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相信對于大智若愚這個說法,大部分人都并不陌生。說個最耳熟能詳?shù)睦印鹩瓜壬P下的《射雕英雄傳》就已經(jīng)講述了一個大智若愚者如何成功的故事。
那些大智若愚的人,看起來木訥而愚鈍,就如同年少時的郭靖,在江南七怪眼中就仿佛是一塊木頭,怎么樣都沒辦法教出一點靈光來。但是偏偏就是這么傻的郭靖,卻最終成就了天下無人不稱頌的大俠角色。
你可以說他是開了主角光環(huán),但其實,這就是道家所說的:“上善若水,大德無為”的道理。
那么,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呢?
二八原則
大智若愚者并不一定是最聰明的那個,所以,他們并沒有比你更多的時間與比你更多的精力。
那么為什么他們往往能夠更快速的達成自己的目標呢?
很簡單——選擇!
意大利經(jīng)濟學家帕累托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個定律——二八定律。所謂二八定律,即是指在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里,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只是次要的組成部分。
而那些大智若愚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加謹慎,也更能夠直擊本質(zhì),高效的篩選出重要的部分,并且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重要的方向。換到俗語來說,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所以我要告訴你的第一點是:選擇和思考才是你最先應該干的事情!
不計較得失
為什么我們總是會覺得大智若愚者看起來有些傻?因為他們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總是表現(xiàn)的沒有那么強烈的欲望。對于大智若愚者來說,勝不驕敗不餒是他們自然就會表現(xiàn)出的特質(zhì)。
有句話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個事情往往都有兩面性的表達,但是對我們這些“聰明人”來說,大部分都只能專注于其中一個方面。在我們盯著這一個面的得失成敗,并且不自覺得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時候,就很容易被到來的勝利或者失敗迷花了眼,陷入或喜悅或沉寂的心理狀態(tài)里。
因為他們不會被眼前的喜悅所迷惑,也不會被眼前的失敗所打擊,所以他們理所當然會更全面的看待事物,也就不會錯失下一個機會。
所以我要告訴你的第二點是:不要太計較得失,抓住每一次機會!
與人和善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一種豁達的不計較的心態(tài)往往更容易在人際交往中勝出,一個人的力量往往比不上一群人的力量。但是要注意,適當?shù)氖救醪⒉淮碇J輸,在表露平和狀態(tài)的同時,你的自身,仍然需要處在學習與增長的狀態(tài)中。
在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后,趙王將藺相如拜為上卿,這時候大將軍廉頗很不服氣,公開表示要羞辱藺相如。這時候,假如藺相如迎面而上,那么無論趙王最終偏袒于誰,最終一定會導致一個君臣不和的結(jié)果。于是藺相如退避三舍,多次忍讓廉頗,這才讓趙國形成了一種將相和的局面。
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大略便是如此吧!
所以我要告訴你的第三點是:與人和善不會有錯,只有團結(jié)才是最強的生產(chǎn)力。
你愿意成為一個大智若愚的人么?不妨嘗試一下做到這三點,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不一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