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長達369年分裂的魏晉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正所謂水有源樹有根,要弄清魏晉南北朝,還得從曹操咽氣兒開始說起。

魏晉南北朝,雖說只有短短五個字,但是其跨越的時間,卻長達三百多年,而其囊括的政權,則多達幾十個。

并且,在這段時間里,有一大部分,是華夏最為黑暗和混亂的時刻。

那么,造成這多達數百年的混亂與黑暗,是如何形成的呢?另外,這魏晉南北朝中的魏晉,以及南北朝又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時間順序,我們得從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咽氣后說起。

曹魏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此時,曹操已位極人臣,雖無天子之名,但卻有天子之實。

之后,其子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人的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勝利,最終在曹操病逝(公元220年)后繼位為魏王。

而在曹丕繼位不久,便逼迫漢獻帝禪位,最終其登基稱帝。

曹丕建立的政權,便是“魏晉南北朝”中的“”,后世也稱作“曹魏”,由于其并未實現大一統,所以僅能算是一個割據政權。

曹魏政權建立后,曹丕為穩(wěn)固統治,先后頒布了“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以及“群臣不得奏事太后”等一系列措施。

另外,曹丕還對藩王進行了嚴格的管控,比如時常變動其封地,收回其兵權和治權,還有行動也受到嚴密監(jiān)視等。

他所做的這一切,均是吸取了西漢諸侯國作亂,以及東漢宦官干政、外戚強大的教訓,其目的就是想避免這些問題,以便權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嚴格來講,曹丕這種措施,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卻引發(fā)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并且正是這個問題,才導致最終曹魏滅亡。

什么問題呢?就是宗親勢單力薄,以至于日后無力阻止外臣奪權。

果不其然,在曹丕去世之后,隨著外臣司馬懿以及其家族的崛起,朝政大權便逐漸被其掌控,尤其是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一舉擊敗曹魏宗室曹爽,徹底掌控了主動權和話語權。

自此,曹魏基本上就成了司馬家族的“一言堂”。

到了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馬家族的權勢進一步擴大,而當時的魏帝曹髦,由于不甘心受制于司馬氏,因此決意親自帶兵對其討伐。

但結果,曹髦被司馬昭門人成濟當街殺死。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家族距離天子僅差一步,終于在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禪位,自己登基稱帝。

司馬炎建立的政權,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西晉的建立,可以說是司馬家族三代四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以及司馬炎)共同“努力”的結果,原本是曹魏臣子的他們,通過極為無恥的方式,竊取了曹魏的江山。

更重要的是,司馬昭當街弒殺皇帝,算是開啟了一個“潘多拉魔盒”,而這也注定了其國祚不會長久。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西晉建立不久,混亂便如約而至。

西晉

司馬炎登基后,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晉一統,并且前期的他勵精圖治,也開啟了“太康之治”這樣的良好局面。

原本,按照這個趨勢,西晉將逐步進入盛世,但隨著司馬炎晚年時期的荒淫無度,以及在繼承人方面的失策,讓西晉開始一步步滑入深淵。

一場前所未有的大亂,在司馬炎去世之后拉開了帷幕。

司馬炎的繼承人,是歷史上著名的“低能兒”司馬衷,那句“何不食肉糜”便是出自他之口,當然,如果僅僅是他一個人傻還沒什么,關鍵是,他還有一個極其能“作”的老婆賈南風。

賈南風當了皇后之后,就把手伸向朝政,而為了徹底專權擅政,她聯合楚王司馬瑋以及汝南王司馬亮,先是除掉了太傅楊駿以及其背后的楊氏集團,之后,又開始謀劃如何除掉幫助她的兩個司馬家族藩王。

