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 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 文體。
(1)先帝:指漢昭烈帝劉備。先,尊稱死去的人。
(2)創(chuàng):開創(chuàng),創(chuàng)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3)中道:中途。
(4)崩殂(cú):死。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今:現(xiàn)在。
(6)三分:天下分為孫權(quán),曹操,劉備三大勢力。
(7)益州疲弊:弱,處境艱難;益州:漢代行政區(qū)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陜西省一帶。這里指蜀漢。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無,民生凋敝。
(8)此:這;誠:的確,實在;之:的;秋:時,時候。這里指關(guān)鍵時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然而;侍:侍奉;衛(wèi):護衛(wèi);懈:松懈,懈?。挥冢涸?;內(nèi):皇宮中。
(10)忘身:舍身忘死,奮不顧身。
(11)蓋:原來;追:追念;殊遇:優(yōu)待,厚遇。
(12)誠:的確,確實;宜:應該。
(13)開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后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
(14)光:發(fā)揚光大,用作動詞;遺德:留下的美德。
(15)恢弘:發(fā)揚擴大,用作動詞?;?,大。弘,大,寬。這里是動詞,也做“恢宏”;氣:志氣。
(16)妄自菲?。哼^于看輕自己;妄:過分;菲?。盒】?,輕視。
(17)引喻失義:講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喻:比如;義:適宜、恰當。
(18)以:以致(與以傷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諫:勸諫。
(19)宮:指皇宮;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20)陟(zhì):提升,獎勵;罰:懲罰;臧否(pǐ):善惡,這里用作動詞,意思是評論人物好壞。
(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條,法令。
(22)及:以及;為:做。
(23)有司: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吏。
(24)刑:罰。
(25)昭:顯示,表明;平:公平;明:嚴明;理:治理。
(26)偏私:偏袒,有私心。
(27)內(nèi)外異法:內(nèi)宮和外府刑賞之法不同。內(nèi)外,指內(nèi)宮和外府。異法,刑賞之法不同。
(28)志:志向;慮:思想,心思;忠純:忠誠純正。
(29)簡:選擇;一說通“揀”,挑選;拔:選拔;遺(wèi):給予。
(30)悉以咨之:都拿來跟他們商量。悉,全部;咨:詢問,商議,征求意見。之,指郭攸之等人。
(31)必能裨補闕漏: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裨(bì):補。闕,通“缺”缺點,疏漏..
(32)有所廣益:有所啟發(fā)和幫助;廣益:增益。益,好處。
(33)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
(34)曉暢:精通。
(35)試用:任用。
(36)督:武職,向?qū)櫾鵀橹胁慷剑ńl(wèi)軍統(tǒng)帥)。
(37)營:軍營、軍隊。
(38)行(háng)陣:指部隊。
(39)優(yōu)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9)小人:晚輩,下人,這里指:宦官。
(40)傾頹:傾覆衰敗。
(41)痛恨:痛惜,遺憾
(42)死節(jié):為國而死的氣節(jié),能夠以死報國。
(43)?。号d盛。
(44)計日:計算著天數(shù),指時日不遠。
(45) 布衣:平民;百姓。
(46)躬:親自;耕:耕種。
(47)南陽:當時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城西一帶。
(48)茍:茍且;全:保全。
(49)聞達:顯達揚名,揚名顯貴。
(50)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卑:身份低微;鄙:地處偏遠。與今義不同。
(51)猥(wě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駕屈就。
(52)顧:探望。
(53)感激:有所感而情緒激動。
(54)許:答應;驅(qū)馳:奔走效勞。
(55)有:通“又”,跟在數(shù)詞后面表示約數(shù)。
(56)臨崩寄臣以大事:劉備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諸葛亮,并且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保慌R:將要,臨近。
(57)夙夜憂嘆:早晚憂慮嘆息。
(58)瀘: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59)不毛:不長草木,這里指人煙稀少的地方。毛,莊稼,苗。
(60)兵:武器;甲:裝備。
(61)獎率:獎賞率領。
(62)庶:希望;竭:竭盡;駑(nú)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
(63)攘(rǎng)除:排除,鏟除;奸兇:奸邪兇惡之人,此指曹魏政權(quán)。
(64)還:回;于:到;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
(65)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本分。所以:用來...的是
(66)斟酌損益:斟情酌理、有所興辦。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損:除去。益:興辦,增加。
(67)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討伐曹魏復興漢室的任務交付給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務。
