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吳江博物館
二、吳江史前文化陳列廳
三、吳根生錢幣陳列廳
四、同里古鎮(zhèn):擁抱古韻水鄉(xiāng)
五、同里濕地公園:感受濕地風(fēng)貌
六、東太湖生態(tài)園:觸摸和煦湖風(fēng)
大詩人蘇東坡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庇谌巳绱?,于地方也一樣。一方水土,因文化潤澤而鮮明,位處古吳越交界之處的吳江,從千年歷史中緩緩走來,有著深厚的文化沉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中間是吳江?!边@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最憶吳江隈》一詩中眷戀的江南,是令西晉名士張翰生出“莼鱸之思”的家鄉(xiāng),是唐寅揮毫繪就《垂虹別意》的故地……
每一個地方,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故事,而博物館,就是最好的“講述人”,本周,隨小i一起相約吳江博物館,聆聽歲月深處的吳江故事。
吳江博物館矗立在流水淙淙、綠草茵茵的吳江文化廣場西側(cè)。全館占地面積1216平方米,建筑面積3653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陳列、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作為吳江這座城市的文化標志,吳江博物館于2000年7月向社會開放。坐西朝東,迎面十對石柱,寬大的石階與文化廣場相映襯,外觀雄渾,氣勢非凡。
館內(nèi)館藏文物2萬余件,有陶器、瓷器、銅器、書畫、玉器、石器、錢幣等,其中書畫、碑帖藏品8000余件,錢幣10000余件,在同級博物館中堪稱佼佼者。
書畫一直是吳博館藏文物中的大宗。館內(nèi)收藏有“明四家”之一的唐寅的《椿樹雙雀圖》,于1986年定級為國家一級文物。
唐寅的花鳥畫風(fēng),現(xiàn)在能看到的多為仿元、明水墨小寫意,或仿宋、明院體。而此畫,樹枝用筆酣暢爽利,葉子的點厾水墨淋漓,雙雀的畫法全以墨法寫就,濃淡相宜,雀喙及爪子,線條精到有致。從風(fēng)格看,與同時代的宮廷畫家林良等人相近,應(yīng)屬院體。
椿樹雙雀圖(唐寅)
畫上鈐印有“六如居士”,由此可推斷,《椿樹雙雀圖》應(yīng)為唐寅晚年皈依佛教后的作品。這幅作品也為唐寅花鳥畫專題研究作出了有益補充與參考。
此外,在吳博館藏的明代書畫中,還有文徵明晚年的行書《游天平山詩卷》、陳元素的《行書七言絕句軸》等,皆堪稱佳作。游覽其中,可體味書畫藝術(shù)特有的神韻和魅力。
1
吳江史前文化陳列廳
吳江“出生”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邁入寬博靜謐的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便是“笠澤文明之光——吳江史前文化陳列廳”。
這里有著吳江六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文明傳承,從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年)、崧澤文化(距今6000-5300年)到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的史前文化發(fā)展脈絡(luò),伴隨著桃源廣福村遺址、同里遺址、梅堰龍南遺址等眾多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fā)現(xiàn)而一一清晰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桃源鎮(zhèn)廣福村遺址(墓葬群)——馬家浜文化
同里遺址(出土的玉器)——崧澤文化
吳江位于吳頭越尾,地處太湖之濱,歷來是經(jīng)濟發(fā)達、人文薈萃的靈秀之地,吳文化和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
吳江的地下文物資源也十分豐富,特別是梅堰袁家埭遺址、龍南遺址,桃源廣福村遺址,同里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器型豐富的陶、石、玉、骨器等。
良渚文化時期的手工業(yè)發(fā)展
其中,新石器崧澤文化時期同里遺址出土的“泥質(zhì)灰陶有蓋四足方壺”已定級為國家二級文物。
泥質(zhì)灰陶有蓋四足方壺
此陶器口成圓形,底為方形,表現(xiàn)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壺身線條圓潤自然但又棱角分明,充分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制作者巧奪天工的工藝水平。
吳根生錢幣陳列廳
快來數(shù)數(shù),這里有多少枚銅錢?