第一個被賈南風除掉的,是汝南王司馬亮,當時賈南風對楚王司馬瑋謊稱,只要幫她除掉司馬亮,那么事后權力盡歸司馬瑋所有。

而司馬瑋不知是計,十分聽話的就出手弄死了司馬亮。

但結果,賈南風當即翻臉,聲稱司馬瑋這是偽造皇帝手諭,肆意誅殺重臣,所以,司馬瑋稀里糊涂的就被賈南風以天子名義下令處死。

至此,朝政基本落入賈南風一人手里,而這便是西晉歷史上“八王之亂”的第一個階段。

而這僅僅是混亂的開始,在賈南風掌權之后,由于她沒有子嗣,所以就有心對太子司馬遹下手,最終一番設計,將司馬遹陷害至死。

太子司馬遹之死,徹底激怒了司馬家族的藩王,因此他們就開始了對賈南風的反擊,最終,在趙王司馬倫的組織下,賈南風被處死,其家族也被盡數誅殺。

由于在誅殺賈南風的行動中,趙王司馬倫功勞最大,加上他的輩分最高,所以一呼百應,成為當時西晉實際的掌權者。

但司馬倫這個人,野心極大,他在掌權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不應該只當一個藩王,皇帝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職業(yè),所以,他干脆廢掉了晉惠帝司馬衷,自己登基稱帝。

而司馬倫剛登基,就遭到了他的兄弟們強烈反對。

為啥呢?要知道大家都姓司馬,既然如此,憑啥就你司馬倫有資格當皇帝?不行,我們其他司馬也要當。

于是,“三王起義”爆發(fā)。

三王起義,即當時的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以及成都王司馬穎三人組織的討伐司馬倫的軍事行動。

這場行動,雙方爆發(fā)了激烈的戰(zhàn)爭,史載當時因此戰(zhàn)而喪生的兵卒以及民眾,多達十萬余人。

而最終,三王一方取得了勝利,司馬倫則被囚禁后賜死,而在三王勝利后,河間王司馬颙又將晉惠帝迎了回來,重新讓其登基復位。

但我們都知道,晉惠帝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當時真正掌權的,則是仗著自己有“擁立之功”的齊王司馬冏。

但此時問題就又出來了,三王起義是司馬家的三個藩王,而司馬颙獨掌大權自然就讓剩下兩個也出力的藩王不滿。

于是,剩下的兩個藩王,即河間王司馬颙與成都王司馬穎決定討伐司馬颙,并且,他們還把長沙王司馬乂拉了進來。

最終,在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一番混戰(zhàn)后,司馬冏被殺,由于此戰(zhàn)是長沙王司馬乂第一個打進的皇宮,所以,他便趁機掌控朝政。

而發(fā)起此戰(zhàn)的司馬颙和司馬穎反倒沒落什么好處。

沒有落到好處,自然就讓這二人不甘心,因此在次年,也就是公元303年,司馬颙和司馬穎再次組成聯軍討伐司馬乂。

而就在兩方人馬廝殺之際,東海王司馬越也摻和了進來,他趁著司馬乂兵敗疲憊的機會,買通其手下,一舉將司馬乂擒獲,并活活將其烤死,還把首級割了下來送給司馬颙。

由此,這場混亂的勝利者,便是司馬越、司馬颙和司馬穎。

那么,事情到這里消停了嗎?當然沒有,在此之后,掌權的這三人中,司馬颙和司馬穎串通一氣,強行廢除了當時的太子司馬覃,改立司馬穎為皇太弟。

而這個操作,自然讓其他人不滿,誰都知道皇太弟意味著什么,那可是將來的皇上,因此,不愿意司馬穎成為未來皇帝的司馬家族其他藩王,又開始有所動作。

首先行動的,是東海王司馬越,他糾集兵力對司馬颙和司馬穎討伐,奈何技不如人,最終兵敗逃走。

之后,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看到哥哥兵敗,為了泄憤,便殺死了自己封地內的朝廷官員,而這就意味著他不想再受朝廷節(jié)制,但朝廷怎么會愿意?

