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版“詩詞大會”
…
詩詞有許多鮮明的亮點:
平平仄仄、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韻律優(yōu)美又言簡意賅,
即便是最厭學的小孩,都能隨口吟誦。
早晨課堂上,
咿咿呀呀的小讀者用瑯瑯書聲體會著古典情懷,
有的用腦袋晃動出節(jié)奏感,
有的眼睛微閉,腦海里構思畫面,
那模樣,要多認真有多認真。
▲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贈汪倫》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回鄉(xiāng)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鳥雀啼聲聲,詩詞唱聲聲,
小學者們的文學探索從詩詞啟蒙,
一場小型的“詩詞大會”
就伴隨著早晨六七點鐘的太陽冉冉升起。
古詩詞典雅、優(yōu)美、含蓄、長情,
于耳濡目染中,陶冶心性,
又潛移默化地浸潤心靈,
一詩一詞轉化為小學者們儒雅的一言一行。
▲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使至塞上》
王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 《楓橋夜泊》
張繼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詞。韻味
…
詩詞是極度凝練的情感藝術,
往往只需要極少的字數,
就能傳達出豐富、復雜的情感,
且能讓后來讀者“感同身受”。
詩詞有味,回甘無窮。
在字句里,悄悄地動人心魄;
于音律中,撞擊敏感的心弦;
這共振就是共鳴,是情感的互通。
▲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 《夜雨寄北》
李商隱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如詩。如畫
…
不獨獨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實古詩詞大多都有畫面感,
自然風景詩如是,
追古抒懷詩,亦如是。
口中有詞句,腦海里有畫面,
這也詩詞的另一個大魅力。
攀上語言的高峰,
乘著想象的翅膀,
我們就可以在詩詞的海洋里恣意遨游。
▲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觀書有感》
朱熹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 《如夢令》
李清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詩畫。意境
…
學者王國維說,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
“有我”和“無我”都是意境。
“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千百年來,詩詞受歷史長河的淘洗,
許多資質平凡的詩詞早已淹沒,
流傳至今的都是名篇,
是有境界,有格調,有市場的鮮活之作。
詩詞和繪畫就像一對相互佐證的雙胞胎。
畫與詩,是藝術表發(fā)上的相通,
從詞語到格律,
從語境到意境,
詩詞以其獨特的美,雖歷久,而彌芳。
▲ 《月夜憶舍弟》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十五從軍征》
佚名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泊秦淮》
杜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詩與詞,文與雅
…
讀一首詩,
腦海里浮現一幅畫,
賞一幅畫,
口里吟誦一首詩詞,
當詩詞和圖畫配合,如魚得水。
一詩一畫,就是一場詩詞大“繪”。
繪圖、繪色、繪聲,
如詩、如畫、如歌,
詩詞一句,盡得風雅。
學詩詞,可長才情,可抒發(fā)感情,
也可和古人情感互通,
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猶如沉浸于悠悠古韻里,沉酣一夢。
或仕途得意,“春風得意馬蹄疾”,
或鄉(xiāng)愁滿懷,“近鄉(xiāng)人更怯”,
或壯志在胸,“不破樓蘭終不還”,
或家國大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千萬種情感凝練在一詞一句中,
也定格在這才情滿溢的詩詞大“繪”里。
· 今日互動 ·
^
看圖猜詩,最后7張分別是?
…
圖片來源于何仙仙站酷個人網頁,此處僅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