寶寶的身體健康,媽媽們需要高度重視“計劃免疫”!
如果父母想讓寶寶擁有“小超人”般強壯的身體,以抵御外界疾病侵襲的話,媽媽們首先要對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形成有所了解。免疫系統(tǒng)分為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兩大部分,如果免疫力低下就會給細菌、病毒、真菌增加感染的機會,從而導致呼吸道感染、腹瀉、麻疹等病癥的出現(xiàn)。
對于寶寶的免疫力構成,媽媽們難免陷入一些常見的誤區(qū)——寶寶的免疫力差,主要取決于先天因素嗎?與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元素無關嗎?免疫力的提升是靠疾病的“錘煉”嗎?讓我們來看看專家怎么說。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提升寶寶的自身免疫力呢?
提到“計劃免疫”,媽媽們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接種疫苗”。寶寶從出生2小時后就開始接種疫苗了,而這些疫苗又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兩種。一類疫苗是由國家免費提供,二類疫苗則是自費自愿接種,兩種疫苗都是為了防止寶寶感染各類流行病、傳染病。
一類和二類疫苗并非是醫(yī)學上的劃分,而是與國家的財力和人口有關。在國家財政允許、并且疫苗可以足夠供應的情況下,二類疫苗也會逐步進入到一類疫苗,讓廣大群眾享受免費接種。
除了定期接種各類疫苗外,“計劃免疫”還包括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寶寶免疫系統(tǒng)的提升,尤其是核心營養(yǎng)素——維生素A。維生素A被稱為“抗感染維生素”,能夠提高皮膚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以防御病菌入侵,并能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促進抗體生成。缺乏維生素A的寶寶,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上皮細胞會失去屏障功能,對病菌的抵抗能力下降,易患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體內(nèi)維生素A不足的兒童患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幾率會增加2-3倍。
雖然典型的維生素A缺乏癥(夜盲癥、干眼病等)已很少見,但亞臨床缺乏卻隱匿性傷害著寶寶的健康,不但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還會增加貧血、麻疹等疾病的發(fā)病風險?!吨袊鶜q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情況調查》顯示,我國0-6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超過50%,小于6個月的嬰兒更高達80%。并且,我國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也非常普遍,因此在我國醫(yī)生會建議從寶寶出生15天開始一直到3周歲,每天補充預防劑量的維生素AD(小編推薦家長們都熟悉的伊可新),AD同補,促進骨骼發(fā)育的同時,提升寶寶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