所以,當時掌權的司馬穎調集兵力,開始征討司馬騰。

而由于朝廷來勢洶洶,自認為打不過的司馬騰,與哥哥司馬越一商量,干脆請來了一幫“強有力”的援軍。

什么援軍呢?就是當時的游牧民族,即烏丸、羯朱、鮮卑等,許給他們重利,以求他們能幫助自己擊敗司馬穎。

至此,八王之亂開始介入了外部力量。

這么一來,司馬穎自然不是對手,因此大敗而回,趁其大敗,當初支持他的司馬颙直接廢除了他的皇太弟名號,又將其囚禁至封地成都,最終在公元306年時將其賜死。

司馬穎死的時候,年僅二十八歲。

而這邊,混亂依舊在持續(xù),由于外族騎兵的助力,司馬越與司馬騰這哥倆如虎添翼,硬是將司馬颙趕出了長安。

司馬颙一跑,長安自然落到了司馬越的手里,他帶著鮮卑騎兵入城后,鮮卑騎兵不受其指令,開始在城內大肆燒殺搶掠,足足造成了兩萬多人死亡。

之后,司馬越迎回晉惠帝司馬衷,因此他也成了又一個權臣。

不過,晉惠帝回來沒多久便暴病而死,所以在司馬越的主持之下,司馬熾繼位登基,是為晉懷帝。

而就在司馬熾登基不久,為了平衡權力,他下詔召回了流亡的司馬颙,并任命其為司徒,而就在司馬颙接到詔令,開開心心的前去上任途中,卻被南陽王司馬模派人勒死在了馬車之中。

不僅如此,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則是在公元307年被部下所殺,另外參與八王之亂的范陽王司馬虓在家中被人毒殺。

至此,八王之亂中的八個司馬家藩王,僅剩司馬越一人活著,而這也標志著八王之亂的第二個階段結束。

但第二階段結束并不代表全部結束,在此之后,司馬越開始頭疼如何處理他請來的胡人,這些胡人來了就不愿意走,要是不管吧,朝野上下罵聲一片,管吧,自己又沒這個能力。

最終,極其郁悶的司馬越,勉強踏上了征途,目標就是擊退這些胡人,但沒等開戰(zhàn),他就因為懼怕等因素,死在了出征路上。

到了這個時候,八王之亂才算真正結束。

而隨著司馬越死在征途之中,他手下隨同出征的十幾萬晉軍頓時大亂,看到如此機會,匈奴人石勒果斷發(fā)動襲擊,將十幾萬晉軍團團圍住來回射殺,最終,十幾萬人全軍覆沒。

由此,西晉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隊被消滅,再無可戰(zhàn)之兵。

緊接著在當年年中(永嘉五年六月),劉淵之子劉聰一鼓作氣直接打進了洛陽,并制造“永嘉之亂”,而晉懷帝司馬熾也在期間被害,繼任的晉愍帝司馬鄴雖有心反擊,但奈何大勢已去,于公元316年被劉聰所俘。

最終,劉聰在對晉愍帝司馬鄴百般羞辱后,將其殺害,至此,西晉正式宣告滅亡。

西晉的滅亡,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把自己給玩死了,而在其滅亡之際,華夏大地的混亂更進一步,北方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最終演變?yōu)閿祩€強大政權輪流登場的“北朝”。

而南方,逃難至此司馬家族宗室,則在士族的擁立下,建立了東晉,而伴隨著東晉的滅亡,同樣也演變成數個強大政權輪流登場的狀態(tài),后世稱之為“南朝”。

兩者加在一起,便是“南北朝”。

先說北方,即五胡十六國至北朝。

成漢

成漢的建立者,為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首領李特之子李雄,當初,在八王之亂發(fā)生后,李特趁勢率領當地民眾反晉,并自稱鎮(zhèn)北大將軍。

之后,李特與西晉的益州刺史激戰(zhàn),不慎戰(zhàn)死,其死后,他的弟弟李流繼續(xù)率領民眾作戰(zhàn),但過了一年,李流也病死。

等到李流死后,李特之子李雄接過了首領之位,并且率領民眾打下成都,在這里,李雄先自封為成都王,后又登基稱帝,國號為“成”,史稱成漢。

不過,在李雄病逝后,成漢便陷入內亂之中,皇室為了奪權,展開了血腥殺戮,加上繼任的皇帝一個比一個不靠譜,各種作死,因此國勢愈加衰弱。

最終在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征討成漢,最后一任成漢皇帝李勢投降,至此,成漢政權滅亡,前后僅存在43年。

漢趙(前趙)

