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丹媽 -
上周末,好友給我電話,說自己打了一頓孩子,腸子都快悔青了。
原來,她一向愛看書的兒子,最近竟然迷上了電腦游戲。她說孩子一坐下就著魔一樣,叫都叫不應(yīng),自己火了,忍不住狠狠揍了他一頓。
一邊揍一邊怒吼:“你耳朵聾了是吧,喊你十幾遍都不應(yīng)。”
沒想到,兒子卻哭著反駁:“你有什么資格打我?你玩手機的時候,我喊你你也沒理過我!”
本來還在氣頭上的好友,一聽到這話,抬起的巴掌,突然就下不去了……
當(dāng)天下午去她家安撫,丹媽照例給她兒子帶去了幾本新書,陪孩子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原來送的幾本,他都還沒看完。
我問他是不是不好看,孩子回答:“里面有些字不認(rèn)識,看不懂。”
“爸爸媽媽沒有跟你講嗎?”
“爸爸媽媽總是玩手機,不和我玩,繪本都不給我念了,讓我自己看……”孩子突然表情黯然,委屈地對我說。
孩子的話丹媽聽得心疼,好友的抱怨卻讓我想起前幾天自己在文章 ? 總說孩子欠你什么,這篇文章告訴你,你欠孩子什么!看完別哭......中寫過的一段話:
從不帶孩子玩,卻總怨孩子天天蹲家玩電腦;
從不講故事,不親子閱讀,自己也不看書,卻總納悶孩子為啥不愛閱讀……
你可以為了孩子去死
卻不能放下手機
不知道從啥時候起,手機已經(jīng)成了影響家庭和諧,孩子教育,甚至是威脅孩子安全的最大公敵:
· 浙江臺州的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在作文中記錄下“自己最傷心的三八節(jié)”:自己幫媽媽捶背洗腳,她卻一直在看手機。
· 去年8月,鄭州一百貨停車場發(fā)生一起慘劇,一名兩歲的孩童在玩耍時被一輛剛從車位開出的越野車輾壓,當(dāng)場死亡,孩子母親說自己當(dāng)時就低頭看了眼手機,抬起頭,孩子已經(jīng)躺在了車輪下。
我們總是只看到孩子玩手機的危害,卻忽略了我們自己玩手機對孩子有多傷:
1、手機是種“傳染病”:
父母是孩子認(rèn)識世界的第一個窗口。你對手機越著迷,孩子便對手機越好奇;你的興趣愛好只有看手機,孩子的興趣又如何廣泛的起來。
為人父母,最荒唐的一件事就是,教育孩子“別學(xué)我做的去做,要照我說的去做”。
2、父母愛玩手機,孩子學(xué)習(xí)興趣差:
孩子在認(rèn)識世界時,需要父母的關(guān)注,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孩子對什么好奇又怯懦的時候,用眼神鼓勵他探索,用語言給他解釋,用動作為他示范,當(dāng)他表現(xiàn)優(yōu)異時及時給予肯定。
而不是眼看手機,聽到孩子呼喊,用敷衍的語氣,空洞的贊揚,澆滅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
3、父母愛玩手機,孩子語言表達(dá)能力差:
當(dāng)我們對孩子全身心的陪伴時,我們會沒話找話的,主動和孩子說很多;
而當(dāng)我們已經(jīng)有了手機這個有趣的玩伴,我們對孩子的話,可能就只剩下被動的“嗯嗯啊啊”了。
甚至孩子想和我們說點什么,看咱們玩手機那么入迷,也會識趣的默默走開。
兒童的語言表達(dá)能力,一定是建立在多聽父母說,多和父母說的基礎(chǔ)上,手機制造了你的沉默與冷漠,更剝奪了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
4、父母愛玩手機,孩子情商低,社交差:
曼徹斯特大學(xué)心理系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
實驗之前,讓母親和孩子正?;?,孩子非常開心,積極響應(yīng)。
實驗開始,母親面無表情。孩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
孩子繼續(xù)嘗試讓母親與自己 互動,但母親仍然面無表情
最后孩子終于開始崩潰哭泣。
完整的視頻在這
實驗中的媽媽至少還是看著孩子,而孩子面對埋頭手機的我們,內(nèi)心又會是一種如何被冷落的崩潰感受。
對于實驗結(jié)果,心理教授特諾芬尼表示:對于大腦飛速發(fā)育中的嬰幼兒,如果生存的環(huán)境缺少親情互動和積極回應(yīng),孩子大腦關(guān)鍵部位的細(xì)胞可能因為缺乏刺激而停止發(fā)育,導(dǎo)致情感思維缺陷,終生不可修復(fù)。
只有放下手機,讓孩子看到你的臉,看到你臉上的情,只有在這樣“深情并貌”的互動中,讓孩子感受親子情感的流動,孩子才有機會更準(zhǔn)確的去練習(xí)理解他人的觀點與感受。
手機帶走的絕不只是你的時間,它帶走的,是孩子的未來。
活在孤獨中的孩子
其實為了手機這事,丹媽以前和沒少和老公鬧,男人們都很好奇,為啥老婆都那么討厭老公玩手機,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讓我感覺:我!不!重!要!
