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詩詞意激昂,風(fēng)格高峻,大有“漢魏風(fēng)骨”,被譽為“詩骨”。
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fēng)骨崢嶸,寓意深遠(yuǎn),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杰”.
初唐詩人,現(xiàn)存詩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xiàn)存90多篇,現(xiàn)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卷、《周易發(fā)揮》5卷,《次論語》10卷,《舟中纂序》5卷、《千歲歷》、《平臺鈔略》(一作《平臺秘略》)10篇、《合論》10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另:王勃《滕王閣序》亦極具代表性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yīng)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fēng)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xiāng)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想象豐富奇特,風(fēng)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其詩緊密結(jié)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圣”。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yuǎn)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jīng)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tài)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并稱“郊寒島瘦”。孟詩現(xiàn)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唐代詩人,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有《長江集》10卷,錄詩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詩格》1卷傳世。
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fù)言。
(推敲的典故,即出自此詩頷聯(lián))
其詩沉穩(wěn)凝重,格調(diào)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唐貞觀年間詩人,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yīng)物、白居易合稱“三杰” [4] ,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xué)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zhì)性,分析“天命論”產(chǎn)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贝嬖?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xué)秘訣》。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酒狂又引詩魔發(fā),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稱“詩魔”。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唐代詩人,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厄}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xué)校教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yuǎn),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其詩善于熔鑄詞采, 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詩風(fēng)轉(zhuǎn)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nèi)心苦悶,抒發(fā)對理想、抱負(fù)的追求;對當(dāng)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紫薇花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fēng)偏笑艷陽人。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晚唐詩人,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稱“三十六體”。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今存七十余首,收錄于《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qū)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xiàn)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fēng)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p>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晚唐詩人,其詩語言如鸞羽鳳尾,華美異常;筆意酣暢,仿佛行云流水,無絲毫牽強佶屈之弊;修辭手法豐富,以比喻為最多,用得似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詩作構(gòu)思奇巧,想象豐富,文采飛揚。
鴛鴦絕律詩八首
其一
難向雕籠鸚鵡傳,傳言不到玉關(guān)前.
鴛鴦?wù)砩哮x鴦夢,夢斷寒宵已隔年.
其二
年去年來彩袖殘,殘花不耐依闌看.
鴛鴦機上鴛鴦錦,錦織成來欲難寄.
其三
嗔忿雙眉鎖不開,開簾小玉喚看梅.
鴛鴦裙上鴛鴦繡,繡得郎曾贊嘆來.
其四
來向花前賞暮春,春園消恨白花新.
鴛鴦花上鴛鴦果,果核雙仁亦可嗔.
其五
分袂垂楊拂鈿車,車輪盼斷倚寒閭.
鴛鴦箋上鴛鴦字,字字相思帶淚書.
其六
書系蒼鴻寄白云,云連衰草黯斜曛.
鴛鴦池上鴛鴦頸,頸欲交時翼已分.
其七
秋送微涼到錦裀,裀施席展怯橫陳.
鴛鴦屏上鴛鴦畫,畫里雙棲似笑人.
其八
人去天涯懶上樓,樓頭七夕望牽牛.
鴛鴦針上鴛鴦線,線待拈將又怯秋.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北宋詩人、文學(xué)家,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者:青樓詩社
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