漢趙的建立者,為匈奴貴族劉淵。

劉淵是南匈奴單于的后裔,當初在司馬昭時期,劉淵還曾作為質子住在洛陽,到了西晉建立后,劉淵則被晉武帝司馬炎委任為匈奴北部都尉。

有了這個職位,劉淵自然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到了司馬炎死后,外戚楊駿為了籠絡劉淵,甚至給予劉淵統率匈奴五部軍事的大權。

而到了八王之亂爆發(fā)后,隨著益州蜀郡李特的起義,劉淵也開始蠢蠢欲動,隨時準備著反晉。

有道是正打瞌睡旁邊遞過來一個枕頭,就在劉淵籌備兵馬之際,成都王司馬穎找上了門,請他當自己的外援,以便擊敗東海王司馬越。

對此,劉淵是求之不得,明面兒上聽從司馬穎指揮,實際暗地里,則緊鑼密鼓召集匈奴五部,為反晉做進一步準備。

最終,劉淵在準備就緒后,與司馬穎決裂,以“漢”為國名,追謚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建立漢趙(前趙)政權。

政權建立后,劉淵便籌劃進攻洛陽,但不曾想大軍剛開拔劉淵便病逝,而皇位,則由其子劉和繼承。

不過,劉和的皇帝之位并沒有坐多久,就被他的弟弟劉聰所殺并繼位,緊接著,劉聰率大軍攻入洛陽,殺害了晉懷帝和晉愍帝,促使西晉滅亡。

而早在劉聰繼位之前,成漢(前趙)就有一個人在不斷崛起,此人便是石勒,并且,在劉淵還活著的時候,石勒就已經是成漢(前趙)的重臣之一。

到了劉淵之子劉聰病逝后,成漢(前趙)發(fā)生內亂,趁著這個機會,石勒宣布自己要單干,最終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滅掉了成漢(前趙)。

成漢(前趙)一共存在25年。

后趙

石勒消滅前趙后的次年,自稱大趙天王,不久后又登基稱帝,而他所建立的政權,后世則稱之為“后趙”。

到了公元333年,也就是石勒登基稱帝的三年后他便病逝,繼位者為其子石弘,但當時石勒的堂侄石虎勢大,最終石虎廢黜掉了石弘,自己登基,自稱居攝天王。

而石虎則是歷史上一個出了名的暴君,在位期間橫征暴斂,加上沉迷酒色,甚至一度殺了自己好幾個兒子,總之他在位期間,整個后趙幾乎是天怒人怨。

等到石虎病逝,登基的是他的幼子石世,但當時石虎的第九子石遵卻不樂意了,于是,一番策劃,石遵廢殺石世,自立為帝。

但在石遵在位期間,卻惹怒了石虎的養(yǎng)孫冉閔,怎么惹怒的呢?當初在石遵起兵推翻石世時,曾許諾冉閔,若是事成,便立他為太子。

結果,冉閔信以為真,因此在石遵登基的過程中沒少出力,但等到石遵繼位,卻立了另一個人為太子,這就讓冉閔極為惱火。

惱火之余,自然要報復,于是冉閔聯合義陽王石鑒,成功將石遵廢殺。

廢殺掉石遵后,冉閔擁立石鑒登基,但沒多久,冉閔又廢殺石鑒,自己登基改國號為魏,史稱冉魏。

但后趙到這個時候并未徹底滅亡,石虎的另一個兒子石祗在襄國自立為帝,并起兵開始討伐冉閔,結果不僅沒成功,反而被部下所殺。

至此,后趙滅亡,當然,冉閔的皇帝也沒當多長時間,最終其被前燕的開國皇帝慕容儁所殺,而隨著他的死,冉魏也就此滅亡。

前涼

早在西晉末期,在西晉的西北方向涼州,擔任刺史的張軌,勢力在不斷增強,逐漸成了一方割據諸侯。

而張軌以及其后人,所建立的政權,便是“前涼”。

原本前涼國勢相當強盛,但從公元353年開始,便陷入了不斷的內亂之中,最終在公元376年,被前秦所滅。

前燕

前燕的建立,得追溯到后趙的石家人自相殘殺之際,當時在遼東,鮮卑人慕容氏族不斷崛起,由于其愈加強大,東晉迫于形勢,不得不封慕容家族為燕王。

由此,慕容家族便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史稱前燕。

而真正讓慕容家族挺進中原的,則是石虎的兒子石祗,他在襄國自立為帝后,為了能擊敗冉閔,就請了前燕的慕容家來當援軍,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慕容儁。

