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節(jié),當我談到產品談到產品研發(fā),我總是與此同時的提到“運營”一詞。產品與運營本身就很難分開,它們彼此依存,互相成就。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但在這樣信息過剩的年代,到處都在刷屏,消費者的注意力被層出不斷的各種套路。說套路可能并那么褒義,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必須承認。
我也不否認“大道至簡”。但在打通任督二脈之前,大道并不至簡。它需要的是見識與經歷。“道”講規(guī)律,“術”講技能。通過長時間的技能訓練與練習,可以幫助您很好的理解“道”。道為術之本,你只有見得多了,操作的多了,練習的多了,你拿起一個項目,自然就知道如何排兵布陣,能很好的抓住運營關鍵詞,知道自己的著力點在哪里?總體而言,術的訓練與道的理解并不矛盾。術是為了更好的理解道,道是為了更好的指導術。當你在運營上達到道的層次,你就可以實現(xiàn)運營上的“一通百通”。
所有的“道”均來自于曾經的“術”。沒有“術”的修煉想要達到“道”的級別,都有可能走火入魔。這事得慢慢來,我會在最后一章:個人成長篇里面講到。雖則我在本章的標題中所言:大道并不至簡。但最終你將所有是“術”融會貫通以后就發(fā)現(xiàn),大道還是至簡。
我記得一個讀者曾經在我的公號上留言說:“郜總您好。你講的太大了,我明明感覺你教的是對的應該聽你的,但是不得法,可能你站的太高我站的太低,你講的是道,以道御術,而我的智商只能理解,掰開了揉碎了的術,能不能因材施教呀?”
我明白該讀者的意思。他要的是直接的答案,而不是追求答案的過程。答案其實是很容易給的,答案或許很簡單,但學不會解題的過程,就永遠不可能成長,尤其是我們從事運營這份職業(yè),對事物,消費者,人性,產品研發(fā)和五花八門的新概念的探究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做互聯(lián)網,要掌握兩個規(guī)律,一個是規(guī)律,一個是人性。規(guī)律就是規(guī)則,也是常識,在沒有吃透常識之前沒有所謂的創(chuàng)新(假設你的創(chuàng)新成功,也只能說是運氣好,但運氣成分并不能包你一直都有好運)。為什么練功要從馬步開始,那是基本功,運營的基本功還是要有的。至于人性,是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斷去思考并加深理解的。運營這件事,沒有捷徑可以走。
也或者是我自己的原因,因為我呈現(xiàn)在公號上的內容都是我碎片化是筆記,我并沒有系統(tǒng)性的將其一次性都講完,所以貌似是對的,卻未必能執(zhí)行。這就如很多企業(yè)家去參加培訓,然后有著的疑惑。他們通常會問:我們出去培訓,講師講的沒錯,我也覺得適合我們的公司,但為什么最終執(zhí)行失敗了?首先,我想講,老師說的是沒錯的,能來參加培訓的,至少都是精英,誰還沒見過世面,所以這就決定了老師不敢胡說,也意味著他不可能講錯;其次,老師講的沒錯,但他給你的是方向,這里插入一句話是,細節(jié)決定成敗,在大部分的培訓課堂里,老師并沒有明確的指出細節(jié),公司不同,階段不同,員工水平不一樣,意味著執(zhí)行中的策略也會發(fā)生相應改變,而你并沒有意識到策略技巧方法,結果導致了失敗。最后,想說明的是,這種方法策略和技巧,是你根據(jù)公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確認的,而且是靈活運用,你沒遇到你便不知道如何設計,這需要運用到你的經驗,逐層打破。諸如,政策導向、細節(jié)執(zhí)行,結果反饋等,均需做好,政策導向是前置的,所有事情都首先要從政策層面進行引導。這叫立規(guī)矩,你連規(guī)矩都沒有,執(zhí)行起來,效果肯定不如人意。有規(guī)矩,有策略,有方法,共同形成了方法論,你沒有方法論,只能叫蠻干,結果正如你說的,效果不明顯,失敗了。換言之,老師沒說錯,是你執(zhí)行有問題。再插入一句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最本質的還是你道行不夠!同樣是運營,但運營與運營還是有區(qū)別,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眼界角度、見識與眼光。在我看來,運營不是簡單的技術性局部性工作,它涉及的還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只有把這些考慮清楚了,反倒運營會好做很多。想說的是,基于層次和境界不同的交流,基本上是在浪費時間。運營也一樣!在任何一家公司,作為運營,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您是智力支持部門和人員,如果你把自己當螺絲釘,你就只能是個普通的操作工!