(68)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69)告:告慰,告祭。
(70)興德之言:發(fā)揚陛下恩德的忠言。
(71)慢:怠慢,疏忽,指不盡職。
(72)彰其咎:揭示他們的過失。彰:表明,顯揚。咎:過失,罪。
(73)咨諏(zōu)善道:詢問(治國的)良策。諏(zōu),詢問,咨詢。
(74)察納:識別采納。察:明察。雅言:正確的言論,正言,合理的意見。
(75)深追:深刻追念;先帝遺詔:劉備給后主的遺詔,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諸葛亮集》,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遺詔:皇帝在臨終時所發(fā)的詔令。
(76)當:在……時候。
(77)臨:面對;涕:眼淚;零:落下。
(78)不知所言:不知道再該說些什么。
譯文
先帝創(chuàng)業(yè)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立困弊,這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nèi)勤勞不懈,忠心的將士在外舍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進行報答。您應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激發(fā)志士的勇氣,不應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宮禁中的侍衛(wèi)、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不應該有所偏愛,使宮內(nèi)宮外執(zhí)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誠實、心志忠貞純潔的人,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去咨詢他們,然后施行,必能彌補缺失,集思廣益。
將軍向?qū)?,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曉軍事。過去經(jīng)過試用,先帝稱贊他很有才能,因此眾人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禁軍營中的事都去咨問于他,必能使軍隊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論這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jié)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甲已經(jīng)充足,我應當勉勵統(tǒng)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于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舍損益,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討伐漢賊、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靈。如果不能進獻增進圣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謀求自強,征詢臣下的意見,考察并采納正確的言論,深思先帝的遺詔。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現(xiàn)在即將遠離,一邊寫表,一邊流淚,真不知該說些什么。
注釋
出師表 (1)漢:指蜀漢。賊:指曹魏。古時往往把敵方稱為賊。
(2)偏安:指王朝局處一地,自以為安。
(3)孰與:謂兩者相比,應取何者。
(4)入南:指 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
(5)并日:兩天合作一天。
(6)顧:這里有“但”的意思。蜀都:此指蜀漢之境。
(7)議者:指對諸葛亮決意北伐發(fā)表不同意見的官吏。
(8)進趨:快速前進。
(9)淵深:指學識廣博,計謀高深莫測。
(10)被創(chuàng):受創(chuàng)傷。這句說:劉邦在楚漢戰(zhàn)爭中,屢敗于楚軍,公元前二○三年,在廣武(今河南省 滎陽市)被項羽射傷胸部:在漢朝初建時,因鎮(zhèn)壓各地的叛亂而多次出征,公元前一九五年又曾被淮南王英布的士兵射中;公元前二零零年在白登山還遭到 匈奴的圍困。
(11)長策:長期相持的打算。
(12)坐:安安穩(wěn)穩(wěn)。
(13)未解:不能理解。胡三省認為“解”應讀作“懈”,未解,即未敢懈怠之意。兩說皆可通。
(14)殊絕:極度超出的意思。
(15)困于南陽: 建安二年(197)曹操在 宛城(今河南省 南陽市,漢時南陽郡的治所)為張繡所敗,身中流矢。
(16)險于烏巢:建安五年(200),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因乏糧難支,在荀攸等人的勸說下,堅持不退,后焚燒掉袁紹在烏巢所屯的糧草,才得險勝。
(17)危于祁(qí)連:這里的“祁連”,據(jù)胡三省說,可能是指鄴(在今河北省 磁縣東南)附近的祁山,當時(204)曹操圍鄴,袁紹少子袁尚敗守祁山(在鄴南面),操再敗之,并還圍鄴城,險被袁將審配的伏兵所射中。
(18)逼(bì)于黎陽:建安七年(202)五月,袁紹死,袁譚、袁尚固守黎陽(今河南 浚縣東),曹操連戰(zhàn)不克。
(19)幾敗北山:事不詳??赡苤附ò捕哪辏?19),曹操率軍出斜谷,至陽平北山(今陜西 勉縣西),與劉備爭奪漢中,備據(jù)險相拒,曹軍心渙,遂撤還長安。
(20)殆死潼關(guān):建安十六年(211), 曹操與馬超、韓遂戰(zhàn)于 潼關(guān),在黃河邊與馬超軍遭遇,曹操避入舟中,馬超騎兵沿河追射之。殆,幾乎。
(21)偽定:此言曹氏統(tǒng)一北中國,僭稱國號。諸葛亮以蜀漢為正統(tǒng),因斥曹魏為“偽”。
(22)昌霸:又稱昌豨。建安四年(199),劉備襲取徐州,東海昌霸叛曹,郡縣多歸附劉備。
(23)四越巢湖:曹魏以合肥為軍事重鎮(zhèn),巢湖在其南面。而孫吳在巢湖以南長江邊上的須濡口設防,雙方屢次在此一帶作戰(zhàn)。
(24)漢中:郡名,以漢水上流(古稱沔水)流經(jīng)而得名,治所在南鄭(今陜西省漢中市東)。
(25)期(jì)年:一周年。
(26)突將、無前:蜀軍中的沖鋒將士。賨(cóng)叟、青羌:蜀軍中的少數(shù)民族部隊。散騎、武騎:都是騎兵的名號。