結果,冉閔被滅,而前燕也因為此戰(zhàn)信心大漲,正當他們籌備著攻打東晉時,卻被半路殺出來的一批黑馬給滅了國。

誰呢?正是前秦。

前秦

前秦的建立者,為原后趙大將符洪之子苻健,在他手里,前秦快速發(fā)展,而到了苻健的侄子苻堅即位后,通過一系列政策,更是讓前秦變得國富民強。

有了實力,自然要開疆拓土,加上當時前燕的大將慕容垂前來投奔,因此苻堅便發(fā)兵討伐前燕,而在前秦的攻打下,前燕滅亡。

苻堅不僅滅亡了前燕,同時順帶還消滅了涼州張氏建立的前涼,以及北方的一些小勢力,最終,他在公元376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至此,五胡十六國的上半場結束,而下半場則即將拉開帷幕。

后燕、南燕、北燕、后涼、西涼、南涼、后秦、西秦、胡夏

先說后燕,后燕的建立者為投奔前秦的慕容垂,當時苻堅在統一北方后,就執(zhí)意發(fā)兵攻打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zhàn)中大敗而歸。

看到苻堅大敗,原本歸附前秦的各方勢力開始蠢蠢欲動,其中就有慕容垂。

慕容垂算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苻堅的,他在自己的封地內自稱燕王,廢除了前秦的年號,建立后燕政權。

而慕容垂稱王后,派他的叔叔慕容德鎮(zhèn)守鄴城,到了慕容垂病逝,其子慕容寶繼位后,又派慕容德前往山東平亂。

結果,這個慕容德一去就沒再回來,并且還在那里自立為王,而其建立的政權,則是“南燕”。

就在慕容德立國前后,后燕內部又鬧開了,國主慕容寶被弒殺,其弟弟慕容熙登基繼位,但慕容熙繼位后為政暴虐,因此在公元407年,被中衛(wèi)將軍馮跋所殺,后燕就此滅國。

慕容寶死后,馮跋擁立慕容寶的養(yǎng)子慕容云登基,繼續(xù)沿用燕國國號,而后世則稱其政權為“北燕”。

北燕壽命很短,慕容云登基不久,就被部下離班所殺,而將軍馮跋在平定動亂后,干脆自行稱帝,到了馮跋去世,其子登基,結果皇位還沒暖熱,又被馮跋的弟弟殺掉篡位。

最終,在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太武帝消滅,至于慕容德建立的南燕,則是在其死后的第四個年頭,即公元409年,就被東晉劉裕所滅。

另外,還有個西燕,乃是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泓所建,但最終侄子打不過叔叔,早在慕容垂活著的時候,就順手把慕容泓的西燕消滅。

這便是慕容氏所建立的一系列燕國,除此之外,還有前秦分崩離析后的形成的幾個政權。

淝水之戰(zhàn)后,苻堅大敗,原先歸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紛紛趁機獨立,這便是前文提到的一系列慕容政權。

而在這些政權建立之際,苻堅極為惱火,便派兒子苻睿前去征討,當時隨行的參謀為羌人將領姚萇。

結果,前秦大軍在華澤戰(zhàn)敗,苻睿被殺,而姚萇逃到渭北。

在這里,姚萇糾集了一部分族人,也建立了一個政權,自立為“萬年秦王”,后世稱該政權為“后秦”。

姚萇建立后秦后不久,發(fā)兵攻打苻堅,最終將苻堅擒殺,之后,苻堅的族孫苻登在關隴氐人的擁立繼位,但卻被姚萇的嫡長子,也就是后秦的第二位皇帝姚興所殺,至此,前秦算是走向了滅亡。

而后秦在姚興病逝死后沒多久,遭到東晉太尉劉裕的圍攻,最終于公元417年滅國。

另外,還有西秦,西秦為隴西鮮卑族人乞伏國仁所建,他原本是苻堅麾下大將,當初在淝水之戰(zhàn)前夕,隴西發(fā)生叛亂,苻堅隨即派乞伏國仁前去平定,結果乞伏國仁剛到不久,就傳來了苻堅大敗的消息。

