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辛棄疾,不僅是中國歷史上開一代詞風的偉大的豪放派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zhàn)、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北宋已滅亡十三年。他從小就目睹了漢人在金國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因此,青年時代的辛棄疾就立下了報仇雪恥、收復(fù)中原的偉大志向。
下面就講一講辛棄疾勇抓叛徒的故事。
在辛棄疾二十一歲那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大舉南下,欲滅亡南宋。辛棄疾乘金國后方空虛的機會,在家鄉(xiāng)組織起兩千多名群眾抗金,并且投奔了農(nóng)民領(lǐng)袖耿京領(lǐng)導(dǎo)的抗金義軍。耿京見辛棄疾文武雙全,就請他在義軍中擔任“掌書記”,負責管理印信和處理重要文書的工作。
有個名叫義端的和尚,本是辛棄疾的朋友。辛棄疾投靠耿京的時候,義端和尚也聚集了一千多人投奔耿京。但是,他投奔耿京卻是別有用心的,他不是為了抗金,而是想把耿京領(lǐng)導(dǎo)的義軍拐走,去投靠金軍,以換取榮華富貴。有一天,義端和尚竊取了義軍的大印,帶著一些人偷偷地逃走了。耿京知道以后,以為辛棄疾跟義端和尚有勾結(jié),便要治他的罪。辛棄疾懇求道:“請你給我三天期限,我去把義端這個叛徒抓回來;如果抓不到,你再治我的罪也不遲。”耿京答應(yīng)了。辛棄疾藝高人膽大,立即騎上一匹快馬去追趕義端,在半路上便把他捉到,砍下了他的腦袋,帶回來交給了耿京。從此,耿京更加信任辛棄疾了。
第二年,耿京派辛棄疾帶領(lǐng)一部分義軍南下,和南宋朝廷取得聯(lián)系。辛棄疾在建康(今南京)見到了宋高宗。宋高宗聽說敵人后方有這樣一支抗金的隊伍,就給辛棄疾封了官,叫他回去通知耿京,把隊伍帶到南方來。
但是,就在這時候,有個叫張安國的叛徒偷偷地殺害了耿京,帶領(lǐng)隊伍投降了金軍。辛棄疾走到海州(今江蘇省連云港市),聞知此事,異常激憤,于是便組織了一支只有五十人的輕騎隊,決定去偷襲金營,捉拿叛徒張安國。
當辛棄疾率領(lǐng)的輕騎隊日夜兼程,趕到濟州(今山東巨野)金營的時候,叛徒張安國正和金軍主將在營帳里飲酒,慶賀他們的勝利。辛棄疾突然沖進營帳,踢翻酒席,一下就捉住了張安國。其他輕騎隊員迅速地把張安國捆綁上馬,殺開一條血路,快馬加鞭往南飛奔。等到金軍主將集合大隊人馬來追趕的時候,辛棄疾他們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辛棄疾把叛徒張安國帶到建康,交給了朝廷,宋高宗下令斬首示眾,并且給辛棄疾升了官。
在當時的南宋朝廷中,投降派占有很大優(yōu)勢,他們竟不擇手段地誹謗、打擊、排擠主張抗金的愛國志士。即使像辛棄疾這樣敢于深入敵營活捉叛徒的勇士,也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怎能不使他感慨萬分呢?于是他拿起筆來,投身于文學(xué)活動,以填詞來發(fā)泄自己報國無門的一腔悲憤,并成為了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