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吹交蚵牭降慕饎傄辉~,多來自于佛家。佛教的金剛,羅漢,菩薩,佛。是一些佛教流派中功夫?qū)哟蔚膭澐帧?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font-style: inherit; font-variant: inherit; font-weight: 700;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line-height: inherit; font-family: inherit; vertical-align: baseline;">金剛是佛教的護法神,主要是起到護持佛法,保護修行者的作用。又被稱為執(zhí)金剛神,金剛力士或密跡金剛,簡稱為金剛。他們經(jīng)常手持金剛杵,象征能夠摧伏外道、擊敗邪魔的力量。金剛杵又稱為降魔杵,是經(jīng)常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稱金剛。
在武林中,金剛一詞多指身體堅硬,硬功了得。比如在小說中經(jīng)常說到的少林派神功絕學“金剛不壞神功”,很多小說中認為他是最強防御的神功,一旦練成了,人體外表如穿金甲,化身為金剛之身,可抵御外力的一切襲擊。這也是類似于武林中經(jīng)常說的金鐘罩,鐵布杉等武術硬功,橫練功夫。當然在小說中,鐵布衫多是被認為外家硬功,金鐘罩則為內(nèi)功,金剛不壞神功則是更上一乘功夫了。
猶記得先師李兆生先生曾經(jīng)讓一位師兄在我們面前演練少林神功鐵翅神鷹,這功夫很剛猛,啟動內(nèi)力很快,不過數(shù)分鐘,就見師兄臉上肌肉跳動。先師當時就說:“看,這就是武林中的橫練功夫的名稱由來,練了這功夫,你就會滿臉橫肉?!蔽覀兛吹椒鹚吕锏慕饎偅遣皇呛軆磹?,一臉兇相,這是練了橫練硬功的緣故,要保門護道,沒有功夫在身是不行的。
小說中的金鐘罩給人的感覺并不如何厲害,但是現(xiàn)實里面,他是非常高深的一種功夫了,僅就武當太乙門中的金鐘罩而言,按傳統(tǒng),最好是能有八個小時的大字樁為基礎,這8個小時的大字樁是指一次站八小時,中間不得停止休息。大家想想看,不說站樁,讓你睡著不動,保持一個姿勢8小時都沒幾人能做到吧?可想而知,這是何等艱難!
很多人可能感覺這不可能,卻不知真正的功夫到達一定層次以后,比如在到達循經(jīng)導脈階段以后,就可以做到練功時間延長,卻不自知的境界。要不然是很難做到每天堅持數(shù)個小時的行功,堅持不懈的,因為對于真正認真修煉的宗風傳人來說,只要心性不亂,練功時會感到練一會兒功夫,幾個小時就過去了,這也是為什么在舊傳宗風中,很重視心性修為,要多讀書的原因。
在大乘佛教中,則是用"金剛"來形容如來藏空性心、無心相心、非心心,不取六塵萬法,無可摧毀。因此性無可毀壞,性如金剛,故稱"金剛心"堅固無比,能破斥常見外道以見聞覺知心為真我。這種性如金剛,是要有真實的修法的,并不是單純的口炮,很多佛教中人很能講,說起來頭頭是道,動不動就是“一朝頓悟便成佛”,好像成佛很簡單,卻不知古人頓悟成佛是因為有了“十世修行成菩薩”的堅實基礎。他們就象社會上的那些成功學的演講家們,天天在灌心靈雞湯,你聽著很感動,心血沸騰,可是感動完了就完了,因為沒有實在的成功方法給你,沒有實在的資金,技術,人才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金剛是佛法修行的第一步,金剛道場是佛門高僧大德們建立起來輔助和保護修行的地方。這種地方在道家是稱之為“金甲道場”,在這里的效果很強。我所學的真元修真法,是修真武學,納武學于修真,溶大道于武學,武學者,武功與文化也。李師亦曾經(jīng)授我們這些學人弟子以金剛、金甲功夫,那么什么是金剛、金甲功夫呢?怎么入門呢?
首先一點,喜歡武學與修真的朋友要知道,傳統(tǒng)的功夫不是亂編的,他的功夫名稱必有其真實的由來。金剛、金甲這兩者都帶有金字,你想練這些功夫,就得先知道這個金是什么意思? 金誥曰:“積陽成神,神中有形,積陰成形,形中有神。神生于金,金生于玉。隨陰陽而出沒者,日月之光也。隨陰陽而升降者,金玉之氣也”。玉書曰:“是知金玉之氣凝于空,則為瑞氣祥煙,入于地,則變醴泉芝草,鳥獸得之而生奇異”。玉書又曰:“凡金玉之氣沖于天,隨陽升而起。凡金玉之氣入于地,隨陰降而還”。看了這個就明白了吧:這個金是指金氣,也是天地之間的靈氣。
那么怎么練金氣呢?怎么采這個宇宙中的金氣進入自身呢?有具體的練法。我曾經(jīng)多次說太極拳是丹道外功,就是因為練好太極拳能實現(xiàn)太乙循經(jīng),能進入丹道的修行。他修行的第一步就是鍛煉心經(jīng)金氣,行金剛以火煉,烈火產(chǎn)真形的功夫。小指是手少陰心經(jīng),屬火;人的大指是手太陰肺經(jīng),食指是手陽明大腸經(jīng),走的都是金脈,所以練太極拳要注重虎口的開合,這種開合能很好的宣揚金脈。除了武功的修行外,還有文化的修行,寫字、畫畫、讀書、頌經(jīng)都能修煉金氣,當然沒有武功的基礎,寫字、畫畫是比較難啟動金脈的。
讀書和頌經(jīng)是聲律的修行,發(fā)音時,聲音根于丹田,宣于肺而發(fā)于口,能震動人的臟腑和顱腔。肺屬金脈,這種不斷的,專心一志的頌讀詩書和經(jīng)文,能很好的鍛煉元氣,宣發(fā)金脈。這也是很多信佛的人,能身體健康的原因,因為他們經(jīng)常性的念佛頌經(jīng)。當然由于現(xiàn)在真有修行功夫的人比較少,很多人只是單純的自我修行,并沒有金剛道場的加持,修行的速度是比較慢的。
另、性如金剛之說又分金剛身,金剛心之別。金剛心是指不動心,要遠俗而近道,同時要多學習文化,方可辨別正宗與旁門左道,不為外物所惑。金剛身的第一步則是要元氣不泄,我們練功夫時,多要求收功,就是要把練功時循經(jīng)導脈的元氣給收回丹田,行持的時候多會提腹收肛,這就是為了鞏固元精、使元氣不泄。在宗傳脈學中還有金剛塑質(zhì)功夫的專修,這是古代的不傳之秘,為修真之必練。
因此,欲成就金剛之軀,當好好的習文練武,習武以強健體魄,保門護道;習文以養(yǎng)心定性,安魂強神。古人云:“凡氣化之物,不得金氣無以堅強?!本毠χ?,是壯大人體元氣,只有強大了金氣,才能讓人體的元氣不輕易流失,這是物質(zhì)的基礎。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轉(zhuǎn)發(fā)!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