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雙璜玉璧, 直徑14.3cm. 根據(jù)網(wǎng)路資料記載,帝堯前期的共工,極有可能是早年曾被打敗了的共工氏後裔,因其族有一技之長,善於製作石器、打造船隻和治水,遂被堯舜集團所留用。根據(jù)現(xiàn)有的考古發(fā)掘和研究,中國新石器文明最高的成就和最後的輝煌在良渚。古代文獻記載的共工活動地域的主要特徵是多水。共工族與良渚文化先民在活動地域上同樣處於長江下游,又同樣擅長於工藝, 一說認為良渚玉器係良渚貴族所擁有,而製作這些玉器的是共工人。本器玉璧區(qū)分為兩個玉璜, 正面有中央飾神面淺浮雕, 兩側(cè)飾鳳鳥淺浮雕, 神面附近共工二字之淺浮雕,足以證明共工與良渚文化之深遠關(guān)係。本器古玉跡象為擴散暈沁色及增生晶體。本黃玉玉璜, 紋飾中似有共工二字, 是否就是夏后氏之璜呢?夏后氏之璜,是一種夏后氏的寶玉,與和氏璧齊名.
吳大澂認為夏后氏之璜不是佩戴用的璜,而是一種大璜,為禮神之玉。
《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記載,“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儛九代,乘兩龍,云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huán),佩玉璜。在大運山北?!标愂S抡J為夏后氏在扮演天地的巫覡時佩戴玉璜,那么這種璜就不是一般的佩飾,而是溝通生死世界的一種宗教法器?!痘茨献印ぞ裼?xùn)》:夫有夏后氏之璜者,匣匱而藏之,寶之至也?!豆庞駡D考》:周禮六瑞傳世者,惟璜最少。古者伐國,遷其重器以分同姓。大璜,夏氏之璜。《春秋傳》曰:分魯公以夏后氏之璜。大溦以為大璜為禮神之玉,與佩璜不同。
大毛說玉認為"中國古代有兩樣玉器,人們?yōu)榱说玫剿幌Оl(fā)動戰(zhàn)爭,它們就是和氏之璧以及夏后氏之璜。關(guān)於夏后氏之璜,《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曰:“大樂之野,夏后啟於此舞《九代》,乘兩龍,雲(yún)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huán),佩玉璜。在大運山北”。 這是《山海經(jīng)》對上古帝王佩戴玉器的唯一的一條記載,而且佩的是璜。作為夏代開國君主,夏后啟佩戴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式的玉璜,沒有人知道?!痘茨献印分性拇翁岬降南暮笫现骸胺蛴邢暮笫现?,匣匱而藏之,寶之至也”。——《精神訓(xùn)》;“夫夏后氏之璜,不能無考;明月之珠,不能無類。然而天下寶之者何也?其小惡不足以妨大美也”?!斗赫撚?xùn)》;“和氏之璧、夏后之璜,揖讓而進之,以合歡;夜以投人,則為怨。時與不時”?!墩f山訓(xùn)》;“曹氏之裂布,蛷者貴之;然非夏后氏之璜”?!墩f林訓(xùn)》。其屢以夏后氏之璜作比,且與和氏之璧並稱,而作為天下之至寶,這給夏后氏之璜,蒙上了一層非常神秘的色彩。
眾所周知,玉璜的出現(xiàn),比夏代開國還要早兩三千年,且商、周玉璜均為大眾所熟識,但唯有夏代玉璜,名氣極大,卻沒有見到出土實物?!蹲髠鳌ざü哪辍酚浿艹鯐r“分魯公(周公的兒子伯禽)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 ”,由此可見所謂夏后氏之璜,珍貴之極。但周代的玉璜種類極多,究竟什麼樣的璜,才可以稱為“夏后氏之璜”呢?本博以為,夏后氏之璜,有可能與商、周民族所常用的玉璜,存在明顯的區(qū)別。玉璜所代表的是一種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徵,而夏后氏玉璜之所以珍貴,不僅與夏后氏的宗教習(xí)俗有關(guān),並且在工藝上也是極為獨特和精巧的。"
陳明杰鑑賞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