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玉器藝術(shù)”是國博的一個專題展覽。
紅山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卷龍
石家河文化的虎頭
大汶口文化的三牙璧,像廟會上的風(fēng)車造型。。。
龍山文化的三牙璧和環(huán)形飾。龍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圍大致相同,只是年代更近一些。這三個并排在一起,有點套圈的感覺。。。
現(xiàn)在到了商朝,這是鳳冠人像和高冠鳳鳥佩
商朝的龍形玦和一只很萌的蛙
商朝的錐形器、炳形器和鳳鳥形雙援戈
來看各種圖像。從左至右,第一行:虎、魚、鳥形佩;第二行:蝙蝠、蟬、鳥形配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串飾,就是項鏈吧?顏色真好看
西周中期,倗伯夫人畢姬墓出土?!安笔蔷粑?,可不是個伯伯,畢姬是他的夫人,估計生前很是得寵,死后也是盡享榮華。都是組配啊!
戰(zhàn)國早期,綴玉覆面。
用玉斂藏,是古代厚葬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人認(rèn)為玉是致密溫潤的,有特殊的防腐功能,能保證肉體不腐;還可以防止靈魂出殼,所以有玉塞,把人體上的窟窿都塞上。馬未都之前講過一個故事,說有人不知道從哪兒淘換來了一塊古玉,十分珍愛,天天含在嘴里養(yǎng)著,后來被行家一看,原來這種玉是墓葬中用來塞人的屁屁的。。。沒文化,真可怕。
而所謂玉覆面,是指用玉片對應(yīng)人面部的眼睛、鼻子、耳朵、嘴的位置,縫在絲綢或麻布等織物上,再蓋在死者的臉上。
戰(zhàn)國中期,龍形配
戰(zhàn)國中期,騎虎人形佩
戰(zhàn)國,螭食人紋佩
宋代,蓮形簪首和孔雀形簪首
遼金的耳飾和宋代的龍首簪
宋代的魚蓮巾環(huán)和鳥銜花巾環(huán)。巾環(huán),男子束頭巾之用。
金代的萱草花佩和海棠花佩
遼金時代作品
唐代,瑪瑙花瓣盞托
北宋,蓮瓣云紋盒
明初,雙螭耳酒臺盞
明代的花口人物紋高足杯
明代云鳳紋印泥盒
清代的渣斗。這種物件,放在地上,就是痰盂;放在餐桌上,類似于吐骨頭的小盤子功效。
清代螳螂佩。“俏色”,巧妙利用了羊脂白玉上的兩點黑色瑕疵作為螳螂的眼珠。
清代的荷花蟹紋筆掭和云螭紋筆
霸氣的清代雙龍紋鎮(zhèn)紙
清代蓮藕形筆架
清代松竹梅紋臂擱和松石亭閣紋臂擱。臂擱是為了方便書寫和繪畫置于臂或腕下的用具。實際中的一般為竹制。
最后一個,清代花卉紋香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