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出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轉(zhuǎn)運使檄州運米五萬輸長安,鄭獨當三萬。時貽書使者曰:“會三萬斛之費,以車則千五百乘,以卒則五萬夫,縣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戶耳。古者用師則贏糧以養(yǎng)兵,無事則移兵以就食,誠能移兵于華,則前費可免。華、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發(fā)而夕至矣?!笔拐邚钠溲?。
陸師閔干秦、蜀茶馬,辟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為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州諸生有觸忌諱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間言語,皆臣子所不忍聞。”時即火其書,曰:“臣子不忍聞,而令君父聞乎?”
召為工部員外郎,改禮部,兼辟雍司業(yè)。大觀興算學,議以黃帝為先師。時言:“今祠祀圣祖,祝板書臣名,而釋奠孔子,但列中祀。數(shù)學,六藝之一耳,當以何禮事之?”乃止。遷太仆少卿。
張商英罷相,言者指時為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東常平。歲饑,發(fā)公粟以振民。童貫經(jīng)略北方,每訪以邊事,輒不答。還為大晟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內(nèi)侍何謫監(jiān)衡州酒,猶領(lǐng)節(jié)度使,時奏奪之。
又因進對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亂?!辈特勚?,以告王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俄提舉上清太平宮。西歸,遇其里人趙雍,為言:“取燕必召禍。吾老,得不遭其變,幸矣?!崩蹥q而卒,年七十八。
時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節(jié)選自《宋史·吳時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div style="height:15px;">
A.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B.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C.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D.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學究,古代是讀書人的泛稱,文中指考中了舉人,后來一般指迂腐淺陋的讀書人。
B.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單位。南宋以前,十斗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C.教授,文中的“教授”是學官名,在宋代是指講解經(jīng)義、掌管課試的一種文職官員。
D.六藝,周朝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技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后亦指“六 經(jīng)”。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div style="height:15px;">
A.吳時辦事靈活,所提建議利國利民。他進士及第后任職華州鄭縣,接到運送糧食到長安的指示,他建議“移兵于華”以節(jié)省運費,轉(zhuǎn)運使聽從了他的建議。
C.吳時狷介耿直,不懼怕跟權(quán)勢結(jié)怨。童貫經(jīng)略北方時常以邊防事務(wù)問他,他總是不回答;宦官何謫監(jiān)衡州酒稅仍兼任節(jié)度使,吳時上奏取消了他節(jié)度使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