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皇帝位后,恐臣民不服,便命太監(jiān)及官校四出偵探,兼及他人隱私,一并搜集奏報。永樂十八年(1420)八月,朱棣定都北京。即在東華門北設立東廠,專理刺探臣民謀逆妖言、大奸大惡之事。朱棣擔心外臣循私,不能反映實情,特命親信太監(jiān)做東廠提督。從此,太監(jiān)提督東廠,成為常例,太監(jiān)作為提督,具有隨意逮捕、刑訊朝朝臣民的特權(quán)。朱棣為平衡錦衣衛(wèi)與東廠權(quán)勢,既由錦衣衛(wèi)調(diào)充東廠屬員,又令東廠太監(jiān)監(jiān)視錦衣衛(wèi)。使之相互依賴、彼此制約,共同對皇帝負責。
北京宮殿即將建成,欽天監(jiān)奏下一年正月初一為吉日,應御新殿受朝賀。于是,永樂十八年(1420)九月初四,成祖定都北京,并遣戶部尚書夏原吉往召皇太子及太孫,限期十二月底到北京。二十二日,又下詔:自下一年正月,改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設六部,云行在之稱。并取南京各印信給京師諸衙門,另鑄南京諸衙門印信,全加“南京”二字。十一月初四,以遷都北京詔告天下。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正式遷都北京,十一日大祀南效,十五日赦。
唐賽兒是山東蒲臺人林三之妻,自稱佛母,以白蓮教組織群眾,主要活動于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地。永樂十八年(1420)二月十一日,唐賽兒以益都縣西南的卸石柵寨為根據(jù)地,發(fā)動起義,派部將賓鴻、董彥皋等攻破莒州、即墨,燒毀官衙倉庫,進兵圍攻安丘。成祖詔令安遠候柳升、都指揮劉忠率京軍前往剿滅。三月十三日,柳升的軍隊到達益都,包圍了卸石寨。唐賽兒拒絕招降,并派耿童兒詐降誘敵,趁機夜襲官軍營寨,殺死劉忠,突圍脫險。同時,安丘起義軍在賓鴻率領下攻打縣城,但是被備倭海上的都指揮僉事衛(wèi)青率騎兵一千襲擊,大敗,起義軍有六千多人犧牲。這次起義雖然被鎮(zhèn)壓了,但是起義軍的主要領袖都被群眾掩護隱藏,沒有遇害。尤其是唐賽兒的下落,始終不詳。成祖為搜捕她,曾大捕尼姑、女道士入京,一一甄別,但是仍毫無結(jié)果。
永樂十八年(1420)九月初十日,遣太監(jiān)候顯出使西域。由于榜葛刺國王賽佛丁派人來告,其居東印度之地,被西部的沼納樸兒所侵。于是成祖命候顯前往宣諭調(diào)解,并賜金幣,沼納樸兒便罷兵而還。候顯自永樂元年(1403)首次奉命出使西域,至此已為第五次,成為出使次數(shù)僅次于鄭和的太監(jiān)。
永樂十八年(1420)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太子朱高熾由南京至北京,路過鄒縣,見饑民拾草實以食,深為憐憫,下馬入民舍,見鶉衣圮灶,嘆道:百姓如此饑寒,怎不報告朝廷呢?隨后即遍問疾苦。山東布政使石執(zhí)中迎謁,高熾痛責。石執(zhí)中對以乞停災租。高熾說:民今骨立,怎能忍心收稅?當立即賑濟。執(zhí)中議每人賑濟三斗。高熾說:每人六斗。我當自奏,不要懼怕擅自作主。高熾于十二月未至京,向朱棣言及山東賑濟事,朱棣十分高興。
永樂十八年(1420)六月初四日,朱棣將《孝順事實》一書頒發(fā)于文武群臣、兩京國子監(jiān)和天下學校。是書由朱棣命翰儒侍臣輯錄古今史傳諸書所載孝順之事而成。全書共十卷,收錄孝行卓然可述者二百零七人。每事為之論斷并系以詩,明成祖朱棣親自制序冠首。序云:朕惟天地經(jīng)義莫尊乎親,降衷秉彝莫先于孝。因而,孝為百行之本,萬善之原,大足以動天地感鬼神,微足以化強暴格鳥獸孚草木,是皆出于自然天理,而非矯揉造作?!缎㈨樖聦崱房墒褂^者盡得為孝之道,油然而生親愛之心,有裨于明人倫敦風俗的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