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蠶廟里刷登場,男釋耕耘女罷桑。
只為今朝進小滿,萬人空巷斗新妝。
——沈云《盛湖竹枝詞》
先蠶廟即先蠶祠,俗稱“蠶花殿”,在五龍路南口。
先蠶祠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是由盛澤絲業(yè)界同仁出資公建的蠶神廟兼絲業(yè)公所。先蠶柯是一座廟堂式建筑,“規(guī)模之宏敞,建筑之精美居江南之首”,大殿中祀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nóng)氏和蠶神嫘祖三尊神像;大殿正對面有一座精致的古戲臺。
傳說小滿日(5月下旬)是蠶神的誕辰,屆時由絲業(yè)公所出資聘請名戲班在古戲臺上演戲三天以酬神,名為“小滿戲”。此時,“新絲行將上市,絲行轉(zhuǎn)旺在即”,蠶農(nóng)、絲商借此熱鬧一番,預祝豐收。開戲之日,遠近的鎮(zhèn)民、蠶農(nóng)蜂擁而至,如潮似涌,蔚為大觀。
“小滿戲”是先蠶祠的一項傳統(tǒng)活動,遠近聞名。1936年由茅盾先生主編的《中圍的一日》中記錄了小滿戲的盛況,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中,也有以盛澤小滿戲為題材的大型壁畫。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先蠶祠被改作糧庫使用,祭祀與小滿戲等活動告停,至九十年代,先蠶祠作為中國絲綢文化的重要遺產(chǎn)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盛澤鎮(zhèn)政府籌資500余萬元修復了先蠶祠,恢復了一年一度的“小滿戲”,并利用絲業(yè)公所的房廳建成展示吳江絲綢歷史文化的絲綢陳列館。
“釋”、“罷”:放下、停止的意思。
沈瑩寶/文