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黃山畫派”的三大支柱梅清、石濤、漸江,有評價說是他們雖同屬一流派,不受古法束縛,卻都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風格?!笆瘽命S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影,漸江得黃山之質”。梅清在師法方面雖沒有明確的記載,但還是可以從他的畫上看出師法元代王蒙的痕跡,同時也受到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以及明代的沈周等一定的影響,含有倪瓚冷逸的畫風,善于師法造化,更強調自我表現(xiàn)意識,標榜個性。
梅清 《黃山十九景》之一
梅清,生于1623年,逝世于1697年。梅清代表畫作有《黃山紀游》冊。其早年畫作的題材主要是家鄉(xiāng)山水、故園風情。從1655年(即梅清32歲)開始潛心畫黃山。梅清正是受到黃山的吸引不僅寫下了很多詩篇,也畫出了黃山的精妙,一生與黃山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梅清不僅有畫冊,還出過著作《天廷閣集》《瞿山詩略》,可以說是集詩、書、畫為一體的大家。這幅畫中,畫家以細密的牛毛皴法皴畫山石,用淡墨反復暈染山石水流,再以淡筆勾畫石上附生的苔草,營造出一種山色空蒙,水聲空靈的意境。在畫面的左下角,有兩位身著白衣的隱士坐在巉巖上,欣賞著山景。梅清的山水畫有著更為特色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藝術理念。從創(chuàng)作手法而言,梅清尤其喜歡采用以少代多的方式,從梅清畫中的物象形態(tài)就可以發(fā)現(xiàn),梅清總是將最具有代表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借此來表達黃山的藝術感。根據(jù)梅清山水畫各個時期的畫面特點進行構圖章法的統(tǒng)計,其畫面以截斷式構圖為主,即多截斷、剪切、破空等形式,正如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所寫:“截斷者,無塵俗之境,山水樹木,剪頭去尾,筆筆處處,皆以截斷,而截斷之法,非至松之筆莫能入也。”從中可以看出,這種構圖手法能夠營造出“無塵俗之境”。山水畫意境之營造,離不開筆墨的表現(xiàn),筆墨在意境的營造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梅清用筆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為粗拙豪放,一種為精細圓潤。在他晚年的作品中,粗拙豪放這一風格的作品較多,如《黃山煉丹圖軸》《松林策杖圖》等,這些作品的山石基本以中鋒與側鋒用筆,對山石形體進行勾勒,線條頓挫而古樸,基本對形體不做皴擦,只對山石用墨色進行渲染,畫面筆墨節(jié)奏感強。部分梅清的作品風格精細圓潤,在用筆上善用仿王蒙筆意進行表現(xiàn),線條用曲線疊加,形體組織密而細,畫面有一種極強的流動升騰之感。這種密體的運用,體現(xiàn)了梅清畫中題跋所云:“翠微古寺為黃山別一峰,用黃鶴山樵春蠶吐絲法圖之。”從中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梅清在山水創(chuàng)作中運用仿王蒙筆意的表現(xiàn),作品中加上自身對筆墨的理解,最終形成了獨有的個人風格,并且這一風格在當時諸多畫家之中,畫風表現(xiàn)明顯。黃山圖冊10開之一
黃山圖冊10開之二
黃山圖冊10開之三
黃山圖冊10開之四
黃山圖冊10開之五
黃山圖冊10開之六
黃山圖冊10開之七
黃山圖冊10開之八
黃山圖冊10開之九
黃山圖冊10開之十
以其作品《黃山圖十開之五》為例,其畫面左下角山體和中遠景山體都以王蒙密體筆法畫之,山石用細密、卷曲的線條進行勾勒,層層疊加,細密有致。山頭用濃墨或者焦墨點苔,山頭上的古松也用此法表現(xiàn),密不透風、古拙蒼潤。
人們把梅清畫的黃山松列為神品,《宣城縣志》稱他“善畫理,墨松尤離奇,蒼雄秀拔,為近來未有,海內鑒賞家無不寶貴”;《宛雅》稱他“好畫長松,騰攫如虬龍作勢,不可博撓;購得珍如寶物,尋傳入內延”;《蠶尾續(xù)集跋》說“宛陵梅淵公畫松為天下第一”。
梅清的畫,以真山真水為創(chuàng)作源泉,以飽滿的真情實感,高深的詩、書、畫修養(yǎng)和高超的藝術技巧,表現(xiàn)山川的秀美、畫家的高潔性格和民族的博大胸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