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jì)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xué),2000年后,遵元音老人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
《紅樓夢》是一部什么書呢?它是一部覺悟人生、教化人間的名著,包含著深刻的人生真諦。我們結(jié)合《紅樓夢》來說說佛教的修行。
先說說《紅樓夢》的名字。紅,就是火。紅樓,就是火樓,就是火宅也。佛教說,三界如火宅。這個紅樓就是火宅,這個紅樓就是三界。夢,就是夢幻泡影的“夢”。顧名思義,《紅樓夢》就是三界火宅之夢。既然是個夢,夢中之事,則無實際。只因在夢中,故受夢中苦。
《紅樓夢》的名字及其故事,可能受到了《妙法蓮華經(jīng)》的啟發(fā)?!睹罘ㄉ徣A經(jīng)》里就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幫孩子,在一個大宅院里玩耍,玩得非常癡迷,大宅院里充滿了危險,他們卻全然不知,房屋著火了,屋梁將坍塌,毒蛇毒蝎,隨處出沒。這些孩子只顧玩耍,根本不知道自己正處于危險境地,隨時都有喪身失命的危險。這時,有一位大智長者,于火宅之外,對孩子們說,你們出來吧,那里面太危險了。那些孩子根本不聽。大智長者,巧設(shè)方便,對孩子們說,我這里有很多玩具,要什么有什么,羊車、鹿車、白牛車,一應(yīng)俱全,你們趕快出來吧,我把這些玩具送給你們。孩子們一聽,便丟下手中的玩具,競相跑出火宅,獲得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就是佛陀巧設(shè)方便,喚眾生出離三界。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就是佛教里的緣覺。緣覺就是獨覺,是自己獨自覺悟的人。緣覺是借助于什么而覺悟的呢?緣覺看到花開花落,他就能覺悟到世事無常,都是過眼的煙云。林黛玉看到花開花落,她就傷心落淚,心想,這么美麗的鮮花,就這么曇花一現(xiàn),這實在是太短暫了,太可惜了。人生世事都是這樣,曇花一現(xiàn),了不可得。
很多人覺得林黛玉心理不健康,看到花開花落就哭哭啼啼,認(rèn)為她是個花癡。其實,她一點也不癡,認(rèn)為她愚癡的人才是真正的愚癡。為什么這樣說呢?人世間的一切,都是花開花落,都是過眼煙云,可是,我們不知道,我們卻以為這些東西是實在的,因此,用盡一生的精力,捕捉這些夢幻泡影。結(jié)果如何?到頭來,什么也沒有抓到,反倒造了很多的業(yè),自己又被自己造的業(yè)裹挾著到處輪回。
林黛玉看到花樹,覺得花樹很不容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边@個花樹用了一年的時間,經(jīng)受了風(fēng)刀霜劍的考驗,到了春天,才把他內(nèi)在的活力彰顯出來,開出美麗的鮮花,可惜,經(jīng)歷了一年的辛苦,開出的鮮花,也就那么幾天就敗了?!盎ㄩ_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笔前。ㄩ_的時候,很容易見到,花落之后,她又到哪里去了呢?何處有香丘?林黛玉思考這么高深的人生問題,覺悟到了世事無常,不再貪戀世間假象,她要出離三界,你說她聰明不聰明?凡夫則不同了,渾渾噩噩,不會思考這樣的大問題,更不會覺悟人生,你說凡夫愚癡不愚癡?
