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故宮五點之前要關門?因為60年前發(fā)生的這件事代價太大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居住之地,那個時候的皇宮也被稱為“紫禁城”,作為皇家重地,紫禁城內(nèi)守衛(wèi)森嚴,連一只鳥飛進去都難,更別說普通的老百姓能進去看一眼了。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故宮博物館歷經(jīng)波折后得以重新向公共開放,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進去參觀皇帝的起居生活之地,曾經(jīng)一幕幕的歷史情景發(fā)生在紫禁城中,見證了幾百年歷史變遷的紫禁城集結了歷史、文化、藝術等要素,成為了一處著名的旅游勝地。但是故宮博物院只開放到下午的五點,這是為什么呢?
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紫禁城內(nèi)陰氣太重,所以晚上五點之前就要關門??催^一系列的宮斗劇的朋友們都知道,后宮嬪妃們明爭暗斗,勾心斗角,一不小心一個生命就會枉死,封建時期眾生性命如螻蟻,那些宮女太監(jiān)少有差錯就有可能被處死,根本不會有人在意,正是因為紫禁城內(nèi)枉死的人太多,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說法。
其實故宮五點關門并不是民間流傳的那樣,是因為在1959年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有一個叫吳慶輝的小伙子來到了故宮博物院來參觀,大家都知道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可是價值連城的文物,擁有一件可能一輩子就衣食無憂了。
面對價值連城的文物,吳慶輝產(chǎn)生了惡念,就在故宮博物院快要關門的時候,他悄悄溜進了廁所,躲開了工作人員的檢查,后來他到展廳里面偷走了康熙皇后金冊,不過后來他還是被抓住了,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一旦故宮的文物被盜,這可是無法彌補的差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fā)生,故宮就立下了一條規(guī)定:故宮博物院在下午五點就得關門,時刻保持森嚴的戒備,讓小偷無機可乘。故宮中的文物有可能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覬覦,這也是對文物的保護。
其實筆者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天黑不便于觀賞文物,有可能造成混亂,五點關門,便于還沒游覽完的游客出來。五點以后還進人對文物安全也很不利,避免再次發(fā)生過有人滯留下來,晚上偷東西的事情,所以故宮規(guī)定五點就要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