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大文人,康熙年間的秀才,雍正時的舉人,乾隆朝高中進士,曾做過兩任知縣,體察民情,深知民間疾苦。
晚年隱退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一生只畫竹、蘭、石,是“揚州八怪”之一,其中竹子畫的最好,一首《竹石》代表了鄭板橋不屈的性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話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知縣的時候,正趕上山東發(fā)生大饑荒,赤地千里,常常發(fā)生易子而食的現(xiàn)象,鄭板橋開展了一系列賑災措施,開倉放糧,以工代賑,終于控制了災荒的蔓延。
這年春節(jié),鄭板橋出門視察民情,路過一戶人家,發(fā)現(xiàn)這戶人家門口有一副對聯(lián)
上聯(lián):二三四五。下聯(lián):六七八九。橫批:南北
鄭板橋一看急忙轉身回到縣衙,不大一會,帶著幾件衣服,一大袋子糧食和一大塊肉,送到了這戶人家,這戶人家都穿的破衣爛衫,而且各個都是面黃肌瘦,虛弱無力。一看有人送來吃穿,連忙千恩萬謝的收下。
出了門,衙役連忙問鄭板橋是如何知道這戶家人如此困苦的。
鄭板橋呵呵一笑,指著門上的對聯(lián)說:這副對聯(lián)上面都寫著呢,你們沒看出來嗎?
朋友們,你們看出這幅對聯(lián)上說的是什么意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