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典魏碑放大系列之《始平公造像》
《始平公造像》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記》。孟達撰文,朱義章正書。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8)九月刻。石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龍門造像名品之一。清乾隆年間為錢塘黃小松訪得后,始顯于世。正書陽文。十行,行二十字,有方界格。額正書陽文"始平公像一區(qū)"二行六字。 造像,即雕塑佛像。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訖于唐中葉,所造者以釋迦彌陀、彌勒、觀音、勢至為多。其初不過刻石,或刻山崖,或刻碑石,或造佛龕,其后或施以金涂彩繪。造像者自稱佛弟子、正信佛弟子、清信女、優(yōu)婆塞等。出資造像者稱像主,副像主等。
此造像實高75厘米,寬39厘米。龍門造像題記,一般都不刻書手姓名,僅此碑和《孫秋生題記》刻有書手之名,誠為可貴??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稱他們是"工絕一時,精能各擅"的書家,并進一步指出此碑書手朱義章比孫秋生更高一籌,評曰"雄重莫如朱義章"。
《始平公造像記》通篇為陽文鐫刻,為歷代石刻所罕見,而未署撰人、書人,在魏碑中也是少有的。此碑是北魏書法藝術全盛時期年代較早的作品,全碑文字端嚴飄逸,將森嚴方樸的北朝書風,寫得婉暢流動,如楊守敬《平碑記》云:"始平公以寬博勝。"特別是在筆法上破隸而出,大膽創(chuàng)新,變柔為剛,變藏為露,實為北碑石刻中之異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