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中藥味苦,其實也有很多味甜的方子,千古補虛良方,《傷寒雜病論》里的小建中湯就是其中一個。
小建中湯的組成:
桂枝9g,芍藥18g,炙甘草6g,生姜6g,大棗6枚,飴糖30g
現(xiàn)代用法:
水煎取汁,兌入飴糖,文火加熱溶化,分兩次溫服。
功能總結八個字: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這個方子針對脾胃虛寒,以補虛為主。它是比較溫和的,六味藥有一半都是食材,甜甜的很好入口,連小孩也不排斥。很多脾胃虛寒,但癥狀不是特別嚴重,或是大病初愈有調理需求、想改善虛弱體質的人,最適合用小建中湯;
現(xiàn)代人過食生冷、思慮過度、氣血不足,普遍有點脾胃虛寒的狀態(tài),用小建中湯補虛溫中、止痛再合適不過。
典型的虛寒疼痛是什么樣呢?感覺肚皮向里邊抽動,必須用東西在上面溫暖著、揉按著,才能緩解。
其他證候:
心悸虛煩、手足心熱、四肢倦怠、面色萎黃無華、咽干口燥。
照鏡子看舌頭,往往是舌淡苔白。讓中醫(yī)來把脈,脈弦細而緩。
癥狀雖然不同,根源都在中焦虛寒。常言道“十胃九寒”,小建中湯最適合脾胃有點虛寒的人,用來溫中補虛、調理脾胃功能。
小建中湯是在“萬方之祖”桂枝湯基礎上倍用芍藥并加飴糖得來的,它們都出自傷寒論。芍藥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脾經,有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芍藥,治的是腹部拘攣痛。但是光加芍藥是不夠的,因為芍藥微寒,本來就脾胃虛寒了,所以還要加飴糖。
什么是飴糖呢?它是諸如米、麥、粟等糧食經過發(fā)酵糖化而成的,香甜可口。飴糖常用在補虛、生津、潤燥的方子里,它味甘性溫,主要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緩急止痛。脾胃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虛寒的脾胃受到飴糖的溫暖和滋養(yǎng)后,能幫助功能恢復,疼痛也隨之緩解消退了。
我們前面說小建中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減的,桂枝和芍藥是本方的主要成分,經常配伍在其他湯藥中一同使用,作用是調和營衛(wèi)、溫經活血、補虛止痛、溫陽降逆、溫經除痹。偏重針對虛、寒、痛的癥狀。
生姜、大棗、炙甘草也都是食療常用的藥,它們共同發(fā)揮調和營衛(wèi)的作用。
小建中湯還有什么功效?
1、小建中湯能助人長肌肉,特別瘦的人適合喝。
脾合肌肉,主四肢。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太瘦的人很難練成肌肉,瘦人天天在健身房大汗淋漓,也是事倍功半,根源多在于脾胃功能差,運化水谷能力不足。因為脾胃虛寒導致的瘦弱,適合用小建中湯去調理,香甜的飴糖溫暖滋養(yǎng),幫助人體生肌肉,太瘦的老人,偏食、瘦弱的孩子,中年人都適合喝小建中湯。
2、小建中湯適合心悸心慌的人去喝
有的人稍微一餓肚子就會心悸心慌,渾身無力手還顫抖,這樣的人也適合小建中湯。
人為什么會心慌心悸?心對于氣血的需求都是很大的,如果氣血不足,供給和需求不能匹配,身體就要通過增強心臟的泵動來代償,想要借此加強氣血的供給,這個加強供給就表現(xiàn)為跳得快,心慌心悸?,F(xiàn)在脾胃虛了,化生氣血的動力不足了,自然也就容易心悸。
3、小建中湯適合氣血兩虛的人
上面提到,脾胃是化生氣血的根本動力,脾胃虛,動力也就不足,氣血自然也不足。氣血兩虛一般出現(xiàn)在貧血、大出血、婦女月經過多者等身上,同時具有氣虛和血虛的表現(xiàn),比如面色萎黃蒼白、心慌心悸、容易疲憊乏力、手足發(fā)冷等。調理氣血的根本,就是建中養(yǎng)營,補益脾胃。
小建中湯還能治消化性潰瘍、遺精、自汗等,最適合脾胃有點虛寒的虛人使用,當然用藥前還是需要咨詢專業(yè)醫(yī)師。
禁忌:嘔吐或中滿者不宜使用;陰虛火旺之胃脘疼痛者忌用。
版權聲明: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