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辛棄疾及詩作的背景和內容。
2、感悟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體會詩人的情感。
3、學習詞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1、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用典的寫法。
2、體會詞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學方法:
傾情誦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二、作者簡介,知人論世
三、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四、體會感情,感受形象,
師:讀過辛棄疾的這首詞,大家一定讀懂了一些東西,那么能不能告訴老師你讀過之后的感受呢?
一)分析詞的上片
師:我們先來看詞的上片。上片中詞人用了我們常見的表現手法,你們發(fā)現了嗎?
——
1、那么詞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寫,他們分別描寫了什么景色?
——
2、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景色描寫又牽動了詞人怎樣的心緒呢?
教師提示:請大家抓住關鍵詞 ?。▽W生討論完成)
——(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見之遠山也似乎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詩人愁恨為何,又因何而至?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國勢衰頹的意思,亦表達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師:是呀,愁苦萬種,萬種愁苦都映襯在落日余暉的夕照里,應合著離群孤雁的哀鳴,使得飄無定所的辛棄疾,此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誰呢?這又表達了詞人的什么情感?
——
4、詞人除了寫景,還寫到了自己的行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嗎?那么它們又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呢?請大家談談你們的理解。
(學生討論完成)
——?。?)看、拍、會、登
(2)“吳鉤”本是戰(zhàn)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但現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以物比人,這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感慨呢?
“欄桿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的意思,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
“無人會、登臨意”感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來幫助他解除心頭的郁結,然而又有誰能來給與他慰藉呢?
師:女生讀的如此有氣勢,男同學想不想和她們比比?那就請男同學激情飽滿的朗讀下片。
二)分析詞的下片
師:與上片相比,詞的下片描寫的對象變成了歷史人物,那么詞人寫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張翰
許汜
劉備
桓溫
2、師:詞人對這些人和各持什么態(tài)度?
張翰
許汜
桓溫
3、請大家思考作者寫這些人物以及有關的事有什么用意嗎?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脫心靈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1)
不過卻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難忘懷時事、棄官還鄉(xiāng)。還寫了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并抒發(fā)了對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鄉(xiāng)思”與前面的“游子”呼應,是“落日”、“斷鴻”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劉郎在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這個典故用在這里是說他既不學為吃鱸魚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怕應羞見”中的“怕應”二字是詞人為許汜設想,表示懷疑:你這樣的小人,有何顏面去見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表達了對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棄疾的雄心壯志。
(3)“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指辛棄疾對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的憂懼。
4、這種借古人來表達自己情感的寫法我們稱之為什么呢?
—— 用典
師:就本詞來看,詞人用典意在對比,前兩個是反例,后兩個是正例,正反對比表達了詞人的榮辱觀、價值觀??梢?,辛棄疾可謂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詞的最后一句呢?
——
師:英雄無淚,只因未到傷心處,辛棄疾卻黯然流淚,那是因為他的心在滴血呀!
五、咀嚼涵詠,品味語言
師: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與語言的完美結合,這首《水龍吟》也不例外,相信詞中的許多句子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現在請大家合上課本,試著回憶一下,哪些句子讓你一見傾心?并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小結:玩味著句句言近意遠的詩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懷磊落,憂國傷時的詩人,仿佛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是啊,錦繡河山必然哺育無數英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念奴嬌•赤壁懷古》就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抱負遠大,識度明達的蘇軾。下面請同學們就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特色方面的相同點做一個簡單概括。
六、對比鑒賞,拓展延伸
比較《水龍吟》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特色方面的相同點。
情感: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表現手法:運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曠遼遠。
語言:大氣豪放。
師:其實這些特點也恰恰是豪放詞的特點,于高遠中寄豪情,永遠是一種美的享受。
七、師生再次誦讀這首詞。
八、小結
這首詞立意遼遠、意境開闊,它仿佛令我們拔地凌空、極目游騁。仰則天高,俯則水遠。天高水遠,無邊無垠。像這樣的壯觀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難得有心領略,而鷦鷯偃鼠之輩則消受不起。在這里我們感謝辛棄疾,感謝他為我們帶來了這么豐富的精神食糧;感謝他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愛國情結。
九、板書:
上片:意象:江月 山景
下片:張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