于是,他在平定叛亂后,干脆在這里自立為王,史稱西秦。

而西秦前后歷四主,國祚一共三十七年,最終,被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所建立的胡夏政權所消滅。

除此之外,還有后涼、北涼、南涼和西涼。

后涼的建立者,也是苻堅手下大將,名為呂光,當初消滅前涼的就是他,而在淝水之戰(zhàn)后,苻堅曾派呂光前往西域征討,到了西域后,呂光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影響力,在原前涼地盤上建立了一個政權,即為后涼。

后涼建立沒多久,其部下建康太守段業(yè)打出了反對呂光的旗幟,最終他也對外自稱涼王,由于其勢力靠北,所以他的這個政權就被稱為北涼。

而西涼的建立者,為段業(yè)建立的北涼敦煌太守李暠,南涼的建立者則是后涼的廣武郡公禿發(fā)烏孤。

而這幾個“涼”政權中,呂光的后涼是在南涼、后秦以及北涼等政權的圍攻下滅亡,李暠的西涼則是被北涼所滅,禿發(fā)烏孤的南涼被西秦所滅,至于段業(yè)的北涼,最終是被北魏太武帝所滅。

還有,曾經消滅西秦的胡夏政權,同樣也是被北魏所滅。

這么一來,五胡十六國的絕大部分能上得了臺面的政權,已經全部被消滅,而最終的勝利者,便是前文提到的北魏。

最終,在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徹底統一了北方,而北方也由此進入南北朝中的“北朝”時代。

再說南方,即東晉至南朝

當初八王之亂爆發(fā)時,主要戰(zhàn)場集中在北方,而南方受到的影響較小,因此,就有一部分司馬氏族的人得以保全。

其中,瑯琊恭王司馬覲之子司馬睿,在西晉滅亡之后,便在建康登基稱帝,重建晉廷,是為晉元帝,史稱東晉。

但受到連續(xù)幾場的內亂影響,以及一系列失誤政策,加上內部不團結等因素的影響,東晉在立國一百余年后,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

而取代東晉的第一個政權,便是南朝宋,也稱劉宋。

南朝宋

南朝宋的建立者為劉裕,他的出身很低,年輕時還喜好賭博,曾一度傾家蕩產,之后得到出身瑯琊王氏的王謐,在他的推薦下,劉裕從軍,成為東晉的一名低級軍官。

從軍之后,劉裕作戰(zhàn)勇猛,尤其是在平定孫恩起義時,劉裕不僅作戰(zhàn)勇猛,且指揮有方,善于以少勝多,這就為他以后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東晉被權臣桓玄掌控朝政時,劉裕因表現良好,晉封為楚王,在此后,桓玄意圖篡位,其妻子觀劉裕氣度不凡,便建議桓玄除掉劉裕,但結果,桓玄卻選擇了拒絕。

結果,桓玄的篡位工作,還真的遭到了劉裕的強烈反擊,劉裕集結兵力,成功將桓玄擊敗,自此,東晉的朝政大權便落入劉裕手中。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在完成了一系列改革以及開疆拓土工作后,便接受晉恭帝禪讓而自立,定國號為“宋”,后世稱劉裕為宋武帝。

由于劉裕在各項措施上的得當,南朝宋很快蓬勃發(fā)展,到了他死后,其子宋文帝劉義隆繼續(xù)沿用劉裕的治國方略,最終將南朝宋治理的頗為強盛,甚至還出現了“元嘉之治”這樣的繁榮景象。

但在南朝宋的后期,由于朝政混亂,加上皇位更迭頻繁,以至于國勢一步步衰弱。

最終,在公元479年,南朝宋的最后一任皇帝宋順帝劉準,在權臣蕭道成的逼迫下禪位,而蕭道成登基,建立新的政權,定國號為“齊”,史稱南朝齊。

南朝齊

南朝齊在整個南朝政權中,算是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政權,自打蕭道成立國后,南朝齊僅穩(wěn)定了大約十四年的時間,也就是蕭道成和其子蕭賾兩人在位期間。