我還沒有你的手機重要!
你寧愿玩手機,都不愿意陪我!
將心比心,面對一對整天捧著手機的父母,孩子的心,和咱們被老公忽略時的心,是一樣一樣的傷啊。
而丹媽覺得,這也許才是手機對孩子最重的傷害:
在陪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冷暴力,
它讓孩子學(xué)會了自卑:我還沒有手機重要;
學(xué)會了討好: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讓爸媽理我呢?
變得叛逆:原來,只有我做錯事的時候,爸媽才會關(guān)注我~
變的易怒:為什么總是不理我!為什么總是敷衍我!
你的一個無心之舉,卻讓孩子感覺自己價值全無。
手機就是離間親子關(guān)系最大的第三者,它傷的是孩子的眼,孩子的腦,更是孩子的心。
因為做公眾號,丹媽的工作常常離不開手機,雖然經(jīng)常提醒自己,卻也總有抱著叮當(dāng),還得用手機回復(fù)一些事情的時候。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一拿起手機,叮當(dāng)就會使勁夠著身子去撈我的手機,我還納悶:完了,這么小就迷手機了,都是我的錯。
有一次他終于得手了,拿到了手機卻沒玩,而是一把將手機甩去了旁邊,然后傻傻的看著我笑。
我頓時才明白,原來,寶寶感興趣的不是手機,而是我。
他在等我放下手機和他玩!
從那天開始,不管多忙,我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都會先把手機放到一旁。
那件事后,我外出也會經(jīng)常注意那些一直看著手機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或是在一旁兩眼無神、滿臉無趣的四處張望,或是和父母一樣,被ipad、手機抓去了魂似的盯著屏幕。
每個沉溺手機的父母身邊,都有一個活在孤獨中的孩子。
武志紅曾說:
“對幼兒來講,孤獨會讓他們活著沒意思;
對嬰兒來說,孤獨就等于時刻讓他們處于地獄中,他們會覺得魔鬼在身邊出沒?!?/span>
壞的陪伴是用“身”陪,給孩子“心”的孤獨,
而好的陪伴是用“心”陪,讓孩子感受到被注視,體驗愛與安全,是你放下手機,和孩子饒有興趣的呆在一塊。
最后,丹媽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收藏很久的視頻,讓我們真切的聽聽孩子的心聲:
每次看到35秒那里,丹媽都會淚眼模糊
丹媽碎碎念 世上最遙遠(yuǎn)的距離,就是孩子站在你面前,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請大家放下手機,別讓孩子的童年記憶里,只有孤獨,只有手機背后,面容模糊的你,
我總是會感嘆,手機會陪我們一輩子,孩子卻只會陪我們一陣子,別等到老去的哪天,才發(fā)現(xiàn)錯過太多與孩子相親相擁,相談甚歡的幸福時光。
丹媽碎碎念 網(wǎng)上有個段子說:世上最遙遠(yuǎn)的距離,就是孩子站在你面前,你卻在低頭玩手機。我們做父母的,請放下手機,別讓孩子的童年記憶里,只有孤獨,只有手機背后,面容模糊的你,
我總是跟叮當(dāng)爸感嘆,手機會陪我們一輩子,孩子卻只會陪我們一陣子,別等到老去的哪天,才發(fā)現(xiàn)錯過太多與孩子相親相擁,相談甚歡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