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習練步驟
太極拳究其實質就是一種發(fā)力方式,所以我們以太極拳的發(fā)力方式來說明太極拳的習練步驟。
人體正常的發(fā)力方式是在大腦控制下的肌肉緊張發(fā)力,即將人體從吃飯獲得的能量(太極拳把這個能量叫做先天一氣或胎氣)用于肌肉緊張實現(xiàn)發(fā)力。肌肉緊張發(fā)力的原理是肌肉通過本體的緊張收縮變形蓄積能量,以恢復原狀釋放能量。
但是胳膊或腿腳單獨的肌肉緊張不會產生巨大力量,因為人體的骨骼肌肉結構是為了完成多種機能而“設置”的,并非只為技擊,比如說人體在坐著或躺著時是不能打出巨大力量的拳頭的。所以從技擊方面來說,人體需要將肌肉緊張的能量歸聚到腳下,向地面施加力量,以獲得地面的反作用力,這個地面的反作用力可以將人體的肌肉緊張產生的力量歸聚到一條線一個點上發(fā)出,從而產生巨大的技擊力------簡單地說,就是用肌肉緊張的腳蹬地面歸聚并傳導能量到拳腳發(fā)力。
這是人體產生技擊力量的基本原理,太極拳也不例外,太極拳同樣需要將人體先天一氣的能量作用到地面以獲得地面的反作用力(太極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叫上下貫通之力),再將這個上下貫通的能量節(jié)節(jié)貫通到全身發(fā)出。
太極拳的發(fā)力方式與肌肉緊張發(fā)力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太極拳不用身體的每塊肌肉緊張發(fā)力,而是將整個身體當作“一塊大肌肉”,以整個身體的壓縮旋轉的變形(相當于肌肉的緊張收縮)蓄發(fā)能量,換句話說,太極拳不將先天一氣用于肌肉緊張,而是用于整個身體的壓縮旋轉。太極拳這種發(fā)力方式由于是在肌肉不緊張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所以外形是松柔的,但內里卻蘊含著巨大能量。太極拳這種以整個身體壓縮旋轉變形蓄發(fā)能量的過程克服了肌肉緊張發(fā)力時因為每塊肌肉排列方向不同而不能使每塊肌肉在同一時間同一方向上發(fā)力,反而每塊肌肉的緊張還相互影響牽制,所以不能發(fā)出人體的極致力量的弊端。
但是,人體在大腦的控制下只能用肌肉緊張的方式發(fā)力,所以太極拳要想拋棄肌肉緊張,就要拋棄大腦對于發(fā)力的控制(只在發(fā)力方面,其他方面還要大腦控制)。拋棄了大腦對發(fā)力的控制,太極拳用心神(心神在形意拳里叫心意)控制身體的先天一氣,心神位于人體中宮心臟部位,是人體本身(不包括大腦)的控制中心。心神控制先天一氣的方式是抽合。
所以綜合以上概念,總結出太極拳的發(fā)力方式為:心神抽合先天一氣使身體產生壓縮旋轉的變形蓄積能量向下作用于地面,獲得地面的上下貫通之力的能量,再用心神抽合先天一氣與上下貫通的能量合一并向身體各部位節(jié)節(jié)貫通發(fā)力。
太極拳發(fā)力的具體理論不在這里多說了,下文中提及的一些方法或理論也不細說,想看詳細介紹的可以加我微信yhjls5,或關注微信訂閱號yhjls8。
明白了以上太極拳的發(fā)力原理,我們就梳理出了太極拳習練的步驟,即:通過習練重心轉換而利用身體重力自然產生的壓縮旋轉達到尋找到心神和先天一氣的目的;然后用心神抽合先天一氣驅動身體壓縮旋轉蓄積能量,達到上下貫通的目的;上下貫通后,用心神抽合先天一氣與上下貫通之力合一,向周身節(jié)節(jié)貫通。