進入博物館三樓 ,便可來到“吳根生錢幣陳列廳”。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行貨幣的國家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自1983年起,我國出現(xiàn)了第三次集幣熱,熱點之一就在蘇州,集幣愛好者數(shù)以千計。吳根生先生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成為了著名的錢幣收藏家。
2000年,吳根生先生向吳博捐贈錢幣1萬余枚,其中不乏珍品和孤品。陳列廳內(nèi),展品有四百余件,可謂是琳瑯滿目。
展品的主要部分,以通史編年為序陳列,其余的作為專題陳列,讓觀眾鑒賞錢幣的同時,對錢幣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有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
這枚銅幣“天佑通寶”,為元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張士誠所鑄,以取代元順帝發(fā)行的紙幣“至正通行寶鈔”。
“天佑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等四種。對讀,楷書,無光背錢。其中小平錢背銘以“一”字,折二銘“貳”,折三銘“叁”,折五銘“五”。因行用時間短(1356-1367年),流通區(qū)域狹小,存世量少,較為精美,所以經(jīng)濟價值較高。
吳江博物館共藏有小平、折三和折五三種。
江南與海上絲綢之路特展
江南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guān)系是?
參觀完錢幣廳,可就近來到書畫臨展廳。
由吳江、常熟、江陰、張家港、太倉五地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萬里江海通——江南與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將帶領(lǐng)大家一一品讀江南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不解之緣。
展廳內(nèi)的近百件五地館藏文物,無不展示了江南“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過往。
參觀完展覽,不妨來到二樓的“文博旅行站”,這里不僅有傳統(tǒng)文化技能體驗,還有非遺傳承活動,帶領(lǐng)大家來一場穿越時空之旅。
每年,吳博吸引眾多青少年走進博物館,參加品牌體驗課程40多場次,體驗站簽到人數(shù)達3000多。在蘇州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評比中,吳博榮獲“優(yōu)秀體驗站”的稱號。
作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橋梁,吳博志愿社的一路成長也賦予了“文博旅行站”特殊的意義。來自各行各業(yè)的139位志愿社成員相聚在這里,一起為公共文化教育發(fā)光發(fā)熱。
無論世事怎樣變幻,吳江博物館作為古今連接的紐帶,收集著人類的記憶,珍藏著民族的靈魂,抵御著歲月的剝蝕,記錄著時代的變遷,未來,吳江博物館新館,將在東太湖畔全新綻放,大家敬請期待哦。
四月江南,莫負春光,了解了吳江6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后,不如趁著春色未了,去周邊走一走,親身領(lǐng)略吳江迷人風(fēng)光。
同里,散落在太湖之岸,運河之左,在錦繡的季節(jié),展露出三分畫意、七分詩意。
古樸的退思園里,帶著雨露的鮮花次第盛放,淡雅的清香氤氳出滿園春色;三橋邊的春風(fēng),輕輕吹拂,勾勒出錯落有致的河道;老街一隅的穿心弄內(nèi),翠色的苔蘚在墻角細密生長。
同里的春天,總有一些美妙風(fēng)景,讓你止不住舉起鏡頭,然后記住它。
同里國家濕地公園開闊的水域,連片的林地,最適合春夏之際,前來踏青游玩。
去叢林咖啡館,嘗一口向陽花蛋糕,喝一杯櫻花慕雪;知青小院里炊煙裊裊,各種時令小吃輪番登場;在銀杏碼頭,坐上一葉扁舟,伴著翩飛的鷺鳥,聆聽萬物生長的聲音。
在這里,一邊感受濕地風(fēng)貌,一邊呼吸原始森林的氣息,甚是愜意。
在東太湖生態(tài)園,美麗的湖岸線蜿蜒曲折,呈現(xiàn)出城湖一體、水綠相依的碧波美景,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暮春時節(jié),讓我們一起徜徉于美景與人文之間,感受吳江之美。
202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