到了蕭賾去世之后,南朝齊就走上了南朝宋的老路,先是齊明帝蕭鸞瘋狂屠殺蕭姓宗室,之后到了蕭寶卷繼位,又因疑心而大肆殺戮群臣,徹底動搖了南朝齊的統治。

最終,在南朝齊立國23年后,也就是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攻入建康,廢掉蕭寶卷,自立為帝,建立南朝梁。

至此,南朝齊滅亡。

南朝梁

南朝梁的建立者蕭衍,便是梁武帝,他是整個南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但也是結局最為悲催的一個皇帝。

他最終是什么結局呢?很簡單,被活活餓死了。

在蕭衍登基后,此時北方的北魏,已經分成了東西魏,這就意味著,南朝梁正面臨著是一個難得的進取時機。

但蕭衍卻對此視而不見,并且在其晚年時不聽忠臣之言,這就為南朝梁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果然,在公元548年,已經投降至南朝梁的原東魏大將候景發(fā)動叛亂,并圍攻都城建康,而梁武帝蕭衍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活活餓死在了宮中。

而由于侯景之亂,導致南朝梁的國勢大衰,同時候景又弒殺了繼位的梁簡文帝蕭綱,更讓南朝梁處在幾近崩潰的邊緣。

最終,在公元557年,在侯景之亂中,逐步成長起來的陳霸先取代南朝梁,建立“陳”政權,史稱南朝陳。

南朝陳

南朝陳建立時,南方由于經受了多年的戰(zhàn)亂,已經不復強大,因此,雖說陳霸先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奈何此時的北方再次日趨統一。

所以,在陳霸先死后,其子陳叔寶繼位不久,便被已經完成統一北方的隋朝所滅,至此,南朝的最后的一個政權滅亡。

上述便是自東晉至南朝的演變過程,而在這個演變過程期間,由北魏太武帝統一后的北方,也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北朝之北魏

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后,對國內進行了強力改革,這就使得北魏逐步走向強盛,國力也蒸蒸日上。

但到了后期,隨著北魏政治的日益腐敗,以及吏治逐步敗壞,其又開始由盛轉衰。

加上在北魏孝文帝死后,年幼的孝明帝登基之初,北魏發(fā)生了“六鎮(zhèn)起義”,進一步的加劇了北魏的衰落。

不僅如此,河陰之變算是徹底要了北魏的命,最終,強大的北魏一分為二,即東魏和西魏。

北朝之東西魏

東魏權臣高歡在晉陽一帶所扶持的政權,朝政基本被高歡把控,而西魏則是由宇文泰扶持的政權,其形勢與東魏類似。

這兩個政權,算是北魏的衍生物,因此存在時期誰也不服誰,相互攻伐,而最終,東魏的末代皇帝魏孝靜帝在高歡之子高洋的逼迫下禪位,西魏的末代皇帝魏恭帝則是在宇文泰侄子宇文護的逼迫下禪位。

其中,高洋建立的政權為北齊,宇文護建立的政權則為北周。

北朝之北齊、北周

北齊和北周,也是一對兒宿敵,雙方早在未曾建國時就不斷大打出手,到了建國后依然如此,不過,奈何北齊技不如人,因此在立國僅28年后,便被北周所滅。

滅了北齊之后,北周就算是再一次統一了北方,但在統一北方僅僅四年后,北周便被楊堅受禪取代,隋朝由此建立。

至此,北朝結束,而隨著楊堅攻滅南朝陳,華夏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大一統時代。

上述便是自曹魏代漢自立起,至南北朝結束的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整個階段,前后持續(xù)三百六十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也是戰(zhàn)亂最頻繁的時代,整體主要分為“魏、西晉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并存時期”,以及“南北朝對立”時期,最終歸于一統,而這個演變趨勢,也符合了那句老話,即“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感覺五胡十六國好復雜,能不能直白明了的介紹一下?
中國歷史上大分裂時期:東晉十六國時期
五胡十六國時期歷史簡介 十六國皇帝列表及簡介 十六國是哪十六國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五胡十六國
晉朝編年史
【概述史】6000余字以最完整、最連貫視角還原五胡十六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