(27)圖:對付。
(28)夫:發(fā)語詞。平:同“評”,評斷。
(29)敗軍于楚:指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大軍南下, 劉備在當陽長阪被擊潰事。當陽屬古楚地,故云。
(30)拊手:拍手。
(31)以定:已定,以,同“已”。
(32)授首:交出腦袋。
(33)逆見:預見,預測。
(34)鞠躬盡力:指為國事用盡全力。一作“鞠躬盡瘁”。
(35)利鈍:喻順利或困難。
(36)睹(dǔ):亦即“逆見”,預料。
譯文
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是不能同時存在的,復興王業(yè)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討曹賊的大事托付給我。憑著先帝的英明來衡量我的才干,本來他是知道我去征討曹賊,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敵人是強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賊,他所創(chuàng)建的王業(yè)也會丟掉,坐著等待滅亡,哪里比得上去討伐敵人呢?因此先帝毫不遲疑地把討伐曹賊的事業(yè)托付給我。
我接受遺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穩(wěn),飯吃不香。想到為了征伐北方的敵人,應該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領兵渡過金沙江,深入到連草木五谷都不生長的地區(qū)(南蠻)作戰(zhàn),兩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飯。不是我自己不愛惜自己,只不過是想到蜀漢的王業(yè)決不能夠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著艱難危險來奉行先帝的遺意??墒怯行┌l(fā)議論的人卻說這樣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賊剛剛在西方顯得疲困,又竭力在南方和孫吳作戰(zhàn),兵法上說要趁敵軍疲勞的時候向他進攻,
高帝象日月一樣英明,謀臣們智謀淵博深遠,卻是經(jīng)歷過艱險,受過創(chuàng)傷,遭遇危難以后才得到安全?,F(xiàn)在,陛下及不上高祖皇帝,謀臣也不如張良、陳平,卻想采用長期相持的策略來取得勝利,安然平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點。
劉繇、王朗,各自占據(jù)州郡,在談論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種種計謀時,動不動就引用圣賢的話,眾人滿腹都是疑問,胸中塞滿了難題,當年不戰(zhàn),第二年又不出征,使得孫策安然強大起來,于是吞并了江東。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點。
曹操的智慧計謀,遠遠地超過一般人,他用起兵來就好像孫臏、吳起一樣,可是他卻曾在南陽受困,在烏巢處于險境,在祁連山上遭到危險,在黎陽被逼,幾乎在北山失敗,差一點死在潼關(guān),后來才在表面上穩(wěn)定了一段時間。何況我的才能很弱,卻打算不經(jīng)歷危險來安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點。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沒有獲勝,四次渡過巢湖沒有獲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卻圖謀殺死他,委任夏侯淵,可是夏侯淵卻戰(zhàn)敗身亡。先帝常常稱贊曹操是個有才能的人,他還有這些失誤的地方,何況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獲勝呢?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點。
自從我到漢中,其間不過一年罷了,可是卻失去了趙云、陽群、馬玉、閻芝、 丁立、 白壽、劉邰、 鄧銅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領、屯兵中的將官共七十多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等士卒一千多人,這都是幾十年來從四處聚合起來的精銳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過幾年,那就要損失全軍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么兵力去消滅敵人呢?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點。
現(xiàn)在百姓窮困、兵士疲憊,可是戰(zhàn)爭不能停止。戰(zhàn)爭不能停止,那軍隊駐扎下來和去攻打敵人,所付出的辛勞和費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這樣,不趁現(xiàn)在考慮攻取北方,卻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賊長期相持。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點。
天下的事情是很難評論斷定的。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在這時,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東邊聯(lián)合 吳越,西邊攻取 巴蜀,發(fā)兵向北征討,夏侯淵就被殺掉了,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復興漢朝的大業(yè)將要成功了。后來 東吳改變態(tài)度,違背了盟約,關(guān)羽兵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失誤,曹丕稱帝,所有的事情都象這樣,很難預料。我小心謹慎地為國獻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為止。至于事業(yè)是成功是失敗,進行得順利還是不順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夠預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