今天的運營,已經不僅僅包括線上還包括線下,不僅僅是一個店鋪還會是一家公司,隨著職位增長,你會發(fā)現(xiàn),運營無處不在,而當你的眼睛還盯著店鋪的時候,意味著你仍然只是一個初級運營,甚至只是一個運營助理。當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仍然有用。運營這件事,光看技術過硬還不能贏,還得不短突破對運營的認知,運營本身也是件腦力活,它為行動提供智力支持。如果你想成長,那么,你就有必要,重塑你的運營之路。高段位的運營,總是圍繞,錢,貨,人而展開的,這里面,還包括你自己。你也得成長,既然要成長,就要打破自己的思維固化,讓自己涅槃重生。當然,錢貨人聽字面容易,但要理解卻需要突破,在局部,其實我已經講了很多,有興趣的可以參閱其它文章。運營的認知史本身就是一部個人的職業(yè)成長史。很多人本能的憎惡自己理解不了的東西。與其說是厭惡,還不如說是擔心他們會沖垮自己立足的地盤。事實上,對一個有上進心的職場人而言,你從來就不曾擁有過自己的地盤,如果說有,那也一定是對自己孜孜不倦的不滿意。
基于《運營元素——運營人瑣記》本身來自于2018年的公號文字,我將其簡單的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我想重點整理“道”的內容,另一方面,我會將這一年所講到的“術”一并呈現(xiàn)在此,以饗讀者!我會寫到小米、好市多、可口可樂、盒馬鮮生等,也會提到一些關鍵詞,比如“連接”、“平臺化”、“生態(tài)”等,這些企業(yè)和企業(yè)的當家人,無不是好棋手,好運營。甚至,我連我們當下的經濟情況也一并寫了進去,畢竟,所有的運營都是在一定的經濟環(huán)境下進行的,當你很好的掌握了“道”,你還必須考慮,運營的所處環(huán)境。
當我在寫這點文字的時候,我曾經的下屬突然找我聊天,各種吐糟她現(xiàn)在的領導。她還同時推送了一篇自己的私人公號里的內容給我看,她在公號里說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的一小段講到了老大給他們講的:“電商就是賣貨”,她都覺著對方Low。她越說,我反倒越著急,電商都過了多少年了,怎么還是這么個看法?難道我之前教他們錯了,還是他們的老大確實太low。在我認為,無論你是運營還是運營部門的老大,乃至公司的高層,不僅僅是個運營,還必須得是個好棋手!這是從“術”向“道”的轉變。也是考驗你真實的運營段位。
或許我講到的內容不是誰都可以突破的,你可以試著突破,也不能病急亂投醫(yī)的瞎突破,我想送大家的一句話:無論如何,永遠不要放棄一技之長,沒有所謂的轉行或者轉型,永遠堅持你最初的領域,擴充你的外延,最終達成比較全面的能力,所以一技之長是值得你長期信仰的… 運營也是如此!