達到以上目的的方法就是初級的走樁和高級的打套路。具體習練步驟如下:
第一步:重心轉換,在肌肉不緊張的狀態(tài)下將身體重心在兩腿間循環(huán)轉換,每次轉換時,一腿卸力,重心轉換到另一腿上,身體則順著轉換時的重力下沉(即壓縮),身體隨著下沉會產生自然的旋轉(即旋轉),讓身體去感受這個在肌肉不緊張狀態(tài)下利用重力產生的壓縮旋轉,這個壓縮旋轉將靜止的重力轉換成運動的下行能量作用于地面,再讓身體感受地面的上行反作用力。
重心轉換時,兩腿循環(huán)向前邁步,每邁一步就重心轉換一次,將雙手自然抬起,這就是最基本的走樁。走樁是習練太極拳的第一步。
身體在這種肌肉不緊張狀態(tài)下產生的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和地面的上行反作用力的能量在體內的自然運行會讓你找到心神,找到心神后,心神會慢慢地與重心轉換產生的壓縮旋轉合拍,這其實是心神在尋找并試圖控制先天一氣。
走樁到一定程度也可以開始打套路,打套路時也要用重心轉換打。走樁的重心轉換是向前的轉換,而打套路則是重心在四面八方的轉換。
第二步:當心神與重心轉換的壓縮旋轉合拍后,就能感覺到心神抽合先天一氣的能量,這時,就要拋棄重心轉換,而用心神抽合先天一氣驅動身體產生壓縮旋轉蓄積能量,即這時太極拳已經將人體的能量作用于身體的壓縮旋轉而不是肌肉緊張了。這時的壓縮旋轉已經不是外形的壓縮旋轉了,而是能量的流動,即上下運行的能量為壓縮,橫向運行的能量為旋轉。
這時的走樁或打套路就不再用重心轉換,而改用心神抽合先天一氣驅動身體產生壓縮旋轉和外形動作(其實套路的每個動作就是壓縮旋轉)。
第三步:心神抽合先天一氣驅動身體壓縮旋轉的能量不斷作用于地面,身體在不斷感受地面的反作用力,經過持久的習練,終究會有那么一瞬間,身體突然感覺沉入地下,能感覺到地面返上來的能量了,這就是上下貫通了。上下貫通的能量自然集存于命門位置。
第四步:身體開始出現(xiàn)能量運行。用心神抽合先天一氣到命門與上下貫通的能量合一,順脊柱下行到尾閭、會陰向丹田翻轉,形成太極拳精氣神(就是能量)中的“精”,拉動身體壓縮旋轉(腰腹折疊);然后下行到涌泉,在腳跟腳踝腳面產生壓縮旋轉,形成太極拳精氣神中的“氣”(此為彈簧勁的根本);精氣從涌泉上返到夾脊,夾脊向上透到玉枕百會,形成太極拳精氣神的“神”,身體出現(xiàn)虛靈頂勁和完整的精氣神。精氣神在夾脊向前透到心胸,形成心胸開合。
上行的虛靈頂勁與下行的壓縮旋轉兩奪對拉,使身體頭頂懸足入地,將身體中軸對拉拔長,完成身體中軸發(fā)力。中軸以壓縮發(fā)力。
第五步:精氣神在丹田氣海向兩儀擴張,形成帶脈能量流,帶脈能量流的旋轉提引上下貫通能量直接到肩井,形成兩儀發(fā)力。兩儀以旋轉發(fā)力。
至此,豎向的周天能量運行和橫向的帶脈能量運行使身體形成球狀能量體。
第六步:凝神聚氣。將周天能量與兩儀能量向以心神、乳跟、帶脈、天樞、腎盂組成的三角區(qū)歸聚,形成太極拳巨大的能量源。
第七步:凝神聚氣與能量貫通的循環(huán)。即將在心神帶脈三角區(qū)歸聚的能量節(jié)節(jié)貫通到身體各部位,然后再歸聚、再貫通,循環(huán)往復,達到讓能量充滿身體,身體處處是丹田,隨意蓄發(fā)能量,空靈園活。
以上就是習練太極拳的基本步驟,明白了步驟就知道怎么習練太極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