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捧腹的起訴案例,不僅荒誕搞笑,還讓人不禁對法律的邊界和人性的奇特產(chǎn)生思考:
羅馬尼亞殺人犯帕維爾·米爾恰因聲稱上帝在受洗時沒有給他正確的指引,導(dǎo)致他被魔鬼附身并殺人,于是起訴上帝疏忽。然而,法官駁回了他的申請,理由是上帝不是一個法律實(shí)體,法院無法送達(dá)訴訟書。
美國囚犯羅伯特·李·布洛克因飲酒導(dǎo)致?lián)尳俦徊?,他認(rèn)為這種行為違背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于是起訴自己要求賠償。由于他無法支付索賠,他要求美國政府代為支付,但被法官拒絕。
德國77歲夜總會老板羅爾夫·伊登因一名19歲少女拒絕與他發(fā)生性關(guān)系,以“年齡歧視”為由起訴她。伊登聲稱自己與3000多名女性有過關(guān)系,這次卻被拒絕,讓他感到受辱。
俄羅斯占星家Marina Bai因NASA探測器撞擊彗星,影響了她爺爺奶奶約會時仰望星空的浪漫回憶,向NASA索賠1.7億英鎊。專家表示撞擊不會影響彗星軌道,但她的訴求依然存在。
美國人理查德·奧弗頓因服用日本制藥公司的偉哥后,未能增加女性好感度,起訴該公司虛假廣告。法院最終駁回了他的訴訟,認(rèn)為廣告并未涉及虛假宣傳。
英國聽眾凱西·麥高恩因電臺抽獎中得一輛4英寸的模型車而非真正的汽車,起訴電臺要求賠償8000英鎊。法官最終裁定電臺需支付賠償。
俄勒岡州男子艾倫·赫卡德因常被誤認(rèn)為是喬丹,起訴喬丹和耐克公司,要求賠償因頻繁被誤認(rèn)而帶來的麻煩。
英國男子大衛(wèi)·梅森因妻子每周只與他性愛一次,起訴妻子違反婚姻義務(wù)。一審勝訴后,妻子上訴,最終法院裁定妻子無過錯。
英國女警察特蕾西·奧姆斯比因在行動中被抗議者用菠蘿擊中頭部,要求賠償150萬英鎊。盡管她曾去過多國旅行,法院仍判決她獲得3000萬英鎊賠償。
一位同名女子因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的角色名與自己相同,起訴導(dǎo)演馮小剛侵犯名譽(yù)權(quán)。法院最終判定電影中的角色與原告無關(guān),駁回了她的訴求。
這些案件雖然看似荒誕不經(jīng),但也反映了法律在處理各種奇特訴求時的包容性和嚴(yán)肅性。法律不僅是維護(hù)社會秩序的工具,也是人性和荒誕的試金石。
PS:部分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