運營其實就是逐步提升認知的過程。而為什么我們要提升認知,那是因為,未來就是一輛高速奔跑的列車,只有上了車,你才能抵達未來。這是個變化的時代,就如高速運轉的齒輪,隨著慣性,會越來越快。而你所有的知識儲備必須跟得上這個時代,也就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當然,本章所有的內容,都是基于大運營概念的建立而展開。回顧我的2018年,我一直在大運營與大產品概念上琢磨與分享。在我看來,當你建立這種大運營概念以后,你的運營工作會變得異常簡單。運營本就是規(guī)劃與謀劃,站在高空看地面,你能清楚的掌握山川與河流的走向,甚至是風向,你能快速感知,這也意味著你能快速的規(guī)劃你的道路與街區(qū)。設若道路就是流量的入口,那么街區(qū),就成了流量的集中地,有了流量,你的未來就有了無限可能性。而我在本章想要告訴你的一些詞語,是我過去一年零零散散思考的,希望能對你的運營思路以及大運營概念有所啟發(fā)。如果讓我總結一下,我想,我所談論的大致有下面有如下的關鍵詞:
大產品概念。做運營的人,永遠都是產品為先,您只有深刻的理解了產品,也才能更好的理解用戶,知道用戶在哪里?在理解它的過程中,快速提煉出您的運營關鍵詞。產品可以是有形也可以是無形。從頂端往下看,您會有一切皆產品之感。
大運營概念。運營是件一通百通的事情。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業(yè)態(tài),都講“運營”,很多人在一個行業(yè)浸淫多年,算得上行業(yè)的專家,但如果換個行業(yè),同樣的做運營,您是否能快速的找方向與入口?不要求您能做到比的前任要強,至少要做到及格水平。這時候就不僅僅是行業(yè)經驗的問題,行業(yè)經驗可以學習,但對運營的理解,往往能反映出段位的高低!
流量思維。無論是實體、傳統(tǒng)電商、網絡微商、社交電商等,都離不開流量的支持,而有好的產品卻沒有流量,猶如刀客沒有刀,廚師沒食材,豪車沒燃料,大炮沒彈藥......所以流量是根本。您能多大程度上汲取流量,意味著你在運營中能獲得多大成效。
平臺思維。平臺不單指電商平臺,諸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等,它還可能是一家超市,一家酒店,一座商業(yè)綜合體,甚至就是我們自身所在的公司也是一家平臺,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是保持平臺正常運轉的齒輪。一旦具備平臺化思維,您的世界以及運營思路會像“潘多拉盒子”一樣令人夢幻。
連接思維。連接無處不在。這是平臺思維的另一個小分支。人作為個體不會單獨的存在于世。當你具備資源的連接力,您最終也會變成一個平臺,也意味著你從一個單獨弱小的個體會逐步的走向強大。正如我在運營中一直強調的,要學會合縱連橫,這也是一種“術”上的能力,這種能力讓秦國最終一統(tǒng)天下。
生態(tài)概念。生態(tài)大而玄,玄而虛。你不了解的東西,你不能說它不存在。當你真正面臨對一家大公司的管理,您會發(fā)現(xiàn)生態(tài)是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放在運營上,更多的是對流量的布局,終端渠道的布局,而每一個產品則成為生態(tài)中的一環(huán)。
數(shù)造未來。碎片化時代的生存法則和品牌法則,既是碎片化的,還是矩陣化的,去中心化又是中心化,這句話可能拗口且難以理解。當我們打開手機,我們無時無刻不被信息所干擾,這里面既有主動還有被動,廣告與真相,往往很難判斷。您卻不能扔掉手機,躲進深山。那么作為運營人,您有什么樣的感受?在數(shù)字化時代,不但有方法還得有策略,將你的信息,曝光給您想要看的人去閱讀。
經營力。運營做的越久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運營最終都指向了經營。運營是術,經營是道。運營是手法是策略,經營是業(yè)績是結果,運營為經營的業(yè)績達成負責。術與道的完美結合就會產生良好的企業(yè)效益與社會效益。而經營力,是比較全面的運營能力的體現(xiàn),當你身處高位的時候,你自然就理解了,我今天寫在這里的這段話。
做“局”與做“勢”。運營一向都是謀劃為先。“局”與“勢”都是謀劃。移動時代的運營,一定不是簡單的埋頭苦干,既要做實還要做虛,“局”與“勢”就是事情的面子與里子。它們相輔相成,彼此成就。
以上這些詞語,都是我想本書當中論述的重點,還有個別詞匯,需要您在閱讀過程中挖掘與感悟。也想告訴你,在運營當中,您需要著重關注的一些詞語,這些詞語在工作當中并會給出你直接答案,但掌握和深刻地理解這些詞語,會有助于您更輕松的工作。
總體而言,整個社會的經營之道,依舊是“術”為主。如果說,我們擁有更通透的經營之道,也只是基于對“對人性”、對“做正確的事情的”皮毛了解。我們依然需要學習,時時實踐,時時反省,并時時告誡自己只是很小很小的“運營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