很多人還說,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那是因為賈府里的人對她不好,她過得不開心,她是受到了封建社會的壓迫。這種說法,簡直是“階級論”“成分論”的流毒。其實,賈府里的人都對林黛玉很好,她哭哭啼啼,那是因為她感悟到了生老病死,那是因為她感悟到了世事無常。生老病死,世事無常,包含了所有的人生,也包含了林黛玉自己。女人十八一朵花,林黛玉當(dāng)時也就是十七八歲,她想,我這朵花也是很快就要凋謝的,也是很快就要衰老的。林黛玉哭哭啼啼,就是哭花開花落,就是哭世事無常,就是哭生老病死。賈府富貴吧?很富貴。長久嗎?不長久,沒有過多少時抄家了。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也是這樣,孩童時代,非常快樂,像花一樣,但是,非常短暫,很快就過去了,接著孩子就有了孩子,孩子的孩子也有了孩子,這時,當(dāng)年的孩子,也就變成了老公公、老婆婆,這時,面臨的就是死亡。這時,回頭看看這幾十年,我們所經(jīng)歷的事有千千萬萬,哪一件事是可靠的呢?這時才知,哪一件事都不可靠。《紅樓夢》講人生的苦空無常,就是提醒人們覺悟人生,開悟見性,契入不生不滅的法界實相。
《紅樓夢》中的十二釵代表什么呢?一年有十二個月,十二個月便有十二種境界,便有十二種性格,有的像春天,有的像夏天,有的像秋天,有的像冬天。十二釵的性格不同,遭遇也不同。哪個月的境界是長久的?都不長久。所以金陵十二釵的最后,各有自己的結(jié)局。有的難產(chǎn)而死,有的被送到妓院,有的流落街頭,有的做了尼姑,有的遠(yuǎn)嫁他方,這就是林黛玉哭的花開花落,這就是林黛玉哭的生老病死,這是林黛玉哭的世事無常。
大觀園代表什么?大觀園代表我們的這個花花世界,我們的這個花花世界就是大觀園。人們生活在這個大觀園里,盡其一生,捕風(fēng)捉影。捕捉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捕捉到,反而造了許多的業(yè)。造了許多的業(yè),又被自己造的業(yè)牽著鼻子走,繼續(xù)無休無止的輪回。
賈寶玉有一塊與生俱來的通靈玉,這個通靈玉代表我們的佛性。賈寶玉不能離開這個通靈玉,離開這個通靈玉他就傻了。賈寶玉(假寶玉)不能離開這個通靈玉(真寶玉),然而,這個通靈玉卻可以離開賈寶玉。人人都有一塊與生俱來的通靈玉,這就是我們的佛性。人不能離開佛性,離開了佛性,人也就死了,然而,佛性可以離開人。唐伯虎有一首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
我本不認(rèn)你,你卻要認(rèn)我。
噫!
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
你我百年后,有你沒了我。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從她所起的作用上來看,她就是賈寶玉的師父,她處處點化賈寶玉,時時啟發(fā)賈寶玉,讓他不要癡迷于大觀園的形形色色。賈寶玉就是假寶玉,也就是說,這個四大色身是假的,不是真正的寶玉,這個通靈玉才是本自清凈、能生萬法的真寶玉。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就是呼喚賈寶玉,讓他回到這個通靈玉上來。這塊通靈玉,我們天天帶著他,我們卻不曾識得他,所以儒家說:“百姓日用而不知?!边@塊通靈玉,我們時時用他,我們用他來看路,我們用他來聞聲,我們用他來行動,我們用他來思考,可是,我們卻不曾識得這塊通靈玉,這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不曾識得這塊隨身攜帶的通靈玉,終日墮落在夢幻泡影里,輪回不止,出離無期。
林黛玉為何要救賈寶玉?賈寶玉曾經(jīng)有恩于降株仙草。降株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這個降株仙草為了報恩,她就隨賈寶玉來到大觀園,時時提醒賈寶玉:你不要只顧了玩而忘了回家。賈寶玉果真迷戀上了紅塵,忘了回家。林黛玉就整天提醒他,這是紅塵欲海,沒有什么好玩的,回來吧,快回來吧。林黛玉病病殃殃,哭哭啼啼,就是我病給你看,我哭給你看。林黛玉就是用這種方式呼喚賈寶玉回家??墒牵Ш羧f喚不回頭。唉!你不回頭,我就死給你看。林黛玉這一死,賈寶玉真地感受到了花開花落,真地感受到了人生無常——昨日鮮花尚在,今日飄落何方?賈寶玉終于醒悟了,他出家修行去了,與渺渺真人、茫茫大士在一起。
問:渺渺真人與茫茫大士,又是指什么?
答曰:從人物角色上來看,這是兩個修行有素的人,一個是渺渺真人,另一個是茫茫大士。從修行的境界上來看,渺渺、茫茫就是賈寶玉出家后的修行境界。渺渺,形容沒有邊際的水。茫茫,形容朦朦朧朧的景。這個無邊無際、朦朦朧朧的境界,也就是渺渺茫茫的境界,也就是小乘佛教的羅漢境界。
大乘佛教的悟后境界,則非如此,大乘佛教的悟后境界,則是一個萬德莊嚴(yán)、全體一味的境界。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biāo),不是成為羅漢,而是見性成佛,普度眾生,究竟圓滿。這就是佛弟子修行的目標(biāo)。
《紅樓夢》一書,根據(jù)《妙華蓮花經(jīng)·譬喻品第三》的教義而演繹出來?!睹钊A蓮花經(jīng)·譬喻品第三》,于火宅之外,設(shè)立三車,羊車、鹿車、白牛車,以象征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是假,一乘是真。一乘者,佛乘也。假借三乘,歸于一乘,所謂借假證真,會三歸一?!都t樓夢》以小說的方式,正是演繹這個道理。紅樓火宅,亦是夢幻。欲出火宅,唯有醒夢。夢中則有火宅,妄受火宅之苦。夢醒則無輪回,原來是凈土?!都t樓夢》的宗旨,意在喚醒迷夢,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佛弟子的修行目標(biāo),就是覺醒迷夢,直了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